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學生食堂無小事

學生食堂無小事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對於正處於發育期的學生來說,健康安全的飲食尤為重要。

作為一所農村寄宿制學校,一直以來,我校工作以緊抓學生學習成績為先。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自然都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品學兼優。因此,學校十分重視如何在課堂上教好學生,卻忽略了對學生食堂的管理。沒想到,食堂的浪費現象十分刺目:學生用餐後,經常會看到成桶的米飯、饃饃被倒進垃圾桶。

開始時,學校以為是現在的學生生活條件優越,吃飯挑食,才會吃一半倒一半。於是,我們發動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但收效甚微。

為弄清實情,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和教師一起到食堂體驗。結果發現,浪費現象的根源不是學生挑食,而是飯菜確實不合學生口味。而且,冬天天氣冷,但飯菜仍早早打到分餐的桶里、盆中,還沒到學生碗里時,就已經涼了,學生更加吃不下了。

為改變食堂供餐現狀,學校多次召開校務會,下定決心讓學生們吃上可口、溫暖的飯菜。首先,學校食堂今後絕不以營利為目的;其次,改變過去採購糧油菜的做法,每周採購兩到三次,保證新鮮、時令;再其次,為防採購資金流失,除固定一名兼職採購員外,每次採購臨時更換一名校負責人和一名教師,強化全程監管,豐富飯菜質量。此外,學校還對食堂內部管理進行改革,面向社會招聘廚藝精良、有責任心的廚師;對廚師進行動態管理,更換不稱職的廚師;以電代煤,改革做飯、炒菜工藝;飯菜出鍋後,放置在保溫爐上,避免冷掉。

一天三餐飯菜不重樣,一周內花樣不斷翻新。飯菜質量大大提高。每周有節餘的資金,仍滾動到下周使用。

如此一來,食堂再也看不到學生倒飯倒菜的現象了。「現在孩子們回家再不像過去那樣,餓得到處翻找東西吃。」新春開學走訪時,學校領導班子成員走訪了多位家長,家長們的回答幾乎異口同聲。

其實,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如果讓他們在吃不好的環境里學習,對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是非常不利的。讓孩子們吃上可口放心的飯菜,健康快樂成長才是我們的初衷。

調查中,也聽到不少家長反映,還有極少數寄讀制學校,孩子們吃的飯菜不盡如人意。我們希望,為了下一代的身心健康,管好學生食堂問題再不可小覷。

(作者:王少敏,系湖北省谷城縣冷集鎮第二初級中學副校長)

《中國教育報》2018年07月11日第8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留學救國的青春篇章
教育要聞:對無證無照超綱超前教育培訓說「不」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