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戴姆勒和博世開始實路測試計程車 背後功臣竟然是英偉達

戴姆勒和博世開始實路測試計程車 背後功臣竟然是英偉達

無人駕駛計程車讓人工更為低廉對於資本家們而言誘惑力巨大。在新一輪實路測試中,戴姆勒和博世已經將自動駕駛計程車的可能性搬到了街道。為了能裝上乘客,戴姆勒和博世工程師一改以往龐大的車載電腦,開始啟用英偉達Drive Pegasus自動駕駛平台。對,就是那個比巴掌大不了多少,每秒運算次數可以達到320萬億次運算的車載電腦。

英偉達Drive Pegasus自動駕駛平台設計之初已經將其定位為,可以滿足自動駕駛L4或者L5級別的運算性能。恰好的是,戴姆勒和博世在今年4月份宣布共同研發自動駕駛計程車的時候,希望5年之內將這些自動駕駛車型送上崗位,但座位上坐著一台龐大的車載電腦可不是什麼理想的方案。因此英偉達Drive Pegasus成為了首選。

這兩家德國公司選擇英偉達並非偶然,事實上英偉達經過長期運營,已經成功將Drive PX、Drive CX送入德系車廠採購的候選名單。戴姆勒旗下的梅賽德斯賓士則計劃在S級、V級的車型中採用英偉達自動駕駛平台,最終也促成了這次計程車實路測試項目。

有意思的是,特斯拉的全系列車型L2自動駕駛同樣源自英偉達的圖像採集技術。英偉達為了證明彪悍的圖像處理技術以及自動駕駛平台性能,也自購林肯MKZ打造BB8自動駕駛演示車,最大的特點是完全摒棄激光雷達,利用模擬肉眼的視覺捕捉完成自動駕駛判斷。

在未來幾年內,我們還會看到更多自動駕駛平台不斷投入路試,誕生於谷歌的Waymo已經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進行了名為Early Rider計劃,用於打造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Uber、Lyft涉及業務根本自不必多說,GM更是在員工內部開啟了出租自動駕駛測試。

戴姆勒為了深挖自己的自動駕駛地位,甚至還搬出第一次他們和博世自動駕駛合作的時間。早在1986年,名為VITA視覺信息技術的自動駕駛汽車已經從實驗室誕生,如今在英偉達的加持下視覺運算效率更高,攝像頭更廉價,車速也能越來越快。圖像處理技術的飛速發展甚至讓廉價攝像頭完全取代激光雷達成為了可能,如果放在十多年前,這樣的世界完全不敢想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活網 的精彩文章:

黃章最終還是把楊柘「請走」了
如牛奶般絲滑 這是長曝光下的潺潺流水

TAG:愛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