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攻人毋太嚴,教人毋過高

攻人毋太嚴,教人毋過高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

教人之善毋太高,當使其可從。

這句話的大意是

責備他人過錯時

不可太過嚴厲

要顧及對方能否接受

教誨別人行善時

也不可以要求太高

要顧及對方能否做到

一個墨團的故事

一位老師在課堂上

向同學們展示了一張白紙

紙上有塊不大不小的墨跡

老師問大家看到了什麼

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一團墨跡!」

老師提示同學們再看一看

學生交頭接耳後依然堅持

除了墨跡沒別的了

教師循循善誘道

「比墨跡更大的是什麼?」

學生們似乎明白了什麼

大家把目光聚焦在小小的墨團上

而忽略了面積更大的白紙

有效溝通 · 前提

上面這則小故事

反映了人性的一個特點

在觀察、評價他人時

會不自覺地放大其缺點

而忽略其優點

話雖還未出口

心卻已經站到了對立面

在與人溝通時

無論是指出他人的過失

還是給予進一步提高的建議

都需要先觀照一下自己的初心

是為了利益對方

還是為滿足自己的優越感

是要達成共贏共識

還是只想宣洩一下情緒和想法

如果能常常保有這樣的自我觀照

很多不恰當的語言便能避免

讓溝通更為愉快、有效

有效溝通 · 策略

如果我們在溝通時

發心是正確的

還要考慮一下方式、方法

在佛法修行中

菩薩行者要攝受眾生

有一門必修的「公關學課程」

——四攝法

其中第二項「愛語」

就是在語言溝通方面的修行法門

菩薩若能隨順眾生根性

善言撫慰

則能令眾生樂於聽聞

生起親近心

這樣才能進一步引導他們

深入學習更多佛法智慧

得到真正的受益

長明燈供燈共修

長明燈,即供於佛前日夜常明的燈。積福慧應眾生因緣,六時燃此長明燈。通過供燈的方式可以啟發自性功德,與佛菩薩之功德互含互攝,破無明業障、種善根福德,自他皆獲殊勝利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覺 的精彩文章:

一見鍾情是源於你們前世的宿債
怎樣使佛法和生活、工作相結合?

TAG:禪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