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太行、太岳區在此次反「掃蕩」中麻痹輕敵?
本文作者張憲文,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1941年冬季反「掃蕩」共22天。我軍作戰420餘次,斃傷敵3000餘人,粉碎了日軍消滅第129師主力及指揮機關的圖謀。摧毀太行、太岳抗日根據地,襲擊八路軍指揮中樞和第129師領導機關,是日軍處心積慮的圖謀。
反掃蕩示意圖
為此,1942年春、夏,日軍對我太行、太岳區發動了更大規模的毀滅性的大「掃蕩」。1942年2月,日軍第36師團等部1萬餘人,採取「捕捉奇襲」、「鐵壁合圍」、「輾轉清剿」、「反轉電擊」等戰術,對太行、太岳區發動春季大「掃蕩」。
我軍確定的反「掃蕩」方針是:軍民協力,加強縣、區指揮部及游擊集團,堅持腹地游擊,打擊「掃蕩」、「清剿」之敵,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同時向敵臨時補給線實施破擊,斷敵運輸補給。另以正規軍一部組織輕便支隊,深入敵後,乘虛襲擊敵之交通城鎮,吸敵歸巢。
2月3日,敵奔襲駐桐峪、唐城等地八路軍總部機關和太岳軍區領導機關。我領導機關及時轉移,敵奔襲撲空。此後,敵即在遼縣、武鄉等地「輾轉清剿」,肆意燒殺,殘害根據地群眾。我軍民用游擊戰、地雷戰、夜襲戰,靈活地擊敵。
2月中下旬,敵又兩次合擊八路軍總部,均遭失敗。八路軍主力一部乘機襲擊敵後方城鎮長治,太行區基幹武裝向白晉、平漢線出擊,破路炸橋,襲擊敵據點。
郭國言
范子俠
在我軍民夾擊下,日軍原定兩個月的「掃蕩」計劃,僅31天即被迫撤兵。太行、太岳軍民共斃傷日偽軍3000餘人。我太行第3、第6分區司令員郭國言、范子俠以下數百人在作戰中犧牲。群眾被害4000餘人,民房被燒9000多間,糧食損失37000多石,牲口被搶走8000多頭。太行、太岳根據地均遭嚴重破壞。其中的教訓是:我部分地區幹部在此次反「掃蕩」中麻痹輕敵,備戰工作不夠認真,因此遭受嚴重的損失。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三卷》,2016年版。
編輯: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最能打擊敵人,最能得到準確情報」的東江抗日武裝是由何而來的?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