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常識小知識 初唐四傑

常識小知識 初唐四傑

初唐四傑

初唐四傑是指中國唐代初年,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簡稱「王楊盧駱」。

四傑齊名,原並非指其詩文,而主要指駢文和賦而言。後遂主要用以評其詩。

四傑名次,亦記載不一。宋之問《祭杜學士審言文》說,唐開國後「復有王楊盧駱」,並以此次序論列諸人,為現所知最早的材料。張說《贈太尉裴公神道碑》稱:「在選曹,見駱賓王、盧照鄰、王勃、楊炯」,則以駱為首。杜甫詩句「王楊盧駱當時體」,一本作「楊王盧駱」;《舊唐書·裴行儉傳》亦以楊王盧駱為序。

王勃

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參軍,他年幼時寫的駢儷文《滕王閣序》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名篇,久為眾口傳誦。據說他寫文章之前,把筆墨紙硯準備好,飲酒後蒙被而睡,醒後一揮而就,不改一字,時人稱為「腹稿」,他的詩清新自然,一篇之中常有警句,有如奇花異草雜綴在幽谷之中,使人百讀不厭。有名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他文章中的名句。王勃的作品,明人輯有《王子安集》。

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父,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成就

現有明崇禎中張燮搜輯彙編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蔣清翊著《王子安集箋注》,分為20卷。此外,楊守敬《日本訪書志》著錄卷子本古鈔《王子安文》1卷,並抄錄其中逸文13篇(實為12篇,其中6篇殘缺)等。

楊炯

(650~693年),唐代詩人,弘農華陰(今屬陝西)人。於顯慶四年(659)舉神童。上元三年(676)應制舉及第。補校書郎,累遷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坐從祖弟楊神讓參與徐敬業起兵,出為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690),任教於洛陽宮中習藝館。如意元年(692)秋後遷盈川令,吏治以嚴酷著稱,卒於官。世稱楊盈川。

成就

《舊唐書》本傳謂其有文集30卷,《郡齋讀書志》著錄《盈川集》20卷,今均不傳。

明萬曆中童佩搜輯彙編有《盈川集》10卷,附錄1卷。崇禎間張燮重輯為13卷。其中《從軍行》被編入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

緊急公告

(約637~約689),唐代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幽州范陽(治今河北涿縣)人。年少時從曹憲、王義方受小學及經史,博學能文。他「自以當高宗時尚吏,己獨儒;武后尚法,己獨黃老;後封嵩山,屢聘賢士,己已廢。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書》本傳)。由於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和長期病痛的折磨,終於自投潁水而死。

影響

盧照鄰工詩,尤其擅長七言歌行,對推動七古的發展有貢獻。楊炯譽之為「人間才傑」(《已子安集序》)。代表作《長安古意》,詩筆縱橫奔放,富麗而不浮艷,為初唐膾炙人口的名篇,但仍未擺脫六朝詩風影響。

駱賓王

(約619—約687年)唐代詩人。字觀光,婺州義烏(今中國浙江義烏)人。唐朝初期詩人,與富嘉謨並稱「富駱」。

其父官青州博昌縣令,死於任所。他7歲能詩,有「神童」之稱。據說詠鵝詩就是此時所作:「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父死後,他流寓博山,後移居兗州瑕丘縣,在貧困落拓的生活中度過了早年歲月。

杜甫評價

對於「四傑」的歷史貢獻,杜甫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戲為六絕句》)「四傑」的詩歌可謂以書生意氣來激揚文字,充溢著疏朗奮發的骨鯁之氣,真正與當時流行的宮體詩區別開來了,昭示著唐詩時代的來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媛詩詞 的精彩文章:

常識小知識——古代四大美女

TAG:媛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