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心有道,茶為徑

心有道,茶為徑

「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沖澹閑潔,韻高致靜。」 茶性儉,味清香,品高雅,茶中貫穿著以和為貴的傳統文化。7月8—9日,山東孔子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特邀國家高級評茶師、茶藝師,戎茗軒講師,戎茗軒精英講師班成員劉皖彬老師,在博興縣京博國學道場舉辦第八堂傳統文化師資培訓課程,與京博嬰慧園、京博慧蒙幼智園的教師們共同在氤氳的茶氣中觸摸歷史的肌理。

劉皖彬老師

悠揚飄逸的音樂聲中,劉皖彬老師指尖靈動,燙壺、置茶、溫杯、高沖、低泡、分茶……整套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呵成。雖然是每次茶道課程前的例行表演,同學們依然為精彩的手法與嫻熟的技藝送出熱烈的掌聲。而幾片枯寂的茶葉,從來不足以消解茶世界裡蘊藏的大氣之象,茶道的表面是審美儀式,內里則源遠流長,鉤沉於道家和禪宗的諸多思想。凡茶事,皆是與茶、與物、與人的一場因緣契合。

課程正式開始,劉皖彬老師首先帶領大家複習了上節課學習的黃茶知識,並對重點難點進行了提問與講解,以鞏固加深課程效果。隨後的課程則圍繞白茶的講解展開,包括製作工藝、品質特徵、品種分類與品鑒方法等等不一而足。劉老師講解細緻耐心,不時答疑解惑,現場學員全神貫注,沉浸在平靜淡雅的課堂氛圍中。

品茗

課程第二天,劉皖彬老師帶領大家品評了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及新白茶等幾種白茶並學習沖泡,經過上節課的學習,大家這次的操作顯得熟練了許多,劉老師強調:在沖泡進程中,因為投茶量、水質、水溫、品飲工具甚至心境等因素的變更,味道不時轉變,這時候要隨時轉變各類沖泡技巧和前提,要對得起歷經歷盡艱辛到你手上的每一顆茶。一段好時光,如一壺新茶,浮沉聚散,經得起回味;窗外樹影斑駁,蟬鳴不已,此次課程也隨著消散的茶氣變成一段美好的回憶留在大家心底。

茶者察也,茶適應了中國文人性格里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精神操守,以一種洒脫豁達、無拘無束的形態進入了國人的精神世界。人生當如泡茶,功夫到了,自然會有醇香,而我們提升教師個人素養,提高教師隊伍自身傳統文化及藝術鑒賞水平,將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到教育教學中,培養一專多能教師隊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最終目標也將「馥郁芬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責人不必苛盡,苛盡則眾遠
最高明的處世之道:高端做事,低調做人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