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混的圈子有多重要?繼續論有效社交

你混的圈子有多重要?繼續論有效社交

昨天說了要減少無效社交,今天乾脆再聊一聊有效社交。

判斷有效社交的標準,我個人認為就是能不能增加個人GDP產出或者提升個人幸福感,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

比如,你和一個朋友閑聊,似乎是在浪費時間,但是如果他能夠給你一些工作上的指導,或者生活上的建議,那麼有可能會對你的工作產出有一些幫助,也有可能讓你的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更小一些,那麼這樣的社交就是有效社交。

再如,也許朋友什麼都不能給你,而你是提供建議和幫助的那一方,如果你的建議和幫助對他有正面的影響,總體來看,社會的總產出是提升的,這樣也是有效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長期完全失衡的一味輸出。當然,這種情況一般也很少,比如我們對孩子的撫養可能很長時間都很難看到回報,但是你的心理也會有滿足感或者幸福感,這個時候在衡量社會總產出的時候,就應該將一部分心理獲得計入在內,從而我們就知道這樣的付出和陪伴是有意義的。

我當然知道你要說什麼,是不是還是覺得這樣去計算有效社交太功利?完全沒有,原因有兩個。

一是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帶得有這些判斷的標準在進行社交,實際上每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在社會中進行總結學習的,所以這些判斷早就深入人心了。也就是說,你早就是一個功利分子,而這樣的功利,並不是完全壞的,我更願意把它叫做現實主義。

比如說,小的時候一定聽過家長的一些「諄諄教導」:小A學習太差,不要總和他玩。再如:「小B很有家教,你和他玩爸爸放心」等等。

這裡面隱含了很多長期收益的假設,比如孩子長期來說可能會因為和小A走得太近,從而沾染到不良學習或者生活習慣,從而長期來說影響不好。這沒有什麼不對的,這是人類長期進化獲得的本能,只是年幼時可能不具備識別能力需要家長提醒,年長了可能圈子已經定型無法選擇。

希望有效社交的想法並不是功利主義的第二個原因是只有有效社交才能持久,才是真正符合人的社會屬性的。馬斯洛需求理論將人的需求劃為幾個層次大家都知道,一旦滿足了更低等級的需求,勢必需要更高等級的心理滿足,這個時候需要歸屬,需要尊重。試問非有效社交能夠給你帶來這些心理滿足嗎?如果不能,那麼勉強著和對方周旋,我倒是想問問你有什麼企圖呢?是希望對方能夠給你噓寒問暖還是雪中送炭?真的相信你們的「無產階級友誼」能夠持久?

鼓勵有效社交其實是提升自己,從而獲得長期的最優收益的途徑。比如和眼界比自己更加開闊的人交流,他會給你很多平常思考不到的觀點或者建議,又或者,僅僅是某一方面的見解也可以讓自己豁然開朗。這種交流可能會有生活方面的,情感或者家庭方面的,學業或者事業方面的,你可千萬別說,這種交流有的時候來得比什麼都更會影響你的生活,非常的重大,以至於你沒有意識到之前,就改變了你的人生。

在這種狀況之下,因為對方給了你建議,社會總產出是提高了的。但是社會總產出不僅僅限於這種能夠看得見的好處之上。比如心情不好的時候你可以和朋友聊一聊,如果朋友夠睿智,她是會給你提供幫助或者建議,這個時候朋友對於你來說,產出就不僅局限於可見部分,還包含那些不可見部分,例如你的心情舒暢了,你的感情原則更加明確了,你的生活動力更足,甚至你的未來生活更加精彩了。

這種產出其實是很大一部分產出的內容,也是我說有效社交並不功利的原因之一。因為在這種狀況之下是很難物質化或者評估產出的,所以,一定要理解所謂的「功利主義」的真實含義。

當然,想要達到這種(情感建設)情況,如果你的朋友不能理解你,沒有足夠的知識和睿智去幫助你,是沒有辦法實現的,這也就是我們說為什麼三觀一致的人更容易有共鳴,你更容易和他聊得上,談得攏,就是因為你們有相符合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否則即使幫助,也會輕飄飄的沒有力氣,甚至連著力點都沒有,你只會抱怨她不懂你。而對方,也可能會覺得很簡單的事情,為什麼你偏偏看不明白?

扯得有點遠了,小結一下:有效社交可以增加個人GDP產出或者提升個人幸福感,生活當中最好進行有效社交,有效社交並不是功利主義,而是現實主義,有效社交是長期生活所必須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德萊德之秋 的精彩文章:

孩子要做「作家」怎麼辦?

TAG:阿德萊德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