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才缺失成集成電路發展之殤

人才缺失成集成電路發展之殤

突如其來的中興事件,折射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尷尬,也吹響了「中國芯」彎道超車的號角。半月談記者近日調研了解到,眾多集成電路企業正在「苦練內功」,以提升核心競爭力;各地政府也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力圖破解關鍵技術欠缺、人才儲備不足等問題。為培養集成電路人才,打造「產學融合」的「新工科」已是當務之急。

鉚足勁兒在研發上「苦練內功」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額達2601億美元,而出口僅為669億美元。為減少對外依賴,眾多集成電路企業正在技術研發上「苦練內功」。

走進江蘇長電科技的生產車間,各種封裝設備正全線開工。據長電科技副總裁朱正義介紹,公司銷售規模位列全國第一、全球第三,已成為集成電路後道產業鏈封測領域的龍頭企業。

朱正義說,長電科技每年投入營收近5%用於研發,不僅在中國、新加坡和韓國建有生產基地,而且在倒裝晶元基板封裝、系統級封裝和晶圓級封裝等技術領域已步入世界領先水平。

相比長電科技,無錫力芯微電子規模較小,不過同樣注重技術研發。作為專註集成電路設計環節的公司,力芯微電子僅有170餘人,其中工程師超過100人。

以老牌半導體公司中國華晶為前身的無錫華潤微電子,經過多年發展重煥生機。華潤微電子副總經理姚東晗介紹,截至2017年底,公司已累計完成專利申請2478件,6英寸和8英寸晶圓月產能力可達18.5萬片,已連續7年被評為中國十大半導體製造企業。

江蘇省經信委副主任龔懷進介紹,2017年該省集成電路僅設計、製造、封測3項的銷售收入就達1318億元,同比增長20.4%。

不只是江蘇,其他省市也在拓展集成電路產業,全國超過15個省市制定了集成電路相關發展政策。上海、北京、福建、四川等地紛紛推出數百億元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基金,重大產業項目競相落地。

整個行業都缺「寫書人」

記者梳理髮現,在全國眾多城市布局集成電路的相關政策中,「重點項目投資」「推動快速發展」「打造全產業鏈」等成為關鍵詞。

清華大學微電子研究所所長魏少軍表示,國家戰略大力支持集成電路發展,但是集成電路產業需要深厚的產業基礎、百億級單位的資金投入和人才、技術的支撐,地方應按照市場規律、根據實際情況來布局。

各個城市發展集成電路可能存在一哄而上的問題。有採訪對象告訴記者,集成電路產業不能搞運動式發展,要了解市場方向和企業自身的相對競爭力。「不能頭腦一發熱,最後囤了一堆設備卻無市場,城市之間不要搞競賽。」

要想真正實現集成電路產業自主可控,必須攻克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欠缺的痼疾,尤其是產業鏈中的設計環節。「無錫市2017年集成電路設計業產值僅為79.2億元,佔總產值比例不足10%。最合理的結構應該是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等產業分別佔比30%、40%和30%。」無錫市代市長黃欽分析說,設計是國內這一產業的短板,一些核心技術難以達到國際應用的標準,就會對國外企業形成依賴。

魏少軍認為,無錫作為曾經的國家微電子產業「南方基地」,已經有了較為牢固的產業基礎,如果無錫在設計領域有所欠缺,更折射出我國攻關集成電路設計環節的緊迫性。「如果把設計、製造、封測比喻為寫書、印書和訂書,書的質量關鍵還是靠寫書,現在整個行業都缺『寫書人』。」

人才已成為制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瓶頸。江蘇省經信委預計,按產值同比例計算,江蘇到2020年集成電路人才缺口將超過10萬人。魏少軍介紹說,中國如果按2020年產值達1萬億計算,至少需70萬名相關人才,如今僅有不足30萬人,缺口將達到40萬人。

多位企業負責人提到,集成電路產業要加速崛起,不僅要有高層次人才,還需要大量的基礎性工程師和技術工人,而技術人才的培養要花費一定時間,如今「招工難」問題普遍困擾著業內企業。

打造「新工科」,破產業人才之殤

有調查顯示,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電力裝備、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新材料等將成為人才缺口最大的幾個專業,其中部分專業人才缺口將達到上百萬規模。

——優化學科設置,打造「新工科」。國家示範性微電子學院建設專家組組長、浙江大學教授嚴曉浪表示,打造「產學融合」的「新工科」是培養集成電路人才的當務之急,要從產業需求出發,吸引企業深度參與高校人才培養,實現企業與高校協同育人、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為產業穩步發展培育和儲備更多高質量人才。

魏少軍指出,在我國人才培養體系中,與集成電路相關學科均被設置為二級學科,招生規模有限,發展信息通信、電子控制、軟體設計等新技術與傳統工業技術緊密結合的「新工科」已勢在必行。

——構建市場化大環境,促進產業集中化發展。據統計,中國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約1380家,其中191家銷售收入佔全國總額的91%,其餘1100家只創造了不到10%的產值,卻固化了資源。魏少軍認為,政府應嘗試通過市場化手段促進企業兼并重組,釋放資源,讓企業規模成倍提升,提高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也帶動整個行業高質量發展。

無錫市副市長高亞光說,集成電路核心產品的設計和研發難度較大,需要大力度長周期的持續投入,因此國家可以改變目前多部門碎片化的支持方式,從國家層面確定重點突破的核心產品,集中力量支持相關企業持續攻關生產。

——圍繞地方特色,構建產業核心優勢。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於燮康表示,不同城市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應同時關注周邊地區產業發展動態,發揮自身優勢,揚長避短,比如無錫可專註發揮集成電路封測業的優勢,做優做強。

在於燮康看來,無論關乎國防安全的軍事裝備、衛星、雷達,還是關係普通百姓生活的醫療檢測及器械、汽車、電視、手機、攝像機,甚至智能兒童玩具,都離不開集成電路,所以無論企業還是各地政府,都要保持足夠的耐心與韌性,久久為功,努力實現「中國芯」的彎道超車。

在文末留言區留言參與互動,留言內容獲點贊數高者即可獲得本期送書《大腦簡史》,祝好運!

來源:《半月談內部版》2018年第7期

半月談記者: 何磊靜 張展鵬 | 編輯:李建發

主編:孫愛東

編輯:鄭雪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月談網 的精彩文章:

時事 2018年6月大事

TAG:半月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