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毛澤東評價斯大林:三分錯誤七分成績,錯選了個秀才做接班人

毛澤東評價斯大林:三分錯誤七分成績,錯選了個秀才做接班人

原標題:毛澤東評價斯大林:三分錯誤七分成績,錯選了個秀才做接班人



斯大林在中國問題上的錯誤

斯大林對中國革命,一直有著很深的成見。土地革命時期,他反對走以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認為山溝里出不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不是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只能算個「農民領袖」。


抗日戰爭時期,他從維護本國利益的立場出發,只相信國民黨的力量,不相信共產黨的力量,不願援助中共領導的武裝力量和根據地,甚至要求中共在抗戰中,放棄獨立發展,放棄爭取領導權。


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整裝待發,準備渡過長江,解放全中國,可是斯大林卻派來米高揚,勸說毛澤東不要渡江。南京解放後,國民黨政府由南京遷往廣州,蘇聯駐國民黨政府大使館也隨之遷往廣州。


斯大林對中國革命的錯誤判斷,理所當然地受到毛澤東的抵制。毛澤東說:中國黨曾經四次吃過斯大林的虧,第一次是王明「左」傾路線;第二次是王明右傾路線;第三次是戰後斯大林支持蔣介石,不讓中國革命;第四次是懷疑我是半個鐵托。他還表達了自己對斯大林的感覺:斯大林與列寧不同,喜歡「站在別人頭上發號施令」,所以,「我在見到斯大林之前,從感情上說對他就不怎麼樣。」


 毛澤東和斯大林


1949年12月16日,毛澤東率領代表團到蘇聯訪問。當日,斯大林便接見了毛澤東。後來,斯大林對他採取了不冷不熱的態度,十多天不予會見,還不如四年前宋子文訪問蘇聯時熱情。毛澤東惱火了,他對蘇方人員說:「你們讓我來莫斯科什麼事也不辦。幹什麼?難道我來這兒就是為了吃飯、拉屎、睡覺嗎?」


最終,中蘇之間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可是,這種友誼的建立是來之不易的,1957年1月,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說:「我們同斯大林有不同意見,我們要簽中蘇條約,他不訂,要中長路,他不給,但老虎口裡的肉還是能拿出來的。」


次年3月,毛澤東又在成都會議上說:「1950年,我和斯大林在莫斯科吵了兩個月。對於訂立互助同盟條約、中長路、合股公司、國境問題,我們的態度:一條是你提出,我不同意者要爭;一條是你一定堅持,我接受。這是因為顧全社會主義利益。」

1949年的蘇聯之行,對毛澤東來說是一次難以忘懷的、不愉快的遠足之旅。幾年後,毛澤東在黨的一次會議上,又再次舊事重提:「戲台上的英雄豪傑出來,踱方步,與眾不同。斯大林就是那樣的人,他比我矮,畫家定要把他畫高些;蘇聯畫家畫我們兩人坐像,他在抽煙,我手裡拿一本書,表示向他學習。中國人奴隸當慣了,似乎還要當下去,盲目屈服於那時蘇聯的精神壓力。馬列主義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應該平等待人。」



三分錯誤七分成績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1956年,在蘇共二十大上,赫魯曉夫作「秘密報告」,全面地批判了斯大林的個人崇拜,轟動了整個國際社會。


毛澤東很快便表明自己的態度,他說:「1956年,斯大林受批判,我們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揭掉蓋子,破除迷信,去掉壓力,解放思想,完全必要。但一棍子打死,我們就不贊成。」

胡喬木曾說過這樣一件事,赫魯曉夫秘密報告傳出後不久,毛澤東便說:「蘇聯揭露的斯大林的統治,其黑暗不亞於歷史上最專制暴虐的統治。」毛澤東還表示,中國應該走出一條比蘇聯更好的道路。


當時,國際上出現了全盤否定斯大林化的思潮,尤其是波蘭、匈牙利事件的出現,更造成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混亂局面。當時,東西方兩個陣營,仍在持續不斷的冷戰之中。毛澤東認為在東西對峙的戰略格局中,社會主義陣營需要這麼個偶像。他對南斯拉夫批評斯大林的一些做法,也很不滿意。他說:你們不斷地攻擊斯大林,我們不攻擊他。我可以告訴你們,斯大林給我們造成的危害比給你們造成的危害大得多。但今天,他在世界上是說明一點東西的偶像。你們又何必使這樣一個偶像同自己作對呢?



毛澤東和赫魯曉夫

在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強調說:我看有兩把「刀子」,一把是列寧,一把是斯大林。現在斯大林這把刀子,俄國人丟了。哥穆爾卡、匈牙利的一些人就拿起這把刀子殺蘇聯,反所謂斯大林主義。......我們中國沒有丟。我們第一條是保護斯大林,第二條也批評斯大林的錯誤........我們不像有些人那樣醜化斯大林,毀滅斯大林,而是按照實際情況辦事。


毛澤東不贊成把斯大林說得一無是處,認為評價歷史人物,應該力求客觀公允、實事求是。他說:斯大林有正確的地方,也有不正確的地方。大體上,他是七分功勞,三分錯誤。如果說他八分好,二分壞,同志們不會通過。如果說他六分好,四分壞,更不會通過。毛澤東動情地說:「講起斯大林,我們有三肚子氣。可是,我們還認為他是三分錯誤,七分成績,這是公正的。」



馬林科夫


 接班人的問題


蘇共二十大後,毛澤東認為,斯大林問題的出現,其中最帶根本性的問題是,斯大林生前沒有真正地培養出自己的接班人,接班人沒有確立,身後便根基不穩,後院起火。


1961年5月,毛澤東在武漢會見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後,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


共產黨沒有王位繼承法,但也並非不如中國皇帝那樣聰明。斯大林是立了繼承人的,就是馬林科夫。不過呢,他立的太晚了。蒙哥馬利講的也有點道理,斯大林生前沒有公開宣布他的繼承人是馬林科夫,也沒有寫遺囑。


馬林科夫是個秀才,水平不高。1953年斯大林嗚乎哀哉,秀才頂不住,於是乎只好來個三駕馬車。其實,不是三駕馬車,是三馬駕車。三匹馬駕一輛車,又沒有拉韁繩,不亂才怪。


赫魯曉夫利用機會,陰謀篡權,此人的問題不在於用皮鞋敲桌子,他是兩面派:斯大林活著的時候,他歌功頌德;死了,不能講話了,他做秘密報告,把斯大林說的一塌糊塗,幫助帝國主義掀起十二級颱風,全世界共產黨搖搖欲墜。



  矯枉過正


「矯枉必須過正」,這是毛澤東在糾正傾向性錯誤時時常遵循的原則。晚年毛澤東認為,斯大林忽視上層建築和生產關係,已經釀成大錯。如今,歷史在延續,就必須以階級鬥爭為綱,「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以至把階級鬥爭擴大化、絕對化。


毛澤東還認為赫魯曉夫是產生斯大林問題的關鍵所在,中國黨決不允許有類似的現象出現,所以他一再提出:「中央和中央各機關、各省、市、自治區,都有這樣一批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在這樣全局性的錯誤思想的指導下,文化大革命的悲劇便已是呼之欲出了,一代偉人毛澤東也走上了同樣一條令人扼腕嘆息的歷史軌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非常歷史 的精彩文章:

【爆笑簡史】一口氣讀完日本史
【今日歷史】7月6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TAG:非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