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脫歐焦頭爛額,英國後院起火

脫歐焦頭爛額,英國後院起火

英國脫歐進入關鍵時期,政府內閣卻接連發生地震。24小時內,因無法接受溫和的脫歐方案,脫歐事務大臣、外交大臣相繼遞交辭呈。經歷內閣大換血後,首相特蕾莎·梅的地位搖搖欲墜,脫歐前景更添不確定性。而在溫和派與強硬派爭執不下的同時,英國經濟已經亮起了紅燈。

01

強硬派退場

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成為第三個遞交辭呈的政府高官。

7月9日,繼脫歐大臣戴維斯及其副手之後,約翰遜以辭職的方式表達對脫歐方案的不滿。在辭職信中,約翰遜以激烈措辭批評剛達成的脫歐方案交出了英國的自主權,可能使英國「真正陷入殖民地狀態」。他表示:「脫歐應該帶來機會和希望……這個夢想正在死去,因毫無必要的自我懷疑而窒息。」

約翰遜和戴維斯都是脫歐公投的推動者,同時也是內閣中強硬脫歐派的旗幟性人物。在與歐盟的談判中,兩人都扮演著關鍵角色。約翰遜曾多次公開批評特雷莎·梅的脫歐談判主張。今年早些時候,他稱特雷莎·梅想與歐盟建立新關稅夥伴關係的想法「瘋狂」,上個月,他還在向保守黨支持者抱怨特雷莎·梅不夠強硬,說脫歐談判就要「搞砸」。

而內閣重臣的離任使特蕾莎·梅陷入尷尬境地。按計劃,上述消息宣布半小時後,特蕾莎·梅將向議會闡述脫歐方案。上周五,在經歷12個小時馬拉松式的談判後,英國內閣官員終於就脫歐方案達成共識。在當天的聲明中,特蕾莎·梅表示,「對英國和歐盟而言,這都是一份好方案」。

根據方案,英國將與歐盟同在「一個貨物自由貿易區」並與後者保持緊密貿易關係。同時,英國還將執行與歐盟「相同的規則手冊」,確保包括農產品在內的英國貨物符合歐盟標準。而在強硬派看來,這一方案會將英國大部分經濟控制權交給歐盟,讓英國在與歐盟的談判中處於劣勢,最終違背脫歐公投的目的。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丁純教授認為,戴維斯和約翰遜除了表達不滿外,也不排除是在以退為進,從而向特蕾莎·梅施壓。就最新進展而言,特蕾莎·梅對此似乎早有預見。在上周五的內閣會議中,首相展示了強硬立場,又向保守黨議員致函,稱內閣官員若不同意她的脫歐方案,會把相關官員革職。而在辭職風波出現後,特蕾莎也迅速任命了新的大臣。

02

進退維谷

在保守黨內部,特蕾莎·梅的權威正在下降,一些支持退歐的議員呼籲她下台,認為她應該被支持退歐的領導人取代。為安撫黨內強硬派情緒,特蕾莎·梅選擇了著名的退歐支持者多米尼克·拉布接任脫歐事務大臣一職。

不過,現任內閣的四分五裂已成事實。反對黨工黨領袖科爾賓表示,歷時兩年達成的脆弱協議不到兩天時間面臨崩潰,顯示梅領導的內閣正處於危機之中。分析人士指出,戴維斯和約翰遜的離職可能會引發鏈式反應,最終拖累英國脫歐的進程。人事動蕩意味著英國脫歐可能以任何形式出現,在7月9日的議會演講中,特蕾莎·梅警告議會,要做好在明年3月份,無協議脫歐的準備。

實際上,曠日持久的脫歐談判令特蕾莎·梅的銳氣大挫。在脫歐議題上,特蕾莎·梅的態度多次搖擺。在丁純看來,卡梅倫政府期間,梅並非堅定的脫歐派。但在脫歐公投後就任政府首腦,梅必須順應民意。因此,才會有在2016年上任時,那個穿著豹紋皮鞋、意氣風發地站在唐寧街10號外承諾解決英國社會中「愈演愈烈的不公平」、強調「脫歐就是脫歐」的「鐵娘子」形象。

但是,這位曾經內閣最受歡迎的官員顯然低估了脫歐談判中的種種阻力,以及這一行動將帶來的連鎖反應。去年4月,為給脫歐談判鋪路,特蕾莎·梅在進行了一次政治豪賭,宣布提前舉行議會選舉,意圖完全控制議會,主導脫歐進程。

然而,6月的大選結果出人意料。保守黨不僅沒能取勝,反而丟掉了下議院中原有的議席,成為了少數派執政黨。最終,特蕾莎·梅在爭取到拿下10個議席的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支持後,才得以組建保守黨執政的少數派政府。

此次議會選舉也成為特蕾莎·梅態度的分水嶺。隨後的一年時間裡,特蕾莎·梅不顧各方反對宣布「硬脫歐」的「鐵娘子」姿態日趨溫和,開始呼籲黨派合作,小心翼翼平衡各方意見。

丁純分析,英國脫歐正面臨進退兩難的處境,特蕾莎·梅更是騎虎難下。一方面,脫歐派希望擺脫歐盟貿易規則的束縛,另一方面,親歐派擔憂硬脫歐帶來的巨大風險,並且割捨不下歐洲共同市場帶來的利益。就目前情況看,沒有一個方案能夠做到兩方面都討好。

03

脫歐紅利難兌現

政治危機難解,英國的經濟也亮起了紅燈。本周一,受英國內閣達成脫歐共識的利好消息影響,英國兌美元匯率一度大幅攀升。而在戴維斯和約翰遜相繼辭職的消息傳出後,此前漲幅被迅速抹平,並出現下跌跡象。

今年上半年以來,英國整體經濟表現欠佳,經合組織、英國工業聯合會等機構將2018年英國GDP增速預測調整為1.4%,明年則為1.3%,增幅將大幅低於2017年。而在去年,英國已經是七國集團中唯一增速放緩的經濟體。

經合組織表示,英國經濟增長前景取決於脫歐談判的走向,目前主要的風險是圍繞脫歐產生的一系列不確定性。如果這種不確定性持續存在,將導致企業進一步延遲投資計劃,從而使投資增長繼續承壓。

近段時間,包括英國最大汽車製造商捷豹路虎在內的多家企業紛紛向政府施壓。企業方面警告稱,對英國的投資已經放緩,如果英國「硬脫歐」的話,將導致「供應鏈的嚴重混亂和中斷」,相關公司將不得不重新考慮其在英國的投資及長期發展規劃。

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英國企業投資下降0.2%。以汽車業為例,英國汽車製造商與經銷商協會6月發布的報告顯示,英國汽車業今年上半年投資約為3.5億英鎊,僅為去年同期的一半略強。

根據英國政府此前預期,英國順利脫歐後將不必再向歐盟支付成員國費用。這筆費用被視為英國脫歐紅利。特蕾莎·梅曾6月份的演講中表示,未來五年,政府將把脫歐紅利用於支持國民醫療保健制度,每年增加額度將達200億英鎊。

然而,據《金融時報》報道稱,脫歐後英國公共財政收入一年將減少150億英鎊,政府宣稱的「脫歐紅利」基本會被抵消。此外,特蕾莎?梅也曾表示,英國脫歐將向歐盟支付的「分手費」估計也將超過350億英鎊。而歐盟方面稱,如果英國脫歐過渡期延長,倫敦支付的費用還可能增加數十億英鎊。

根據計劃,7月12日英國將正式公布倫敦與布魯塞爾談判立場的官方文件(脫歐白皮書)。此後,歐盟還將針對這一文件繼續與英國討價還價,其中包括愛爾蘭邊界問題等諸多關注點至今依舊分歧嚴重,而留給英國的時間僅剩9個月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商報 的精彩文章:

白酒國際化為時尚早
中鐵旅今年將開行近百列旅遊專列

TAG:北京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