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當心「媽媽手」

當心「媽媽手」

當心「媽媽手」

庄新婷,解放軍306醫院,幹部病房

品牌質量管理辦公室 左天宇 編輯

「媽媽手」是腱鞘炎的一種,是常見的腱鞘疾病,發生在拇短伸肌和拇長展肌腱鞘,稱為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哺乳期及更年期婦女因內分泌的改變,滑膜易受累,再加上媽媽抱孩子時手腕長期彎曲,就會引發本病。因發病人群特殊,被稱為「媽媽手」。

當心「媽媽手」

1、「媽媽手」的好發人群:流行病學顯示,「媽媽手」發生的年齡約在30~50歲,其中女性發生率更高達男性10倍。「媽媽手」也經常發生在需要用到大拇指力量的工作者身上。最常見的除了媽媽抱嬰兒,還有美髮師、老師、搬運工人、打字員等長期使用電腦的人士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近幾年,因長期玩手機、電腦引發的『媽媽手』也不在少數。

2、「媽媽手」的治療方法:治療「媽媽手」的方法有封閉治療、外敷膏藥、物理治療等,當出現關節粘連、拇指活動受限時,還可以採用針刀微創治療,將狹窄的腱鞘切開,松解粘連。在「媽媽手」的發病初期,發生腫脹時,可以用藥物治療,將腕部固定在適當姿勢,以減輕疼痛癥狀。此外,熱敷按摩也可緩解腫脹,在發病初期相當有效。此外,治癒後,如不注意防護,也可能複發。

當心「媽媽手」

3、預防「媽媽手」:(1)在洗衣服、做飯、編織毛衣、打掃衛生等家務勞動時,要注意手指、手腕的正確姿勢,不要過度彎曲或後伸;提拿物品不要過重;手指、手腕用力不要過大;(2)連續工作時間不宜過長,工作結束後要搓搓手指和手腕,再用熱水泡手;(3)冬天手洗衣服時最好用溫水,出門戴棉手套,防止手部受寒;(4)對於長期伏案辦公人員來說,應採用正確的工作姿勢,盡量讓雙手平衡,手腕能觸及實物,不要懸空;(5)手腕關節做360度的旋轉;或將手掌用力握拳再放鬆,來回多做幾次;還可以將手指反壓或手掌反壓幾下,都可有效緩解手部的酸痛;(6)感覺身體關節疲勞時可以泡熱水澡,舒解一下緊繃的肌肉,或是在酸痛的部位進行熱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顧事 的精彩文章:

心為五臟之首~護心保健須知
髖關節靈活性問題解決指南:找出問題

TAG:醫學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