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化療後的基因突變清除率可作為AML複發及預後的有效預測標誌物

化療後的基因突變清除率可作為AML複發及預後的有效預測標誌物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131例未經治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治療前及接受強化誘導化療30日後,並達到形態學完全緩解的骨髓樣本的基因變異情況。研究結果證實治療後完全緩解時骨髓突變清除情況與患者更長的生存期及更低的複發率顯著相關,尤其是在排除前白血病相關突變後,上述相關性則更為顯著。化療完全緩解後的非前白血病相關突變的體細胞突變清除情況或可作為檢測急性髓性白血病微小殘留的潛在標誌物。

儘管70%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在接受高劑量誘導化療後可以達到形態學的完全緩解(Complete Remission,CR),但是仍有近50%的患者會經歷疾病複發,因此有效預測AML的複發風險非常重要。目前檢測化療完全緩解的微小殘留病變(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常見方法包括qPCR及多參數流式方法,在精準醫學時代,檢測骨髓中相關基因突變的變化差異預測AML的MRD也越來越多地受到關注。本研究檢測了AML患者治療前及CR後骨髓樣本DNA變化差異,探尋化療後骨髓中某些基因突變或一組基因組合的清除比率是否可以為AML患者MRD提供預測指導意義。

圖1. 本研究列隊的流程圖

CIA:去加柔紅霉素、阿糖胞苷和氯法拉濱;

CLIA:去加柔紅霉素、阿糖胞苷和克拉屈濱;

CMC:完全突變清除;CR:完全緩解;

FIA:去加柔紅霉素、阿糖胞苷和氟達拉濱;

MC:突變清除率;

MC1.0:殘留變異位點頻率的突變頻率

MC2.5:殘留變異位點頻率的突變頻率

圖2.患者CR後第30天骨髓中某些基因的突變清除率對AML患者預後的影響

體細胞突變檢測作為MRD分子標誌物的挑戰主要來源於AML擁有較多的變異可能,一般來說AML的驅動基因至少有76種,並且每一種基因突變的提示意義均有一定異質性。本研究發現一些與非白血病特異性的突變在化療後的清除水平可以很好地預測患者的複發及生存風險。因此,依據此項研究結果,後續的一系列研究將逐漸形成優化的突變基因組合,可以更好地評價AML患者的突變清除率。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樣本量尚不足以證實突變清除率的明確意義,由於大多數的基因僅在不足10例患者中發生突變所以一些亞組分析數據不足以得出結論;其次,本列隊中大多數患者年齡小於60歲,因此突變清除率應用於老年患者預後評價的價值尚有待確認;最後,數據僅來源與單中心II期臨床試驗,誘導方案並未得到一致性認同。

參考文獻

Clearance of Somatic Mutations at Remission and the Risk of Relapse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J Clin Oncol. 2018 Jun 20;36(18):1788-179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求臻醫學ChosenMed 的精彩文章:

TAG:求臻醫學ChosenM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