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養生為什麼要重視「食飲有節,起居有常」?

養生為什麼要重視「食飲有節,起居有常」?

道教養生的範圍十分廣泛,從衣食住行到言談舉止,無不包含其中,可謂細緻而入微。道教養生的根本就是要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

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防寒暑(資料圖)

《黃帝內經》說:「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防寒暑。然冬寒猶可近火,火在表也;夏熱必戒納涼,涼入里也」。孔子也強調指出:「寢食不時,嗜欲不節,勞逸過度,病共殺之」。

《莊子》中則更進一步:「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人之養生亦當如是,游於空虛之境,順乎自然之理」。

這就是說養生之道的真諦在於清心寡欲並遵循自然之法則。而這些均闡明了養生之道,貴在「慎起居,節飲食」,「效法陰陽,和於術數」。

法於陰陽,和於術數(資料圖)

關於談到「起、居、飲、食」之道的養生,道經中指出「耳耽淫聲,目好美色,口貪滋味,則五臟搖動而不定,血氣流蕩而不安,精神飛馳而不守。正氣既散,淫邪之氣乘此生疾。」

這說明人體得病的原因是正氣衰而邪氣盛所導致的,而根源又在於耳、目、口貪戀聲、色、味。日積月累,陰氣日盛而陽氣漸衰,人體也就產生了疾病。

《名醫敘論》中說:「世人不終耆壽,皆由不自愛惜。忿爭盡意,聚毒攻神;內傷骨體,外乏肌肉;正氣日衰,邪氣日盛。不異舉滄波以注炬火,頹華岳以斷涓流。

打坐修鍊(資料圖)

那麼,所說的「不終耆壽」者(指還沒老就去世了)怎樣做才能身康體健、益壽延年呢?《黃帝內經》告訴我們:「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可壽百數也。」

這段話指出了內需修、外以養,形體和精神都是健康長壽的關鍵。只重視外在的形體鍛煉,或只看重內在心性及臟腑的養護,都是不可取的。

故《抱朴子》說:「形神兼養,性命雙修」。只有這樣方可身強而體健,延年而益壽,乃至功成道備,登而上仙。

(編輯:柯恩)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鏡中黃老,清靜無為:天津博物館藏「弈棋人物故事」銅鏡賞析
「天亦有師乎?」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