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沂地名文化徵文選登

新沂地名文化徵文選登

高塘復興寺與如來院

文/李學法

據民國沭陽縣誌第35頁古迹篇記載:如來院在治西北七十五里高塘溝,康熙二十年徐秉直建。徐秉直 (1697-1763),敕封儒林郎,從六品。居高塘溝。

此外,潼陽縣誌上記載,高塘紳士徐淮捐資重建,又更名為如來院。徐淮(1723-1801)是徐秉直的大兒子,誥封儒林郎,從六品。

兩志記載不同,據此推測,應該是父子兩在1756年左右共同建院,那時徐秉直59歲,積德信佛,祈求延年益壽,兒子33歲正當年。那時,是乾隆二十年。縣誌記載應有誤差,康熙二十年是1682年,徐秉直還未出生。

如來院在高塘老街裡邊,東臨諸多水塘,該院建築恢宏,大門為戲樓過道,立有四大金剛塑像,後有大雄寶殿五間,飛檐斗拱,內供奉有三尊如來大佛,反手跣足,端坐於蓮台之上。兩邊還有佛陀諸神像。東廊房設有關公坐像,關平周倉站立左右。另有風雨雷電五穀等諸神塑像。西廊房為住持僧侶等生活區。廟前有放生池,中建紅石板橋一座,直通大門。每年二月初二為香火大會,信眾雲集,香火繚繞,鐘聲幽渾,響徹數里之外。

該寺隸屬於新沂黃墩寺分支,高塘蒲溝村廟屬復興寺分支。,

為什麼史志上這個寺廟叫如來院,而人們都叫復興寺呢?

民國後期,該寺住持僧名廣儀,解放初期去世。廣儀的師傅叫老果。廣儀有一個徒弟叫緒彩。還有一個師兄弟名叫廣生,字雅寬。廣生曾說,復興寺是從釣魚台上遷到高塘的。相傳復興寺始建於唐朝,薛禮征東後,唐王李世民下令敕建於今釣台村釣魚台上,命尉遲敬德監工。中間毀於戰火。後來徐秉直父子重建於高塘溝,更名如來院。不過,人們習慣上還叫復興寺,有復興的意思。

四十年代後期,國共內戰爆發,潼陽縣游擊大隊組織小笊隊,根據戰鬥需要,一夜之間,把廟宇全部拆掉,僅存西院僧人居住三間茅草房,後把佛像全部移至此處。廣真的的師弟雅寬和尚在生產隊時屬五保戶,集體照顧,89年去世。

文化大革命期間,破四舊立四新,橫掃一切牛鬼蛇神,造反派頭頭率領其手下,把所有的泥塑神像,統統推入廟前放生池中,浸泡殆盡,把木雕三尊金箔如來佛和關公等佛像抬到大沙河底水漫橋下,放火焚燒,化為灰燼。幾百斤重的大鐘也砸了。可惜,千載文物,付之一炬,令人興嘆。

寺廟與文化分不開,一方面,寺廟屬共有財產,另一方面環境幽雅,適宜讀書 。據雙塘鎮志記載,1930年,胡敬魯在寺內開私塾班,學生20人;1936年,國民政府在寺內辦小學,學生30人,1939年,孫鵬雲在寺內辦私塾,學生15人,1946年,潼陽縣政府在寺內創辦高塘小學,47年大軍北撤停辦,48年解放恢復,在廟的西北方,使用徐淮後人舊址擴建,南邊一排教室,北邊一排教室,中間是操場,操場東邊是三間辦公室,辦公室前,吊著有兩摟粗、大半人高大鐵鐘,就是寺院所存聖物。上課下課,渾厚的噹噹鐘聲響徹大沙河畔。九十年代初,學生多了,原小學遷出擴建,老街遷到新街。

現在,雙塘正在建設旅遊景點,規劃重修復興寺,原地地方太小,不大可能了,據說選址在釣台,人們等待著勝景重現。

(編輯:一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沂文藝 的精彩文章:

李沛 英國高地風光掠影

TAG:新沂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