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聽聲聲蟬鳴,悟無字禪意

聽聲聲蟬鳴,悟無字禪意

很難說夏天是從何時開始潛入生活的,但是當烈日高照,第一聲蟬鳴響徹大地的時候,誰都可以確定地說:夏天,是真的來了。

蟬是最能代表夏天的動物。甲骨卜辭上的「夏」字,就是一隻蟬的樣子──這個「夏」,也是中華大地文明的開端。

圖片|MMC130XX565656-攝

圖片|來源於網路

從先秦到今天,蟬聲與我們相伴了幾千個夏天。蔣勛筆下的蟬「彷彿久遠劫來,微塵與世界都如此發聲」,有讓人動容的時間感。這麼長的時間裡,每一聲蟬歌,都那麼高昂,充滿躁動,像生命一樣熾熱,像生命一樣綿長……

圖片|MMC130XX565656-攝

圖片|來源於網路

總有一隻蟬先聲奪人地領唱,引來萬句相和,一句三疊,高低分明,若金聲玉振,不絕於耳。

為了工作、生活而煩躁不安的人並不喜歡這樣的蟬歌,嫌它太過聒噪。但對熱血沸騰的少年們來說,這聲音無異於暑假到來的「預備鈴」,動聽極了。

那時候沒有wifi和Ipad,時間充裕的孩子鮮有沒捕過蟬的。你見他們三五成群,有拎桶的,有持竿的,或許還有拿網的,八成就是找蟬去了。

圖片|平安吾愛-攝

圖片|來源於網路

各地捕蟬的手法大同小異,印象最深的是汪曾祺寫的一段:

「北京的孩子捉蟬用粘竿──竹竿頭上塗了粘膠。我們小時候則用蜘蛛網。選一根結實的長蘆葦,一頭撅成三角形,用線縛住,看見有大蜘蛛網就一絞,三角里絡滿了蜘蛛網,很粘。瞅准了一隻蟬:輕輕一捂,蟬的翅膀就被粘住了。」短短几十個字,描寫得生動又準確。

圖片|DUST-bin-攝

如果心血來潮,可以把捕到的蟬養起來。可以放在火柴盒裡。盒子打了幾個小孔,光影和空氣都可流動,盒子里的蟬就會叫個沒完。互相之間還可以比一比,誰的蟬叫得更有力氣。

圖片|DUST-bin-攝

圖片|膠捲寄生魚-攝3

但大部分被逮住的蟬沒有這樣的好運氣。大部分「俘虜」當天就會被「處決」:撒上鹽,滾油一炸,外酥里嫩,香氣撲鼻,是難得的零食。

這樣失去生命,對蟬來說確實有些可惜──畢竟它為了這一天,已經等了很久,很久了。

圖片|黑森林-攝

蟬歷

蟬的一生可謂多劫。蟬卵產在樹枝孔眼上,要躲過蚋的偷食才有機會孵化;若蟲剛剛見光,又要趕在降溫之前鑽入地穴,進行新的「修行」。

這是一段黑暗而漫長的等待。即使是常見的蟬,也要熬個兩三年,在昆蟲中已屬長壽,有些長至五六年,而有一品種竟甘心苦等十七年!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圖片|玖啊-攝

如果運氣好,這麼長的時間都沒有被人從地底挖出,蟬就迎來了又一次的蛻變──羽化。地底的舊殼會從頭頂至後胸背中央開始裂開,柔軟的新身從中脫離出來,顫抖著展開翅膀,感受空氣的流動,開始真正的生活──此時離它的死亡,只剩幾周了。

數以年計的等待,只為換取一季的高歌。這種對於生命的惜重,實在是讓人動容,難怪鄭振鐸說這聲音是「生之歌,生之盛年之歌」了。

圖片|蓋世兔-攝

圖片|夏澄-攝

因為不必厭煩宏亮的蟬鳴,無論是宣洩鬱積太久的苦悶,還是高唱來之不易的狂喜,或是慶賀轉瞬即逝的美好,都是一隻小蟬對自我最大的肯定。也許對它而言,生存的意義正在於此:直面磨礪,不改初心。

圖片|Q關注-攝

生而為人,誰不曾如蟬一樣墜入泥土,誰又不曾如蟬一樣,披上堅硬的盔甲拼搏衝突,我們都渴望著有一天能展翅飛翔,高枝放聲。所以,請用心聽蟬的高唱吧,珍愛它的歌聲,因為,那也是你或者我,熱愛生命張揚自我的嘹亮歌聲。

懂得了蟬鳴,或許就懂得了生命。

圖片|沈湖-攝

圖片|圖片來源於網路

蟬意

漢字中蟬和禪同音像形,頗為微妙。「禪」是佛家悟境,深不可說,而「蟬」呢?自然界中小小一蟲,也是禪的參悟者嗎?

古人認為蟬性高潔,「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隱身止語,出世發聲,恰如君子,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圖片|中國風網-攝

圖片|圖片來源於網路

民間則喜歡將蟬稱作「知了」。這個名字更有意思:知是大智慧,是看清世間萬象的通透;了是大超脫,是無欲無求無我的徹悟。

修禪者主張以大智慧參透人生,以大超脫回歸本真,才能證大自在成就,獲得真正的快樂。《心經》說「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在修禪的過程中大徹大悟,進入五蘊皆空的境界,由「知」到「了」。

圖片|紅鯨魚-攝

圖片|只取一瓢關注-攝

小小知了,未必想過這些玄妙之事,它只是秉著本心而活,不貪婪,不苛求。三千林木,有一枝棲身;漫漫紅塵,有清風流響,已經足夠。

但就在它的一生里,經歷了黑暗與光明,束縛與自由,爬行與展翅,黯啞與高歌……在生與死的兩重門之間層層蛻變,實現了重生,不也是一種禪境的超脫嗎?

圖片|來源於網路

《西遊記》里的唐三藏,為赴西天取經而屢遭劫難,途中妖魔鬼怪有之,美色錢權有之,都不曾動搖他的本心,從「知佛理」到「了塵緣」,才能修成正果,與蟬的堅持何其相似──巧妙的是,唐三藏的前世,正是佛前金蟬子。

其實不論是聖僧還是凡人,生活中都總會遇見一段沉悶冗長、如黑洞一般看不見盡頭的苦難,但正是這樣的時光,才是即將迎來蛻變的生長期。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圖片|時差J.L.JIANG關注-攝

人生苦難處,正是修行時。

蟲成蟬是身體的重生,

人入禪是靈魂的涅槃。

請相信,身外逼仄的禁錮正在斷裂,

心中孕育的翅膀即將掙出。

摒棄雜念,秉持初心

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

陽光和一切美好,

就在前方。

盛夏聽蟬,聲聲蟬鳴就是無字禪意。

你,悟到了嗎?

圖片|來源於網路

文字由物道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道 的精彩文章:

粽情端午:無論時光變幻,心中一念安康
父親節:人生只有一次,愛與不愛下輩子都不會再見

TAG: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