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華帝事件後續:消費者收不到貨 數百員工憂生計

華帝事件後續:消費者收不到貨 數百員工憂生計

《國際金融報》記者獨家獲悉,北京華帝和天津華帝失聯的法人代表王偉日前已被聯繫上,因身體不適,目前正在天津一家醫院進行治療。

華帝京津經銷商失聯事件正在持續發酵中。

《國際金融報》記者在實地走訪調查北京華帝燃具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華帝」)和天津市華帝燃具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華帝」)後發現,華帝在京津地區的所有產品已全部停止銷售、售後、安裝和配送,而華帝股份提供的售後服務熱線始終處於無人接聽的狀態。

需要說明的是,天津華帝目前已經停工關門,兩扇玻璃大門緊鎖,辦公區空無一人因倉庫遭受查封,部分消費者交付貨款卻無法提貨,京津兩地合計約500名員工正在為工作和生計擔憂,能否按時發放工資和繳納社保成為盤旋在他們心頭的疑雲。

《國際金融報》記者調查得知,北京華帝、天津華帝與華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帝股份」)此前已有過多次溝通交流,然而一直沒能獲得明確答覆和解決問題的方案。

記者就此採訪華帝股份,但截至記者發稿,未能收到對方回復。此前,本報發表《華帝關鍵時刻:經銷商跑路,北京商場斷購》一文,華帝股份回應稱:「正在和經銷商保持溝通協商之中,但目前尚未確定最終結果。」

此外,《國際金融報》記者還獨家獲悉,北京華帝和天津華帝失聯的法人代表王偉日前已被聯繫上,因身體不適,目前正在天津一家醫院進行治療

天津公司已停工關門

7月10日上午,《國際金融報》記者來到天津市南開區紅旗南路鳳園南里8號樓,這裡是天津華帝的辦公地點。穿過一條條幽僻的小巷,天津華帝在十幾輛配送車的遮掩下呈現在記者眼前。

本報記者天津拍攝

此時,天津華帝的兩扇玻璃大門已緊緊關閉,並上了一道鐵鎖,正門旁邊留著一個小門,零零星星有兩三名員工進出。

本報記者天津拍攝

當記者走進這扇小門,看見右側一個小辦公間里,幾名工作人員正在打牌,再往前直行,可見「成品庫房」的字樣,但同樣關著門並上了鎖。

本報記者天津拍攝

再朝主辦公區一看,偌大的格子間辦公室,沒有看到一個人辦公,屋裡顯得空空蕩蕩。

本報記者天津拍攝

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這裡基本上算是停工了,從6月底,倉庫被查封之後,我們這裡也就停止了一切工作。」

據了解,華帝天津辦公區在正常的時候有員工30多人,加上分布在各地區門店的促銷員和配送員等,共有員工200多人。受王偉失聯、倉庫查封的影響,目前辦公區原有的30多人之中已有3名離職,其餘大多待崗在家,少數骨幹成員偶爾來處理一些臨時的事情。

「沒活干,也幹不了、不敢幹。」這是多名在場員工向記者表述最多的話。

一名做售後的員工說:「現在也有顧客反映售後問題,但我們不敢幹呀,沒有零配件也幹不了,現在都是讓打服務熱線,我們都閑著。」

另一名級別較高的員工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這事兒最大的問題,在於目前上面沒有個明確的說法,我們對以後的情況沒個底,大家也就不願幹活了,況且幹活了能給工資嗎,誰來給,這些都不清楚,所以我們也不敢來負這個責。」

然而,多名員工表示,服務熱線一直打不通。7月10日下午,記者多次撥打該號碼,但一直收到語音提示:「對不起,坐席繁忙。」與此同時,語音還提示關注華帝微信公眾服務號,享受華帝的高效服務。

顧客交錢卻拿不到貨

公告聲明的「妥善解決」和實際情況的「一切未知」之間的差異,給華帝京津員工和消費者都帶來了困擾。

一方面消費者對華帝不發貨、不維修表達不滿,並將情緒轉嫁到具體的業務受理員工身上,在記者走訪京津地區的過程中,多名員工表示遭受消費者辱罵,「說我們是騙子。」但另一方面對員工來說,倉庫查封,公司前途未卜,發貨、售後均無能為力。

7月10日上午,記者在天津華帝門口遇到一名71歲的大爺。他告訴記者,其於6月10日在天津家博會購買了一套華帝廚衛產品併當場支付了3900多元。由於家裡正在裝修,所以商議晚些日子送貨上門,但由於突發失聯事件,這名大爺一直未能收到已購買的商品。

本報記者天津拍攝

「我已經給銷售經理打了十幾個電話,一直就說沒貨,但也不退錢,所以我今天找到這裡來問個究竟。」上述大爺一臉怒氣。他同時向記者出示了天津華帝售後服務中心的熱線電話:022-28250008轉8000,但記者一直沒有打通,隨後又撥打銷售經理的電話,對方表示,「這件事我回答不了」。很快,記者再次撥打另一座機號:0760-2258709,發現地域顯示是廣東中山——華帝股份的總部所在地,但該號碼一直提示「正在通話之中」。

本報記者天津拍攝

《國際金融報》記者獲悉,這樣的情況並非個例,甚至激發起一定程度的「群憤」,7月9日,北京華帝多名員工向記者出示聊天截圖,消費者責罵華帝和員工個人的勢態正在蔓延。其中有人表示:「剛才要打人,還砸東西」,「現在就怕電話響,怕直奔展廳而來」

一名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按照華帝京津地區以往的銷售業績來看,僅蘇寧和國美一個月就能賣1000多萬元,加上二級經銷商和自營專賣店,月銷總額是個不小的數目。以此判斷,在這段時間內已經收款但尚未出貨的額度估計不會低於1000萬元,涉及的消費者數量應該也不少。

另一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從華帝自身的品牌建設來講,華帝股份目前的做法確實欠妥,雖然主庫被查封,但其實分庫還有一些產品,華帝完全可派人把消費者已經付款的商品處理掉,不儘快解決送貨問題,這件事後面可能會越鬧越大。」他同時強調:「最關鍵的是,華帝自己在公告聲明中說了維護消費者權益,現在相當於說到卻沒有做到。」

7月2日,華帝股份公告表示,在任何突髮狀況下第一時間保障京津地區的消費者權益,確保該地區的所有市場活動、銷售行為、售後服務均不受影響,所有現行市場推廣活動及銷售行為均如常進行。

北京華帝一名老員工不無感慨地說:「我們跟著王總在北京、天津做華帝品牌,維繫京津市場,辛辛苦苦做了20多年,打江山不容易,現在卻可能毀於一旦,真是痛心。」

「從華帝的角度來看,只要貨無法銷售,產業鏈就有可能會斷,因為沒法實現循環,早晚要停產,不可能都是庫存。」知名律師嚴義明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指出,資金鏈會不會斷這是一個疑問,但不排除會斷的可能。華帝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當其一級代理商出現問題不能幹活的時候,應該直接和下一級代理商進行溝通,並向下一級代理商供貨,以保證(華帝)產品的銷售。但特別要注意的是,因為二級代理商甚至更下面一級的代理商對一級代理商有很多債權,這個時候他們是不是有能力來採購華帝產品去銷售,以及華帝要採取怎樣的銷售政策以調動他們下一級代理商的積極性來維持(華帝)的銷售渠道,都是需要華帝現在去考慮的:如銷售政策上是不是要做一定的調整,在確保資金回收的前提之下,是不是可以先給貨,或者大家共同監管下一級代理商的賬號等。

員工為生計上門討說法

在走訪天津華帝時,在場的員工告訴記者,此前一日,即7月9日,三四十名門店促銷員、配送員集結一起,來公司諮詢「具體說法」。「一方面他們已頂不住消費者的壓力,另一方面也關心公司的前途以及自身的工作和工資、社保問題」。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了解,天津華帝員工的工資發放分兩批,商場門店促銷員工每月最後一天發工資,其餘員工是每月10日發工資。7月10日,記者採訪當天,部分員工理應拿到6月的工資,但記者從內部知情人士獲悉,這次的工資並沒有發放到位

同樣的情況也在北京華帝上演,7月9日上午8:30,北京華帝陸陸續續集結了幾十名門店促銷員、配送員和部分二級經銷商,到中午時分已經匯聚了近200名員工。據知情人士李欣(化名)透露,他們的訴求就是要一個明確的答覆,「什麼時候正常做事,他們的工作和薪酬有沒有一個安全的保障。」

然而,答案是未知。

李欣表示,在6月28日之後,華帝京津公司多次和華帝股份溝通交流,但華帝股份始終沒有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華帝股份認為華帝京津公司是一家獨立經營的公司,在目前事態的處理上表現得並不積極也無誠意」。記者就此事採訪華帝股份,但截至記者發稿,尚未收到華帝股份的回應。

根據嚴義明的說法,誰的權利得到保障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主要還是看當初的合同是怎麼寫的

華帝封了庫存,想要優先自己的債權不受損,但也要看是否有擔保(所謂的擔保,即當初華帝如果和一級代理商之間簽的協議如果有一個條款叫『所有權保留條款』)。假定華帝有這個條款的話,倉庫里保全的貨品,理論上優先屬於華帝。如果華帝對經銷商債權沒有擔保,從員工的角度來講,可以去申請公司破產,在破產的前提下,如果華帝對經銷商債權是沒有擔保的,一旦進入破產程序以後,還債的順序是:先還國家稅收,然後還員工的工資,之後才是其他債務」。

不過,不少華帝京津公司的老員工向記者嘆息:「以前說大家是利益共同體,現在有難了,卻說是獨立體。」言談之中,表現出了對華帝股份的失望。

《國際金融報》記者發現,華帝股份在2017年財報中關於渠道建設方面提到,公司以建立「華帝利益共同體」作為企業合作者利益共享、共同發展的原則。

一位知情人士汪濤(化名)告訴記者,目前華帝京津公司正在進行進一步的資產核算,針對目前的經營處境,將繼續保持和華帝股份的交流溝通。

但經營停滯催生了更多的外部負面效應,7月2日,蘇寧發布《關於廚衛華帝事件終端指導書》表示,「將停止銷售所有該供應商下的任何商品,顧客選購,轉型其他品牌。但嚴禁門店做任何『停售』等相關布展,銷售恢復時間,可另行通知。」

這對華帝京津公司是一記重擊,「蘇寧的銷售額本身很大,而蘇寧自身的品牌效益也是一個很好的產品背書,現在蘇寧下發這樣的聲明,會給外界、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猜想和恐慌。」汪濤表示。

面對這樣的形勢,負面情緒也傳導至北京華帝的公司員工,《國際金融報》記者9日走訪北京華帝時,對於不速之客,沒有任何員工諮詢訪者的來意。一名內部員工告訴記者,「現在大家都沒什麼心思,和門店的促銷員一樣,我們也擔心自己以後的工作。」據了解,北京華帝目前大約60名員工,和天津華帝不同,他們還處於正常上班的狀態。

而到二級經銷商層面,擔憂的陰雲同樣揮之不去。北京一名二級經銷商就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6月下旬,我給公司打了幾十萬的款,現在也拿不到貨,如果公司真的最終出事了,我這幾十萬也就打水漂了。」

「同樣,如果華帝對經銷商債權沒有擔保,二級經銷商也可以去申請公司破產,一旦進入破產程序,在清償了國家稅收和員工工資情況之下,二級經銷商可以要求跟華帝按照各自債權的比例分償債權。」嚴義明進一步補充。

王偉的經營與債務

「誰都盼著儘快渡過這個難關,這段時間真的太難受了。」上述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王偉失聯之後,公司實際上群龍無首,而華帝股份又始終沒有明確的說法,所有人都無所適從。」

一些老員工不禁感嘆:「公司怎麼走到了這一步?」據記者了解,華帝京津公司很多員工都是十幾二十年的「老兵」,對於華帝京津擁有較深的感情。在他們的印象里,正直盛年的王偉是一個幹事的人,勤奮、簡樸,一步一步把事業做大。

此前,外界傳言王偉盲目對外投資,上述知情人表示,「王偉對外投資就只在2016年投過一家中山怒火廚房技術研究有限公司,投了大約100萬元。」多名天津華帝的老員工也表示「有這事兒」。

但記者在工商信息上並未查到相關信息,據企查查顯示中山怒火廚房技術研究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4月,註冊資本600萬元,發起人為黃啟均和關錫源,其中黃啟均持有52%的股份,而黃啟均是華帝創業七君子之一,曾擔任華帝股份總經理、總裁。

對王偉的批評也不乏存在,「一走了之是不負責的表現」。而據汪濤和李欣透露,華帝京津走到現在,王偉在華帝櫥櫃項目上虧損2000多萬元是一大重要因素。

據了解,在華帝股份新任董事長潘葉江上任之初,華帝股份主推華帝櫥櫃項目,王偉一方面為了迎合母公司,一方面也希望從中獲利,所以深度參與櫥櫃項目,但是該項目經營不久便顯露出不好的苗頭,到後來越來越不好,造成的虧損也越來越大。

經《國際金融報》記者多方採訪得知,2017年,王偉的公司就開始背負比較重的債務,於是開始借錢。而在記者獨家獲取的一份資料上可以看到,華帝京津公司在過去的一年半時間,向珠海中信銀行和南粵銀行借款4100多萬元,向蘇寧金融貸款460萬元。

另據記者了解,王偉在困難時期,還向員工籌集資金,其中北京地區大約300萬元,天津地區大約1800萬元,利息均以9%計算。上述北京二級經銷商向記者表示,王偉曾向他借款10萬元,但一個多月還給他2000多元利息。

《國際金融報》記者在採訪中還了解到,王偉最大的壓力來自於華帝股份的7000萬賒賬。實際上,王偉在當時已經有了很大的庫存,其以7000萬賒賬去迎合華帝股份之舉反而給後面造成了極大的困境。

6月21日,本該是還部分員工債務的時候,但王偉卻選擇了失聯,也造成了後面一系列的連鎖事件。「目前,所有人都在等待、盼望,公司是否能夠順利渡過難關。」上述知情人士意味深長地表示。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國際金融報》記者獨家獲悉,華帝京津公司總負責人王偉已在幾天之前被聯繫到,因身體原因目前正在天津一家醫院進行治療。後續華帝京津公司的相關動態,本報將持續追蹤報道。

(國際金融報見習記者 汪建君 蔣佩芳)

本文來自國際金融報社,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黑膠也瘋狂!這款唱片界的「小炮兒」,逆齡生長,叛逆張揚
現代集團宣布與格靈深瞳正式達成AI領域戰略合作關係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