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火星是個破行星

火星是個破行星

太陽系最深、最長的峽谷在哪呢?告訴你,它不在地球上,而在比地球小許多的火星上。

地球是一顆巨大的行星,半徑近6400千米。而火星的半徑不到3400千米,只是地球半徑的一半多一點兒。但令人奇怪的是,火星上有一條水手谷,這可不是一條普通的峽谷,它綿延了將近4000千米,地球上的科羅拉多大峽谷與之相比,只是前者的九分之一。水手谷是太陽系各大行星中最長和最深的一條峽谷。

火星上居然有如此巨大的峽谷,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地質學家最近對水手谷的研究,竟然揭開了火星板塊運動的秘密……

火星上有板塊運動

人們早就知道,地球表面覆蓋著岩石圈,岩石圈並不是完整的一塊,而是分裂成了7個大板塊和幾十個小板塊。板塊處在彼此擠壓或者分離的運動狀態,比如喜馬拉雅山就是歐亞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互擠壓產生的。

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類似地球的板塊運動呢?過去天文學家逐一考察太陽系的幾大行星,發現它們要麼太小了,要麼太冷了,要麼表面乾脆就是液態的,都沒有地球這樣的板塊運動。但是,一位美國行星地質學家卻發現,也許地球的鄰居——火星上存在板塊,而且火星板塊還在活動!

這位地質學家分析了大量的火星表面照片,發現了許多火星存在板塊的證據。比如水手谷,從山谷兩側的岩石情況分析,水手谷北側和南側實際上發生了嚴重的水平錯位,原本對接在一起的岩層,居然在水平方向上錯位了150千米左右。這種情況表明,水手谷實際上是一條巨大的斷層製造出來的峽谷。

在地球上,美國的聖安德烈斯斷層處於兩個板塊的交界處,它錯位了大約300千米的距離。對比地球斷層,地質學家判斷,火星水手谷應該就是火星板塊的交界處。實際上,火星地表存在許多裂谷,非常像地質學家曾經考察過的喜馬拉雅山和西藏的斷層系統,其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斷層系統也很相似。這些裂谷向我們揭示了火星上存在板塊的事實。

再比如,火星的一些火山形成了火山鏈,這些火山鏈的形成和板塊運動是有關的。

我們知道,太平洋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夏威夷群島,那些島嶼其實都是火山島,我們可以把整個群島看成一條火山鏈。那麼火山鏈是如何形成的呢?先是地球地幔在某處上涌,形成了「熱點」。當「熱點」噴發時,就會形成一座火山。地球表面的板塊處於不斷運動之中,但是「熱點」卻是不動的,於是過去形成的火山就隨著板塊移走,當「熱點」再次噴發時,又形成了新的火山。「熱點」時不時噴發,夏威夷群島就產生了。

火星上的火山鏈,顯然也是火星「熱點」和火星板塊聯手製造的。

火星板塊「發育遲緩」

火星上有板塊運動,這似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然而讓地質學家困惑的是,火星上的板塊情況似乎處於很原始的狀態。如果說地球的岩石圈就像是碎裂嚴重的雞蛋殼,那麼火星的岩石圈就像是輕微裂開的雞蛋殼,火星上的板塊似乎只有兩大塊,就好像火星的岩石圈剛形成不久,剛剛開始產生板塊一樣。

但又深又長的水手谷提醒地質學家,火星上的板塊其實早就開始演化了,火星和地球的年齡是相同的,但為何地球板塊早就四分五裂,火星的板塊卻「發育遲緩」,破裂有限呢?

地質學家猜測,這可能與火星的大小有關。我們知道,兩顆行星都是40多億年前由熾熱的岩漿球冷卻形成的,內部仍然保留了熱量。但是由於地球尺寸大,因此地球內部所含的熱量顯然要比火星多。目前地質學家認為,板塊運動的驅動力就是地球內部的熱量,由於火星內部熱量不如地球,因此火星板塊雖然早就開裂了,但運動速度卻緩慢得多。

於是,幾十億年過去了,火星的板塊運動仍然處於很原始的狀態,類似早期地球的情況。這倒讓地質學家很高興,因為火星等於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窗口,能夠一窺地球早期板塊運動的奧秘。火星真是一個值得仔細探索的星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太空行,抬頭仰望脈衝星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