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腫瘤大咖BOA發聲,分子檢測推動精準醫療多維度發展!

腫瘤大咖BOA發聲,分子檢測推動精準醫療多維度發展!

腫瘤大咖BOA發聲,分子檢測推動精準醫療多維度發展!

分子檢測技術是推動腫瘤精準診療的發動機。

來源丨醫學界腫瘤頻道

7月6-7日,Best of ASCO(簡稱「BOA」)會議在合肥隆重召開,此次大會主題為「傳遞新知:拓展精準醫學疆域」,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沈琳教授、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梁軍教授擔任會議主席,山東省腫瘤醫院朱慧教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彭智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劉哲峰教授分別於「泛生子基因衛星會」作了精彩報告。

在衛星會的」精準對話「環節,山東省立醫院腫瘤微創綜合治療科李鈞教授、湖南省腫瘤醫院胸部內二科鄔麟教授、協和醫院腫瘤中心婦科腫瘤病區李貴玲教授、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腫瘤科王科明教授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泌尿外科肖恆軍教授五位專家同台,多學科、多角度的與大家分享了腫瘤分子檢測的現有成果及未來展望。

液體活檢今生後世

會議中,山東省腫瘤醫院朱慧教授對液體活檢的應用進展進行了三方面闡述:

腫瘤篩查方面,CCGA研究基於血漿循環細胞中遊離DNA(cfDNA)全基因組圖譜測序,對其在早期肺癌診斷方面的應用進行探究。結果表明,cfDNA綜合測序分析適用於不同分期、人群、組織學類型的肺癌,日後有望發展成為高度特異性的早期腫瘤檢測技術。此外,如CCGA、STRIVE等大規模的臨床研究也正在進行中;

耐葯監測方面,研究表明對於檢測部分耐葯突變基因,液體活檢靈敏度略低於組織活檢,可與組織活檢配合使用。但對於檢測已知的腫瘤驅動基因突變,液體活檢具有優異的特異性和靈敏度

療效監測方面,檢測cfDNA的應答可以有效評估藥物治療療效,提供預後信息,輔助指導治療。相關的研究如「DYNAMIC試驗」也正在進行中。

腫瘤大咖BOA發聲,分子檢測推動精準醫療多維度發展!

山東省腫瘤醫院朱慧教授

免疫治療分子檢測誰主沉浮

免疫治療已經是目前標準治療的一部分,分子檢測勢在必行。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彭智教授講到,要通過深入了解免疫治療的分子生物學機制、探尋合理的生物標誌物,來實現精準治療。

他介紹了ASCO發布的免疫治療分子檢測相關進展:

  • PD-L1表達的閾值及抗體選擇、考慮PD-L1的動態改變的意義、PD-L1擴增患者可能從免疫治療中獲益更大;

  • TMB(腫瘤突變負荷)與療效正相關、血液腫瘤突變負荷(bTMB)的預測前景;

  • 分子生物學特徵的原發耐葯、繼發耐葯的區別。

泛生子除了已被市場高度認可的現有產品矩陣之外,即將推出的「免疫治療一體化項目」即:驅動基因突變檢測、TMB值計算、PD-L1檢測和MSI-H狀態檢測在免疫治療領域的一體化運用,也受到彭智教授及與會專家的高度關注,使他更加堅定的認為,腫瘤免疫治療新時代已經來臨。

腫瘤大咖BOA發聲,分子檢測推動精準醫療多維度發展!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彭智教授

靶向治療耐葯檢測何去何從?

關於靶向治療耐葯檢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劉哲峰教授重點解析了肺癌、消化系統腫瘤及泌尿系統腫瘤三個領域的最新進展。

在肺癌中,EGFR exon20的三次突變是介導奧希替尼耐葯的可能機制,全面了解奧希替尼的耐葯機制,有助於開發有效的克服奧希替尼耐葯的治療方案。

在消化系統腫瘤中,接受抗EGFR單抗(EGFRi)治療的結直腸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基因會出現多樣化和克隆進化。EGFRi最常見的獲得性耐葯機製為出現KRAS/NRAS突變,近期發現EGFR胞外域的亞克隆突變也會介導耐葯。

在泌尿系統中,Abs5048研究探索了ctDNA中的基因變異與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接受阿比特龍或恩雜魯胺進展的關係,並發現阿比特龍或恩雜魯胺治療後進展的患者中,ctDNA CGP檢測發現AR,TP53,PIK3CA和CCNE1基因突變的發生率更高,總的基因變異數更多。這些基因變異可能介導了治療耐葯,為後續藥物研發提高思路。

劉哲峰教授總結道:NGS和液體活檢技術的進展,使基於ctDNA的NGS檢測成為可能。靶向耐葯機制的探尋,為精準克服耐葯提供重要思路。

腫瘤大咖BOA發聲,分子檢測推動精準醫療多維度發展!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劉哲峰教授

精準對話:中國分子檢測路向何方?

在此環節,五位專家分別從綜合、內科、婦科、泌尿科等多學科角度,就中國分子檢測在多個癌種領域的現有成果和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入討論和展望。

鄔麟教授表示在非小細胞肺癌中,二代測序幫助學者們加深了對驅動基因、伴隨的基因突變、新靶點的發現及耐葯檢測的認知,同時也表示希望在未來二代測序將幫助指導最後20%-30%未知原因的非小細胞肺癌的致病機理

在泌尿腫瘤領域肖恆軍教授表示目前利用尿液做液體活檢標本的技術已經轉化到臨床中,泌尿腫瘤也在精準診療的大趨勢中不斷前行。

在內科診療方面李鈞教授表示隨著分子檢測的臨床應用不斷深入,小panel已經無法滿足藥物選擇及耐葯機制的分析需求,同時小panel同樣也不能滿足免疫治療的需要。相比之下,大panel在以上應用場景中優勢明顯,其臨床價值和前景值得期待。

腫瘤大咖BOA發聲,分子檢測推動精準醫療多維度發展!

圖中由左至右分別是山東省立醫院李鈞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肖恆軍教授、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王科明教授、協和醫院腫瘤中心李貴玲教授、湖南省腫瘤醫院鄔麟教授

王科明教授則為分子檢測領域的持續健康發展提出了寶貴意見,認為未來分子檢測在質控方面值得探索,同時也希望分子檢測領域能開發出更多的新的檢測方法、靶標和標誌物完善臨床需求。

李貴玲教授表示雖然分子診療在婦科腫瘤領域的應用經驗不多,但未來可以加強與其他應用較成熟的癌種領域專家的探討和交流。

腫瘤大咖BOA發聲,分子檢測推動精準醫療多維度發展!

在會議的熱烈氛圍感染之下,兩位大會主席也激情滿滿的與大家分享了各自的見解。

會議開場,梁軍教授表示雖然分子診斷的在各癌種領域的應用還有更多需要被探索的空間,但在今天的精準醫療時代之下,各學科各癌種的研究和發展已離不開基因檢測。

沈琳教授會議結束之際表示,消化道腫瘤精準診療的發展步伐相較肺癌慢了不少,但這也意味著代表「精準「的分子檢測技術,在消化道腫瘤臨床診療之中的發展潛力和空間是巨大的。同時,跨學科、跨領域的交流和探討是非常必要的,對每一位抗爭腫瘤的醫療工作者意義非凡,這也是泛生子衛星會的價值所在,期待未來與各領域專家再次相聚,共同推進腫瘤精準診療的快速發展。

腫瘤大咖BOA發聲,分子檢測推動精準醫療多維度發展!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梁軍教授

腫瘤大咖BOA發聲,分子檢測推動精準醫療多維度發展!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沈琳教授

小結

此次泛生子基因衛星會集邀多位腫瘤臨床診療專家,其學科涵蓋肺癌、胃癌、腸癌、泌尿腫瘤等多個癌種,影響力覆蓋東北、華北、東南等多個區域,會議內容涉及液體活檢、動態監測、靶向治療、免疫治療以及基因檢測在以上領域的應用成果和展望。

為與會專家學者創造了集思廣益、碰撞思想的平台和機會,大咖們將前沿科學發現、臨床診療經驗和創新技術應用匯總分享,並與大家共同探討分子檢測和精準醫療的未來。

本次會議獲得包括大會主席沈琳教授在內的與會專家一致高度評價,她的一句「酒香不怕巷子深」道出了與會者的心聲!期待下次聚首,共克腫瘤難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界腫瘤頻道 的精彩文章:

「父親節」親,醫生站邀您觀看特別專題講座
160萬醫護人員都在用它分享知識,你呢?

TAG:醫學界腫瘤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