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定了條規矩,看似英明,卻讓後世皇帝替他背鍋,做出亡國之舉

康熙定了條規矩,看似英明,卻讓後世皇帝替他背鍋,做出亡國之舉

據統計,咱們中國古代的皇帝有超過400位,然而其中能夠被稱為「聖君」或者「大帝」者少之又少,除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之外,清朝的康熙皇帝應該算得上是一位明君了,他與他孫子乾隆共造康乾盛世,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但清朝最終還是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你可能要說,大清之亡與他何干?其實各位有所不知,康熙帝曾經定下一條規矩,後世皇帝都必須遵從,這規矩從當時來看還算是挺英明的,不過卻留下後患無窮,後是皇帝不得不做出一亡國之舉,也等於是幫康熙皇帝背了黑鍋。

清朝官員劇照,圖文無關,僅供示意

話說在道光帝年間,這清廷有一怪象,當時的清廷滿朝文武算一起官職本是不應該超過四萬左右的,然而競爭這些官職的人卻將近有40萬左右,這數字從何而來呢?當時進士有1萬人左右,還有舉人6萬多,這本就超過官職了,然而還有一類人多達32萬,這些人憑啥與進士舉人競爭?沒法子,人家捨得出錢,這便是以「捐納」的方式當官,說白了也就是買官。就這幾十萬人還不包括原本就有資格蔭襲官職的人,這樣僧多粥少的情況是如何形成的呢?這就得提到康熙帝了。

康熙劇照

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定下了一條規矩,那即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這是啥意思呢?說的就是將丁銀稅額固定化,不再額外加各種稅,而且對新生認定也不再多徵收錢糧,最重要的是不管你一家有幾口人,都是以戶的形式收稅,後又經雍正改良為攤丁入地,總的來說,康熙的這一決定從當時來看無疑是能夠減輕一些百姓的賦稅壓力的,與此同時卻引出了另外一個問題,清廷的得從何而來?這也成了後世皇帝都頭疼的問題,於是他們想出了一個對策,也是一個亡國之舉,賣官。

永不加賦

其實賣官這事早在秦朝就已經存在了,在《史記·秦始皇本紀》有提到:「蝗蟲從東方來,蔽天。天下疫。百姓內粟千石,拜爵一級。」當時是為了抗蝗救災才出此下策,算是開了個壞頭,此後歷朝歷代也有賣官的現象,但真正要說讓這事「發揚光大」,還得算到清朝時期了,而正是康熙「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這規定出來之後,才讓買官賣官之風愈演愈烈,才有了前文提到的道光年間的那種奇葩景象。

曾國藩像

如此一來問題就十分明顯了,就像是一個惡性循環,朝廷沒錢,便鼓勵民間買官,到後來都已經不能算是明碼標價了,因為有太多人出得起錢買官,只能以「撥委」的方式來讓有錢人爭官位,差不多就是拍賣或者說是競標了,曾國藩就任兩江總督的時候就曾經從一保舉得候補提督官職的人手上以百兩銀子買下他的翎頂,要知道曾國藩當時不過是二品,他買的官卻是一品,你問那人為什麼賣?因為根本就沒有空缺的官職等他就任,多麼可笑?

慈禧像

自康熙駕崩至清朝滅亡,期間將近200年,清廷中得積累多少酒囊飯袋?這樣的清朝亡得冤嗎?有人說慈禧敗家,也有人說清朝亡於乾隆,但一個王朝的滅亡又豈是這一兩位統治者能決定的,要真追究起來,康熙這「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規定才真是清朝衰敗的根源,他自己因此得聖君之名,他的後世子孫卻替他背了黑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蠢哥哥 的精彩文章:

古代一死囚,獄中寫下一封信,王爺看後:放人,重用!產生一成語
古代一小人,誣告將軍謀反,皇帝想處死他,將軍卻說:請讓他陞官

TAG:蠢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