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滸傳里所說的「八十萬禁軍」,到底是真是假?戰鬥力如何?

水滸傳里所說的「八十萬禁軍」,到底是真是假?戰鬥力如何?

原標題:水滸傳里所說的「八十萬禁軍」,到底是真是假?戰鬥力如何?



文/王國棟

在水滸傳里,多次出現過「八十萬禁軍」這個詞語,像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等。那麼,北宋時真的有八十萬禁軍嗎?答案是肯定的,宋仁宗時全國有禁軍89萬,廂軍60萬,軍隊人數達一百五十萬之巨。即使到了水滸傳所處的宋徽宗年間,經過大規模裁減,全國禁軍人數仍然高達70餘萬,故稱八十萬禁軍,還是比較真實的。


北宋朝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軍隊呢?要知道周世宗柴榮當政的時候,全國禁軍不過23萬人。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後,吞併了後漢、南唐等割據勢力,全國禁軍人數也只有28萬,連同廂軍,至多不超過40萬人。然而俗語說的好,兵貴精不貴多,宋太祖率領這不足30萬人的禁軍,東征西討,鮮有敗績。然而到了宋仁宗當政時,擁有近百萬禁軍的大宋朝卻接連敗給西夏和遼國,讓人大跌眼鏡。究其原因,和宋太祖定下的禁軍管理制度大有關係。



北宋開國初年,全國禁軍不過28萬人,才過了幾十年的時間,到宋仁宗時就發展到89萬,這種速度在歷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要知道,一個國家軍隊的數量是和這個國家的總人口量和經濟能力息息相關,或許戰亂的年代會有較大的起伏,那也只是短時間應急而已,不可能像北宋一樣擴張的這樣離譜。然而正是在「杯酒釋兵權」後不久,宋太祖趙匡胤忽然想到了一個長治久安的「妙計」,即養兵於民。具體就是將民間那些好勇鬥狠的地痞流氓全部充軍,讓其發揮特長。所以像水滸里林沖、楊志、宋江等人犯了官司,基本上都是發配充軍。這一制度在和平年代相當管用,一度讓北宋社會的治安達到了非常穩定的水平。而且由於這種特殊的軍隊管理模式,北宋的軍隊和老百姓是相當對立的,故在大宋朝,不管是軍人造反或百姓起義,都無法成功。


由於那些被充軍的地痞流氓越來越多,北宋朝的軍隊規模也就越來越大。北宋的軍隊分三類:禁軍、廂軍和藩兵。禁軍屬於主力部隊,主要由年輕力壯的士兵組成,負責對外作戰或對內平叛;廂軍則屬於後勤部隊(相當於現在的建設兵),由年老的士兵組成,主要負責築橋修路,建設城防等;藩兵屬於民兵組織,由地方百姓組建,打戰時協助禁軍作戰。宋仁宗時期,禁軍達到了89萬,廂軍達到了60萬,為了養活這支龐大的軍隊,北宋政府不得不將財政收入的80%用作軍費,這樣的軍費比列,不出問題才怪了。


北宋仁宗年間的禁軍戰鬥力相當的弱。由於長期沒有戰爭,禁軍士兵的體力非常差,在與遼國的戰爭中,竟然有很多士兵穿上盔甲後就上不了馬,這樣的士兵怎麼和馬背上長大的遼人廝殺?宋軍的軍備也相當槽糕,庫存的盔甲都因為長期不用鏽蝕壞了,於是就用麻紙代替,這樣的盔甲看起來好看,一下雨就壞了,更擋不住遼人的強弓勁弩;還有北宋的戰馬,由於在溫熱地帶養大,受不住北方的嚴寒,還沒有上戰場就凍死十之八九,如何打戰?故北宋老是以多敗少,並不是沒有能打戰的將軍,而是整體實力羸弱造成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控 的精彩文章:

這個皇帝從小坐牢,後開創孝宣之治,推動西漢國力達到歷史最強
同治和母親慈禧一言不合就偷跑出去尋花問柳,母子不和終釀慘劇

TAG:歷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