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平公主本是李隆基最親密戰友,為何李隆基登位後,要賜死她

太平公主本是李隆基最親密戰友,為何李隆基登位後,要賜死她

太平公主,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女兒。武則天常誇她「類我」,從小極受高宗和武后寵愛。

史載,吐蕃王曾派使者求親,非太平公主不娶。高宗為免愛女遠嫁,借口太平公主已出家,專門為其修建道觀,取道名「太平」。

(太平公主劇照)

太平公主有過兩次婚姻。

16歲時下嫁給唐高宗外甥薛紹,婚禮極其奢華,堪稱「史上第一婚宴」。

婚禮當晚全長安城萬人空巷,燈火通明。送親的隊伍舉著火把,排成長龍。火光映紅了天際,燒焦了官道兩邊的樹木。

由於圍觀人數太多,加之公主的婚車太寬,以致被圍牆阻隔,無法通過。

高宗下令,拆除圍牆讓行。

史書記載了當時的盛況:「假萬年縣為婚館,門隘不能容翟車,有司毀垣以入,自興安門設燎相屬,道樾為枯。」

薛紹後來捲入了其兄長薛顗與李沖的事件,武則將他下獄。後薛紹餓死獄中。

太平公主的第二次婚姻是政治聯姻。武則天將他嫁給了自己的侄子武攸暨。但太平公主和他沒有任何感情,因此傳說太平包養男寵,與朝中多人有染。

(武則天劇照)

太平公主雖是武氏的兒媳,但她身體里流淌著李家的血脈,她一生都在為自己的利益而戰鬥,也間接地讓李氏受益。

因此,她和李隆基為了各自的利益走到一起來,成了親密的戰友。

其一,她策劃參與「神龍政變」,從武后手中奪回政權,歸還李氏。

神龍元年,太平公主聯合李顯、張柬之、崔玄暐等人,誅殺二張(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斬張氏一門,逼退武則天,還政於李顯,史稱「神龍政變」。

這時的太平公主,是李隆基的間接戰友,幫助李氏奪回皇位,為後來李隆基即帝位打下了基礎。

其二,她策動「唐隆之變」,扶李隆基即太子位。

唐隆元年,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聯合李旦及大臣,誅殺韋後和安樂公主,剿滅韋氏一族,將李重茂拉下皇位,還皇權於李旦,立李隆基為太子。

(李隆基劇照)

這次政變,太平公幫助李隆基入主了東宮,剷除了政敵。為其日後稱帝鋪平了道路。成了李隆基並肩戰鬥的親密戰友。李隆基是直接受益者。

那麼,為何兩人後來又分道揚鑣,成為死敵呢?

還是為了利益!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舊唐書》曾評價太平公主:「喜權勢,多謀略。」

太平的性格和做派極象武則天,她習慣了權傾朝野,想繼續做「擁有天下的公主」。

李隆基順利即太子位後,太平公主的權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因此,她在李隆基的背後搞陰謀,小動作不斷。

第一,她散布謠言,說「李隆基非嫡長子,不能位居東宮。」意圖製造輿論,用法理打擊李隆基。

第二,她在李隆基身邊廣布親信,監視太子的一舉一動。意欲抓住太子的破綻,一擊致命。

第三,她聯絡其它大臣,實施廢太子的實際行動。

(唐睿宗劇照)

景雲二年,太平公主勾結宰相竇懷貞,密謀拉攏朝中大臣韋安石,謀劃廢除太子李隆基,立李成器(李隆基的哥哥)。但韋安石不但沒有答應,反而將此事稟報了睿宗李旦。

於是睿宗將太平公主的得力幹將外放刺史。太平公主認為這是太子攛掇的結果,對李隆基愈加憤恨。

太平公主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延和元年,天生異象,流星划過天際。太平公主藉此上奏睿宗:「天象昭示除舊布新,應另立儲君,以合天意,免遭天譴。」

但睿宗反而認為這種天象不是寓意廢太子,而是該新君即位。

於是,在先天元年8月,將皇位禪讓給太子李隆基。

太平公主偷雞不成蝕把米,反助李隆基登上了皇位。

李隆基上位後,突然對太平公主及其黨羽大肆捕殺。太平公主終日惶恐不安,潛逃到寺廟躲藏,數日返家後,被李隆基賜死。

英國首相帕麥斯頓說過:「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歷史真相 的精彩文章:

韓信埋葬母親的事,被後世演繹成「行事詭秘」,韓信為何那樣做
皇帝把一女子養在宮外,死前才封她為妃,後來此妃竟成皇太后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