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20歲的人50歲的血管!有這些癥狀最好去醫院查一下

20歲的人50歲的血管!有這些癥狀最好去醫院查一下

你知道你身體里的血管幾歲了嗎?

血管年齡會隨著生理年齡的增長而增長,但很多時候兩者並不完全一致;有的人實際年齡只有二三十歲,血管年齡卻有五六十歲。

當血管年齡比實際年齡大5歲以上,就意味著你的血管老化了。怎樣才能讓血管老得「慢」一點?《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權威心血管專家為你解讀。

受訪專家

著名心血管病專家、醫學教育家 胡大一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中醫科主任 梁東輝

血管老了,身體會「報警」

如果你的血管正在慢慢變老,機體會發出一些「警報」。

眼底血管問題眼睛模糊

如果一天內看東西,頻繁出現一會兒清楚一會兒模糊的情況,就要高度關注你的血管是否健康了,很可能是眼底血管出了問題。

嚴重的微血管栓塞,還可能導致一過性失明。

心血管問題胸痛胸悶

如果體力活動中出現胸痛、咽部不適,不明原因、規律性的胸悶,很可能是心臟供血不足,是冠心病的癥狀。

胸部不適還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警報之一,要高度警惕。

腦血管問題經常暈倒

經常頭暈、頭痛、發沉,記憶力減退,暈倒,可能是腦血管發生病變,甚至腦梗;

不少暈倒是由於腦部血管或主要供應腦部血液的血管發生循環障礙,導致腦供血不足。

下肢血管問題腿疼跛行

經常腳趾麻木、發涼,下肢疲勞、疼痛,這種間歇性跛行可能是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在血管內累積變大有一定的過程,患者最初不一定有癥狀,有癥狀時往往已經很重了。

注意:要定期體檢,早期發現病變並干預治療。

壞習慣讓血管「老」得快

血管就像房子里的自來水管道,用的時間長了,管內壁就容易結垢、生鏽。尤其以下這六種行為,會讓血管老得快。

1

熬夜睡不足,血管易老化

熬夜等不規律作息是血管的大敵,會使多種腺體分泌過剩或不足,導致激素水平失調,引起器官功能的局部亢奮或萎靡,造成血管收縮異常,血壓升高。

2

飲食太油膩,血管易受損

攝入過多油膩的食物,會導致血液內膽固醇、三酯甘油等脂質濃度大幅提升。

這些黏稠物質像水垢,沉積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還會增加血黏稠度,久而久之,大血管的管腔越來越窄,毛細血管甚至堵塞,引發血栓形成、血管閉塞等疾病。

3

吸煙及二手煙,血管易變脆

煙草中的尼古丁可導致腎上腺素分泌增多,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還會刺激血管收縮和痙攣,血流阻力增大,導致血管壁彈力纖維和膠原纖維退變,血管變脆變硬。

4

吃多鹽和糖,管壁易變皺

吃鹽過量易升高血壓,降低血管彈性,增加動脈硬化風險。

長期吃糖過量可使胰島素分泌過多,加重胰島細胞負擔,導致胰島素抵抗,使血管內皮受損,血管變皺,誘發動脈硬化。

5

懶惰不運動,血管難清理

運動不足,心臟泵血機能弱化,血液流速減慢,氧氣運輸能力下降。

多餘的脂肪、膽固醇等沉積在體內,影響血管內皮功能和抗氧化作用,血管彈力減弱。

6

情緒難控制,血管易「爆炸」

不良情緒可激活神經內分泌和血小板活性,引起內皮損傷,引起血管痙攣,增加血栓風險。突然爆發的情緒容易引發急性心腦血管事件。

學幾招讓血管「老」得慢一點

怎樣讓血管老得慢一點?簡單說來,記住這句話:飯吃八成飽,日行萬步路,吃動兩平衡。

吃點血管「清道夫」

山楂、燕麥、黑木耳、金橘、茄子、紅薯、大蒜、洋蔥這八大食物最有利於疏通血管,並幫助保持血管壁的彈性。

醋也能軟化血管、降低血脂。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堅持均衡飲食,多吃蔬果,警惕「四高」食物。

別偷懶!起來運動

英國研究發現,長期、持續的運動,能明顯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功能。

很多心腦血管專家都是堅持鍛煉的高手,比如胡大一教授堅持「日行萬步」12年,在西藏阿里高原地區時也不間斷。慢跑、快走等緩和的鍛煉,適合大多數人。

每周兩塊黑巧克力

黑巧克力含有天然抗氧化劑黃酮素,能防止血管變硬,同時增加心肌活力、放鬆肌肉,防止膽固醇在血管內積累,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

飲杯綠茶少喝酒

綠茶中的兒茶酚能減少血液中壞膽固醇的含量,增強血管柔韌性、彈性,預防血管硬化。

而大量飲酒會升高血壓、血甘油三酯,可能導致心房顫動、酒精性心肌病、脂肪肝、肝硬化,嚴重時甚至引發猝死。

血管年齡測評須知

測評血管年齡,頸動脈超聲最可靠。頸動脈是全身動脈窗口,而粥樣硬化斑塊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病理基礎。

建議30歲後定期檢查頸動脈超聲

40歲以上的男性和絕經後的女性每年查1次

高膽固醇、冠心病、腦卒中、高血壓患者及高危人群應每3~6月檢測1次

最後提醒大家:

網上有不少號稱可自測血管年齡的評估表,用「最近情緒是否壓抑」「過於較真」「愛吃速食麵、點心、餅乾」「偏愛肉食」「缺少鍛煉」等主觀感覺或癥狀來判斷;

或者用手指血,即毛細血管來判斷血管健康程度等,這些方法都不夠嚴謹客觀,最好不要盲目相信。

本期編輯:徐夢蓮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記者親歷「糞菌治病」全過程,原來你的大便也能救人
為啥「地中海飲食」總得「全球最佳」?營養專家:心臟和大腦都愛這種吃法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