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半年全國樓市調控次數多達192次 但房價跌了嗎?

上半年全國樓市調控次數多達192次 但房價跌了嗎?

今年以來,國內樓市可謂波瀾壯闊,一邊是全民瘋狂似的搖號搶房,一邊則是各地政府接二連三的調控政策。拒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樓市調控政策累計發布多達192次,相比2017年上半年的116次,漲幅達到了65%。

那麼問題來了,調控不斷升級下房價到底跌了沒有?

上半年全國樓市調控次數多達192次

易居研究院的監測數據顯示,今年5月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12514元/平方米,這也是100城房價連續第9個月超過1.2萬元的均價水平。一線、二線、三四線城市成交均價同比增幅分別為3.2%、14%和11.8%。

與2017年12月相比,2018年5月142個監測樣本城市中,房價下跌的僅有廈門、上海、鄭州、滄州、張家口、太倉、石家莊、福州、保定、滁州、吉林、珠海、大慶、鞍山14個城市,其餘128個城市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128個上漲的城市中,漲幅在10%以上的,由高到低依次有西安、青島、重慶、三亞、大連、太原、西雙版納、煙台、綿陽、淄博10個城市,其中西安漲幅達31.23%,青島漲幅達18.48%;漲幅在5%-10%之間的,有中山、貴陽、眉山、咸陽、南充等29個城市;另有包頭、株洲、防城港、九江、蕪湖等89個城市在0-5%之間。一線城市中除上海下跌2.01%外,其它一線城市均以小漲為主,北京止跌小漲3.81%。

國內各地房價漲跌情況分布

從數據總體來看,上半年一線城市較為穩定,而二三四線城市則整體處於上漲姿態,並且由於多個城市推出「搶人政策」,部分熱點城市房價呈現快速上漲的情景,如西安上半年的漲幅高達31.23%。

總體上來看,上述房價下跌的城市也只是微跌,相比較2016年、2017年上半年,2018年上半年重點城市中的一線城市的房價漲幅較小,但二線城市中仍有部分城市房價年度漲幅高於2016年、2017年。

換言之,在上半年多大192次調控政策後,國內樓市依然是漲多跌少的格局,房價並未顯著下跌,調控的目的更多在於穩定房價,令其不至於過快的上漲,但對於下跌則沒有做出相關的政策限制。

經過那麼多年層出不窮的調控後,似乎國內地產陷入了越調越漲的「怪圈」,但實情並非如此。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是為了降房價,也不能過簡單的理解是在推高房價,調控的邏輯是要保證房價的增長,又要保證房地產市場的穩定。政府最擔心的是第一次房價降下來,第二次房價漲的太快,尤其是居民的槓桿斷裂,出現斷供潮。

所以過去十幾年,調控的周期性很明顯,漲多了漲快了,就出點政策緩和一下市場情緒,穩定過後又開始鬆綁鼓勵買房,可以說國內樓市在某種程度上是在鼓勵投機和擠壓泡沫之間來回搖擺。

很多投資者在這個「投資慌」的年代看到這個趨勢,可能將會覺得無所去從。這些都會促使房價回歸理性,但是「理性」不意味著房價下跌,也不意味著人人都能買的起房。那可是一套那麼大的房子,只要世界不毀滅,沒有戰爭,它都會堅定而溫暖的存在,永遠是自己的資產。

看看新加坡的房價,就會更相信這段話。

說實話,房地產市場完全不是能單純用政策影響或者經濟規律來解釋的。認為房價漲不漲,一定是屁股決定腦袋。沒房的人,希望有機會上車,一定是希望能跌,最好是回到某一年他親戚上車的價格。有房的人,投資型的自然是希望一直漲,但能有人來接盤,二手房市場強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口袋財經 的精彩文章:

冷門迭爆的世界盃和「無人問津」的速食麵
高周轉——地產商的續命之舉

TAG:口袋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