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等不了的是,絕望

等不了的是,絕望

盜將行

粥請客(二)

花粥

00:00/03:18

等不了的是,絕望

記得第一次和朋友談論生死,是在上初中時。我是個沒有安全感的人,不踏實的心理,讓我問了很多朋友一個問題:如果我走了,你會參加我的葬禮嗎?這個問題,也留在這裡吧。討個心安罷了。

最近討論生死,應該是來源於楊女士偶然間給我發的消息:要開心的活著。是活著重要,還是開心重要?

我並未找到真正的答案。像這類選擇題,事實上也不需要選擇什麼。怎樣的心境,怎樣的抉擇。

上個月三姑走了,54歲吧。朋友安慰我說「節哀」,我說我並不哀,也不需要節。病了的這一年多,躺在床上,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過年時看過一次,三姑瘦的已然沒了人形。她不能說話,眼角流了淚。顯然她還認識我。

那是我最後一次見到三姑。守孝當晚的開棺,他們沒讓我看,怕我害怕。一個人,躲在黑暗的角落裡,想了很多:走了也好。對於三姑來說,沒了開心的活著,不重要了。

而那時,我給自己的答案是:活著,無論開心,還是難過,我需要承載更多的,去活著。

這是聊電影的前話吧。生命,是個哲學問題,太過沉重。接下來,我們直奔主題。

1

《我不是葯神》自點映以來,口碑好得出奇。豆瓣評分達到9.0,淘票票評分高至9.5。這樣的認可,對國產電影來說,已是最大的褒獎。

電影上映,除了觀賞,就是用來比較的。《我不是葯神》也沒跳出這個圈套,而和它對比的,是去年在中國市場拿下傲人戰績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

比較,一般來說是找不同。而這兩部來自不同國度的電影比較,卻是來找共同點的——切實地反映當下社會問題。

這樣的題材,對於印度電影而言,平常事務了。像《廁所英雄》之類的,都是反映社會現實的。但對於中國電影來說,這樣的題材,具有挑戰性和突破性,在中國市場,依舊還很青澀。

《我不是葯神》便是打破傳統電影題材的一枚尖針。現實的問題,藝術的手法,再加上黑色幽默,使故事表現的淋漓盡致。

2

我還想將這部電影,和之前一部熱度很高的電影比較——《後來的我們》。

《我不是葯神》看完後,在藝術表現手法上,並沒有給我太大的觸動。它不像《後來的我們》,用著倒敘插敘、黑白、長鏡頭等藝術手法,來使故事情節更加靈活。《我不是葯神》採用順敘的表述方式,按照故事發展的時間線,徐徐道來。而鋪墊手法,貫穿整部電影。

《我不是葯神》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它想表現的主題外,就是它對於人物情感複雜性的處理以及細節的處理上。

開篇推出程勇(徐崢飾)時,就為之後他去「賣假藥」做了鋪墊。他窮困潦倒,生意差到房東直接鎖門逼交房租;他賣印度神油,這是他去印度買葯的一個途徑;他再苦,不想讓孩子一人漂泊在外,他有感情,因此在金盆洗手後,又原路返回。

除了程勇外,其他的幾個主演,都與慢粒白血病或多或少有關係。他們的身份不同,出場環境不同,這並不影響,他們最後走在一起。而這個關鍵點,依舊在程勇。

3

程勇是主演,也是整個人物關係鏈的結點。沒有開小王子印度神油店的程勇,就不會有呂受益(王傳君飾)求助。呂受益「苟且偷生」,只是為了聽剛出生的孩子叫一聲「爸爸」。而呂受益的出場,是為了引出思慧(譚卓飾)、劉牧師(楊新鳴飾)、黃毛(章宇飾)。

黃毛是個被家庭拋棄的孩子,因為慢粒白血病。所以可能會存在一大堆社會問題的他,是頂著一頭長長的黃髮,以搶葯的方式出場的。當你準備批評這個社會孩子時,下一幕卻讓人動容。5000一瓶的印度葯,他搶了後,選擇的事分給身邊的人。這一點,為之後拉貨看到警察時,他選擇開車承擔一切,做了鋪墊。

思慧的出場,引人奇想。一個患病者,為何會出現在嘈雜的環境中,跳著鋼管舞?她的出場,有點王熙鳳出場的意思,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劉牧師是他們銷售印度葯的一個途徑。神聖的牧師,選擇向自己的信仰低頭,因為生命,自己的,和別人的。說來有點悲涼了,一個人,面對死亡威脅時,依舊想讓自己活得長久些。沒有人,不懼怕,死亡。

4

整部電影中,令人動容的細節很多。黃毛一飲而盡摔杯後血流不止的右手;曹斌(周一圍飾)抓了一批「藏葯人」,因始終過不去自己心裡的坎兒又全放了;面對警察婆婆的一句「我不想死,我想活著」;張長林被抓承擔所有責任;黃毛衝過警察攔截,狡諧一笑,死於車禍;還有QQ興起時代不斷響起的QQ消息的聲音,都讓人過目不忘。

另一個細節,無限放的的「希望」二字,觸目驚心。我對這個詞的理解:就像是懸崖勒馬,背後的繩子是希望,前方的一切都是絕望。有一種「希望」最讓人血流不止,那就是明明緊握住的生機,在不可抗因素下,流逝。希望,到絕望。

張長林代替程勇,是希望到絕望;程勇被逮捕,是希望到絕望。這個過程,離開的人很多,呂受益和黃毛,便在其中。

鐵籠的警車,帶走了程勇,這代表著「法大於情」。警察有溫度,開快車的他們,突然放緩進程,只為讓被程勇「幫助過」的病友們再送他一眼;只為讓程勇看看他曾經做的一切,不會後悔。

法也是有感情的。程勇曾經問過,販賣假藥判刑年限,5-8年,情節嚴重是無期徒刑。他判的是5年,服刑期間減刑兩年。電影中說到,即使是法律,也有正確的三觀。他違反了法律,製造了可能存在的危害,就該判刑;而他做虧本的買賣,主觀目的是為了救人,這是情之所在。

幸好,程勇的努力沒有白費。醫療制度的不斷完善,正版葯納入醫保,讓更多的人,將曾經變為絕望的希望,再次點燃。

5

無論是程勇,還是思慧、黃毛、劉牧師、呂受益,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其共同點——樂觀。但這裡不能忽略一個人物——曹斌(周一圍飾)。

有點同情周一圍了。看演員表,主演的地位,配角的戲份。有限的露臉時間裡,他完成了自身性格的轉變。從開始的憎惡程勇,到最後的稱兄道弟,是一種轉變;從以前最優秀的警官,到最後因為自身良心過不去放棄辦案,是一種轉變。

曹斌這個角色,是個小人物,綠葉類型的。他態度的轉變,是為了襯托程勇人物形象,服務主演的。但那糾結的曹警官,是否也為你帶來一絲感動呢?

6

好了,電影有時不能說太透。說的多了,味道也就變了。它是酸,是甜,是苦,是辣,還得自己品味。

事實上,這是來自生活中的一個真實的故事。2004年得樂慢性白血病的陸勇,發現了一種「假藥」成本更低可以救人,便開始了和程勇一樣的行當。他,曾涉嫌「賣假藥」被抓,千萬病友求情;他,只是想救人。

想救人與「賣假藥」,有對錯嗎?

7

《我不是葯神》:人性拷問之下,他們只是做出了自己最正確的選擇。他們,到最後,不曾後悔過。

《我不是葯神》:「他才二十歲啊,想活命有什麼錯!」現實殘酷,啟程準備歸家,啟程準備重新生活,卻連最基本的「活命」,都做不到了。

《我不是葯神》:法是底線,不能觸碰;情在人間,溫暖法律。法和情,不矛盾。

《我不是葯神》:還有很多人,為了活命而活命,你有什麼理由,為了一點小事,而放棄活命的機會?

《我不是葯神》:我們都有自己的苦衷,我們都有自己的責任,我們都不是壞人,救人的心,沒錯。

追光者

夏至未至 電視劇原聲帶

岑寧兒

00:00/03:5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亦與期 的精彩文章:

TAG:子亦與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