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雍正留下遺詔:此人不能殺,乾隆點頭答應,上台後卻馬上將他處死

雍正留下遺詔:此人不能殺,乾隆點頭答應,上台後卻馬上將他處死

「反清復明」四個字在清朝可謂是禁語,尤其是那個大興文字獄的朝代。確實,哪個最高統治者聽到要反自己的口號會願意。但在清朝,有那麼一個人有著可以說是明確的「反清復明」思想,卻受到皇帝庇護,甚至在臨死前還留下遺詔,告訴下一任皇帝不能殺,這個人就是曾靜。

曾靜思想里的「反清復明」來的很多元化,從老師、環境和當朝皇帝的做法行徑,幾方面綜合的結果。眾所周知,清朝是由少數民族統治的朝代,那人數眾多的華夏子孫本來就會心有不服,更不要說文人。

文人在古代各個時期的地位不盡相同,宋朝重文抑武,元朝是文人被稱為「臭老九」,地位還不如嫖娼者,也就只比乞丐好一點。但是不得不說,文人是「殺人於無形」的一個群體。

不論哪個時期,有文人必會有作品流傳,而藏在這些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則會成為後世對這個時期的人、事物和統治者的評判、印象。

曾靜就是在這眾多古籍作品和呂留良的點評中被深受影響,加之「九子奪嫡」結束後的餘波,擁護八阿哥的同黨們,在被流放途中到處散布雍正皇帝是弒君奪位的謠言,蠱惑民心。

不過,這些七拼八湊來的思想,卻在生死關頭救了曾靜一命。曾靜本身對清朝和明朝之間的糾葛感受,並不深,嚴格來講,他雖「反清」,但沒有「復明」,他只是在書中提到:「皇帝之位應該由聖人來坐」。因此,在被抓之後,曾靜也很快地承認了罪行。按理說,雍正帝這個容易記仇的人,怎麼會放過這些人呢?

有一個原因是曾靜是個文人。在案子中,曾靜本身沒什麼重量,還認了罪,留下他,一來穩定民心,顯示自己並不是個嗜血的暴君,二來,曾靜可以當成一個典例,現身說法,再去影響那些對清朝統治還心生不滿的人們。一來二去,一舉兩得。

雍正臨死前,還特意給乾隆留下遺詔:「此人不能殺」。倒也不是曾靜留著有多大用處,只不過是,曾靜當初想策反岳鍾琪時,在信里寫到雍正帝「謀權篡位、殘害兄弟」,雍正皇帝覺得如果自己真地殺了他,便承認了這些罪行罷了。但是,乾隆皇帝顯然是不吃這一套的,乾隆在雍正彌留之際點頭答應,卻在上台後立刻把他凌遲處死,罪名是「辱罵先皇」。

其實這兩個皇帝雖做法不同,但目的卻都很明顯,曾靜只不過是他們在各自執政初期,用來穩定朝政、獲取民心的工具而已。當然那,曾靜自己心裡肯定也很清楚,但他沒有選擇,也沒有辦法,他既已成了他們棋盤裡的棋,便早已身不由己。

?

?

參考文獻:《清史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風起念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窮困時喝了碗美湯,稱帝後沒人做得出來,一老婆婆道破玄機
中國古代納一個小妾的花費多少?摺合到現在,恐怕你一個也納不起

TAG:無風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