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伏天前後 健脾祛濕正當時 濕氣分內濕和外濕,可通過舌苔是否厚膩等判斷濕重

三伏天前後 健脾祛濕正當時 濕氣分內濕和外濕,可通過舌苔是否厚膩等判斷濕重

信息時報訊

(記者 蔣雋 通訊員 許詠儀)三伏天來了,祛濕又逐漸成為不少市民日常養生的計劃。據了解,濕氣有兩個來源——外濕和內濕。那麼,怎麼判斷體內體內是否濕重?如何祛濕氣?讓醫生為你一一道來。

濕氣太多易引起脾虛

廣醫二院番禺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鄭艷華介紹,外濕來源於外界氣候(比如下雨,暑濕等),嶺南地區多濕,濕氣容易傷脾,因此南方人多脾虛;內濕主要為脾虛。脾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運化水濕,把身體里的水汽運送到毛孔、腎臟等,通過出汗、排尿方式排出。「如果體內濕氣太多,脾就需要不停地工作,久了就會脾虛。脾胃虛弱不能夠運化吃進去的食物,堆積在體內,生成濕氣。」脾虛生濕,內濕更容易招致外濕,濕氣又會加重脾虛,於是便形成惡性循環。

赤小豆茯苓也可祛濕

眾所周知,薏米可以祛濕。鄭艷華提醒,薏米性涼,味甘、淡,入脾、肺、腎經,具有利水、健脾、除痹、清熱排膿的功效。使用時將薏米炒制到發黃,可以減少它的寒性,讓它的性味更平和。

此外,赤小豆、茯苓也都是日常生活中藥食同源的佳品。茯苓多產自悶熱潮濕的南方,最好的茯苓產地是雲南。茯苓性味平和,適合長期使用,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善治脾虛、失眠、心悸、水腫等證。赤小豆性平,味甘、酸,能利濕消腫、清熱退黃。

如何簡單判斷體內是否濕重

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昏重、打不起精神來,胃、腹脹,沒胃口。

排便後,排泄物粘稠,或排便不爽,便少次多。

飯後漱口看舌苔,舌苔厚膩,舌邊有牙齒的痕迹。

健脾祛濕湯品

冬瓜薏米豬骨湯

原料:豬大骨、冬瓜、薏米、茯苓、紅棗、枸杞、薑片。

做法:1.將薏米、茯苓、紅棗、枸杞,姜切片放入砂鍋,以冷水浸泡10~20分鐘。

2.豬大骨入砂鍋加入足量的水,大火煮開,撇去浮末。

3.轉微火煲兩小時,最後半小時加入冬瓜;關火前加入少許鹽 。

淮山赤小豆鯽魚湯

原料:鯽魚、淮山、赤小豆、姜、鹽

做法:1.赤小豆浸泡半天。

2.平底鍋內加入少許油燒熱,再放入鯽魚和薑片。鯽魚煎至微黃備用。

3.赤小豆放入砂鍋中,大火煮沸,後加入煎過的鯽魚大火煲沸,再轉小火煲半小時。

4.加入淮山再次煲半小時,加入適量的鹽即可飲用。

(蔣雋 許詠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孩子營養吸收要「看臉」,臉上三處是脾胃「傳聲筒」,媽媽細心點
夏季健脾胃吃什麼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