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阿道夫·希特勒的超級大炮,炮膛可容一位士兵!一枚炮彈重7噸!

阿道夫·希特勒的超級大炮,炮膛可容一位士兵!一枚炮彈重7噸!

阿道夫·希特勒,奧地利裔德國人,德意志第三帝國元首、總理,納粹黨黨魁,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希特勒積極宣揚法西斯主義、極端民族主義、反共產主義、反資本主義、反猶主義,改組並建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試圖在歐陸建立以納粹德國為首的新秩序,力主擴大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間並重新武裝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犯下種種罪行,並迫害和屠殺六百萬的猶太人,而希特勒的多拉大炮是一門超射程炮,是希特勒上台後秘密研製的第二台超巨型火炮,多拉大炮身管長32.48米,全長42.9米,口徑800毫米,火炮全重1329噸。這是世界上重量最重、口徑最大的巨炮,炮膛內可蹲下一個士兵,德軍稱這門炮為「多拉大炮」。它發射的炮彈有兩種,一種是榴彈,彈重4.81噸,射程47千米;另一種是混凝土破壞彈,彈重7.1噸,射程38千米。

為這門炮找到合適的目標也絕非易事。原計劃中,這門炮主要用來對付馬其諾防線和直布羅陀的防禦工事,但是法國很快戰敗,佛朗哥拒絕放棄西班牙的中立狀態。剩下的就只有蘇聯的目標了,於是選中了塞瓦斯托波爾為目標,因為只有用最強勁的火力才能打破該市嚴密的防線,才能降低德軍的傷亡。該炮被迅速拆解,經過長途運輸,到了克里木半島。每次運輸任務都需動用28輛特種車輛,包括一門裝配用的龍門起重機,以及目的地的兩輛牽引用的柴油機車。1942年3月初,抵達彼列科普地峽,一直停放到4月初。從辛菲羅波-塞瓦斯托波爾到巴赫切薩拉伊修建了一條專門的鐵路支線來支持設備的運輸。還鋪設了環形軌道,用於裝配112噸龍門起重機的運作。此外,還挖了一條8米深的溝,用以躲避蘇聯的空襲和炮兵火力,並在幾公里之外建了一個虛假的大炮陣地。最後還將兩個輕型高射炮連調到這裡,提供近距離的防空保護。

儘管克虜伯在該炮的部件設計上表現出了巨大的創造性,但要將其組裝好絕非易事,特別是懸在龍門起重機上時,要將這102噸重的炮管的後半部分與前半部分連接起來,更是困難。整個組裝過程花了三周時間,由一位少將負責,動用了1720人。該炮最終在6月5日開始發射。它的最快射速約為每小時4發。由於炮彈的體積和重量都很大,即便有機械動力輔助,裝彈速度還是非常慢。而且,每次發射都需要大量的數據計算,包括初速、飛行時間、裝藥量、溫度、燃燒室膛壓、距離、天氣狀況以及燃燒室和膛線的磨損程度。該炮的最後結局是由多種互相衝突的原因造成的。但很可能在1944年底時,被德軍主動放棄。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武器,它的造價驚人,大約為700萬馬克,這不包括支持設備。這相當於至少21輛虎王坦克的造價,每輛虎王坦克的造價是321500馬克。而且,還需要消耗大量人力資源,為它服務的1720人中,大部分都是技術一流的工程人員。而多拉巨炮一發未擊就被拆毀。

1942年5月,德軍圍攻蘇聯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久攻不下。「古斯塔夫」被調往前線。,在攻克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戰鬥中,火炮特別是「古斯塔夫」炮立下了汗馬功勞。「古斯塔夫」火炮向該要塞的7 個主要目標共發射了48發巨型炮彈(占其炮管壽命 150發的三分之一),目標全部被摧毀。劇烈的爆炸聲似電閃雷鳴,驚天動地,一股股濃煙從要塞升起。炮彈降落之處, 立即化為廢墟,尤其是其中有一發炮彈擊毀了在席費拉亞灣北岸埋在岩石下30米深的一個巨型彈藥庫。令德軍和蘇軍都為之震驚。它平均每發射7發炮彈便能摧毀一個目標,精度驚人。儘管人們認為「大多拉」的真正效力與製造它的成本不成比例,即效費比很低,但「大多拉」在克里米亞的出色表現令參戰的將士終身難忘。在攻下塞爾斯托波爾要塞後,「古斯塔夫」又參加了斯大林格勒攻城戰,為了避免為敵人繳獲,德軍拆毀了多拉大炮,但還是有些炮管被同盟國繳獲。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後,德軍為了避免敵人繳獲多拉大炮,德軍拆毀了所有的多拉大炮,但還是有些炮管被同盟國繳獲,隨後被各國組裝研究,然後在博物館展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大炮,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只是一個平凡的故事 的精彩文章:

揭秘「陸地核潛艇」,外表小巧但威力巨大可以摧毀「小半個歐洲」
美軍戰機最強對手根本不是中國殲20?而是兩款「老掉牙」戰機!

TAG:這只是一個平凡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