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造晶元有多難?不誇張的說,難度堪比當初造原子彈!

造晶元有多難?不誇張的說,難度堪比當初造原子彈!

晶元製造遠沒有你們想像那麼簡單,一塊指甲蓋大小的晶元誕生需要經歷幾百道工序才能被生產出來。而這裡的晶元我們通常特指CPU、GPU、SoC這樣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近年來,國產晶元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中國的晶元還是主要依靠進口,這是一個基本事實。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的產品國內自給率僅為38.7%。

21世紀是屬於科技的時代,電腦被開發出來70餘年,Intel不過40歲,但其中的更新與迭代之快,遠遠超出了其餘行業發展速度。這些晶元成為現在手機、電腦必不可少的零部件,先不論X86、ARM架構上的優勝劣汰,光是製作上就凝聚著全人類的智慧。

一、集成電路被譽為工業糧食,晶元的種類很多,一個智能手機里就可能涉及數十種不同的晶元。晶元也分低端、中端和高端晶元,在中低端領域,國內企業已經有一定的產業基礎,但是在高端晶元領域,國內產品基本不存在競爭優勢。

二、設計工藝複雜,一口吃不成胖子。國外先進企業的晶元工藝,都是從60納米、45納米逐步發展到10納米、7納米,如果要求國內企業從28納米,一下子追趕到先進水平是很難的。目前與國外的差距大概有5年的時間。

三、設備問題。由於西方國家對中國高科技設備出口有限制,國內很難買到國際先進的晶元生產設備

四、知識產權問題。國際存儲器巨頭髮展得早,已經在晶元知識產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新企業很難跨過這些知識產權障礙,除非另起爐灶。

其實,並非所有的晶元都很難製造。如果你回家隨便拆開一個藍牙音箱、機頂盒、冰箱洗衣機,你便會發現,裡面的核心晶元大部分都是國產品牌。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晶元大多應用於消費類領域。在對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的通信、工業、醫療以及軍事的大批量應用中,國產晶元跟國際一般水平相比,仍然還有很大差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玩汽車的弘光 的精彩文章:

董明珠投資500億研發晶元,對國內產業有何影響?答案令人很意外!
聯想專利全靠買,沒有核心科技,聯想已經無法「聯想」了!

TAG:玩汽車的弘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