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古風雅,從《詩經》開始

千古風雅,從《詩經》開始

一直認為,一個人的飲食習慣、生活愛好是會隨著年齡的改變而改變的,年輕時喜歡酸酸甜甜的汽水飲料,上年紀後也許就會更鐘愛淡淡的清茶。對文學作品的喜愛也是這樣的,年少時讓我們感動得涕淚交流的作品現在讀來也許就是雲淡風輕了,而曾經讓你不屑一顧或者不以為然的作品,很多年後會讓你反覆吟詠、輾轉反側,愛不釋手。對《詩經》,我感受至深。

第一次聽說《詩經》,是在中學課本里讀到的那篇《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記得總共只選了這四句,後邊的就沒有了。因為之前讀的古詩都是五言或七言,所以對這種四個字的句子有些好奇,但這首詩並沒有給年少的我留下太多深刻印象,老師的講解中,我只記得一句話:「《詩經》是我國的第一步詩歌總集」。

開始對《詩經》感興趣源於八十年代的一首流行歌曲《在水一方》,「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那個時候的我在省城讀中專,正是情竇初開的年華。《在水一方》里那優美的旋律、詩意的文字,深深打動了我。當知道這首歌詞是取自於《詩經》後,我迫不及待地待地跑到學校的圖書室借來了《詩經》,準備好好地讀一讀。但翻開書頁後,滿眼的生僻字、晦澀難懂的篇目讓我望而卻步了。我翻到那首《蒹葭》讀了讀,隨便瀏覽了幾篇後就把書還回了圖書室。

在水一方

 鄧麗君精選1

鄧麗君 

00:00/03:45

在我的心中,《詩經》里的這些作品遠沒有唐詩宋詞那麼優雅華美,雋永精緻、蕩氣迴腸。在年輕的我心中,《詩經》里「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遠沒有「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麼決絕這麼凄美。那個時候的我,心裡跳躍著激情,覺得可以讀的好書太多太多,幹嘛要去讀這些語言晦澀難懂的詩句呀?就這樣,我再次與《詩經》這部偉大的作品擦肩而過。

詩經

蒹霞

道阻且長

溯洄從之

在水一方

所謂伊人

白露為霜

蒹霞蒼蒼

第一次認真讀《詩經》是在三十六歲那年,那年,我在河濱路的書市上買了一本《詩經》,當時的我剛剛在網上開通了自己的博客,寫了一些文章,受到了網友們的好評。寫作之餘,就想好好沉下心來讀些書,我把《詩經》列入了閱讀的書目之一,也確實花了些功夫來讀。不會讀的字查字典,搞不懂「周南」、「召南」是什麼意思,「國風」、「小雅」是怎麼分類就在互聯網上搜索答案。這次讀《詩經》,我發現裡面有很多非常精彩的作品,我開始喜歡裡面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今夕何夕,見此良人」……等等,我感覺《詩經》里的這些文字,也許沒有唐詩宋詞那麼精美雅緻,但是平實的語言里蘊含的那份質樸的真情卻讓人想要一讀再讀,回味無窮。

對三十六歲的我來說,唐詩宋詞里「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愛情雖然詩意浪漫,但遠不如《詩經》里「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寧靜祥和更能打動我心。如果說,唐詩宋詞里的愛情滿足了我對理想愛情最詩情畫意的夢想和憧憬,《詩經》里的愛情卻是步入中年的我願意用一生去追求和實踐的人生境界。但那一次的閱讀依然不夠深入,我從《詩經》里讀到的只是愛情,而後來的歲月里我終於明白,我當時的閱讀是多麼膚淺,我對《詩經》的認識實在是管中窺豹、坐井觀天,《詩經》的偉大遠遠不止這些。

四十三歲那年,我再次讀《詩經》。一開始,只是用於打發等待兒子下自習的漫長時光。但後來,在日復一日的閱讀中,我漸漸入了迷,這本曾經被我束之高閣的書,帶給我的是震撼、是痴迷,是沉醉,是享受……

再讀《詩經》,我終於弄懂了《詩經》的「六義」:「風、雅、頌」和「賦、比、興」。 「風、雅、頌」三大分類中,我最喜歡的是「風」部分的作品,「雅」其次,「頌」至今沒有細讀。而「賦、比、興」三大修辭手法則完全折服了我。

我喜歡「賦」的直接鋪陳、樸素直白:「我心匪石,不可轉也」,簡簡單單的敘述,勝過一切海枯石爛的山盟海誓;

我喜歡「比」 的生動活潑、形象鮮明: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這樣的佳喻在《詩經》中比比皆是,足以讓美人流芳;

我更喜歡「興」的微妙浪漫、自由靈活。由「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之景興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情,這樣飄逸浪漫的修辭手法,簡直讓人無法不嘆為觀止。

讀懂了這些,我才知道,《詩經》里的賦、比、興的藝術手法為後世文學的創作提供了太多成功的藝術借鑒,其後屈原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表達愛憎的手法,漢樂府民歌中的寓言擬物詩,李白的《古風》,李商隱的《錦瑟》,陸遊的《卜運算元?詠梅》等作品,無不是對《詩經》比興手法的繼承發展。

再讀《詩經》,我喜歡上了裡面那些熱烈直白的民歌表達:「碩鼠碩鼠,無食我黍」《國風?魏風?碩鼠》;

也喜歡裡面那份含蓄委婉的古典韻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國風?鄭風?子衿》。「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小雅?採薇)。

這些源自於民間的最樸素的文字,穿越千年的時光後依然那麼鮮活美好,讓人愛不釋手。而「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鄘風?相鼠)這樣的微言大義,「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國風?王風?黍離)這樣的內心獨白,今天讀來,一樣能讓人產生醍醐灌頂、幡然頓悟之感。

再次品讀詩經,我才知道:

最漂亮的女人在《詩經》里:「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國風?衛風?碩人);

最美麗的初相遇在《詩經》里:「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國風?唐風?綢繆);

最折磨人的單相思在《詩經》里:「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國風?周南?關雎);

最強烈的思念在《詩經》里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國風?王風?采葛);

最樸素的禮尚往來在《詩經》里:「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國風?衛風?木瓜);

最美的友情在《詩經》里:「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小雅?伐木);

最圓滿的愛情在詩經里:「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國風?邶風?擊鼓)。

當我在靜靜的夜晚細細品讀這篇《擊鼓》,弄懂了裡面的所有意思後,我終於了解那句我喜歡了多年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是在一種多麼悲傷的心情下寫出來的,而「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一個男子在顛沛流離的戰爭中僅存的溫暖和念想。在靜靜的夜裡,感受著這份流傳千年的愛情,心裡也是醉了。

再次品讀《詩經》我突然發現,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里我最喜歡的那個女子木婉清的名字原來正是出自於《詩經》,「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我終於明白,幼時見農家嫁女鄉村先生寫的喜聯里的「于歸」原來也是出自於《詩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而多年來曾無數次使用過的許多成語:信誓旦旦——「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國風?衛風?氓》),輾轉反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國風?周南?關雎),未雨綢繆——「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國風?唐風?綢繆)等等原來都出自於《詩經》這部偉大的作品。

再次品讀《詩經》,我才深刻地感受到漢語言的博大精深、簡潔微妙:

用八個字就可以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一幅月下美人圖:「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國風?陳風?月出);

用十六個字就可以把一位妻子盼夫歸來的心情描述的淋漓盡致:「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詩經?國風?鄭風?風雨)。

以前我一直覺得五言七言是世間最美的文體,讀了《詩經》才知道,四個字一句的表達也可以抑揚頓挫、盡善盡美。

再次品讀《詩經》,我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耕時代,先民們就已經懂得「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他們用這些既簡單又深邃,既樸實又典雅的文字,真實形象地反映生活勞作、社會面貌,恣意率性地表達內心的喜愛和憎恨、痛苦和希望。他們用飛鳥游魚、蘆葦野花、潮漲潮落、月盈月虧吟唱出真切的生活,表達出最本真的感情。在那些遙遠的年代,愛情可以如此純真無邪,生活可以如此恬靜和諧,人與自然可以這樣完美的和諧共生。

而今,工業文明的飛速發展讓我們失去了「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優美環境,身處鋼筋水泥叢林里,奔波在燈紅酒綠喧囂中的現代人,在物質的慾望中糾纏太久,到頭來卻失了初心,忘卻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在這個喧囂紛繁的時代,避開江湖的熱鬧,回歸安靜的書齋,讀一讀《詩經》,感受一下古人的生活情境,實在是對心靈最大的撫慰。

宋詞元曲楚歌賦,唐詩晉字漢文章,千古風雅,從《詩經》開始。《詩經》像一盞清茶,無聲地滋潤著千百年來無數人乾涸的心田;

《詩經》像一盞濃郁芬芳的美酒,每一次舉杯都令人身心欲醉;

《詩經》似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每一次觸碰都令人愛不釋手;

《詩經》似一株長在野外的山花,自由飄逸的身姿宛若天成;

《詩經》似一名純凈美麗的少女,每一次相見都令人樂而忘憂;

《詩經》是一位博學睿智的長者,每一次與他的傾心交談,都讓人受益無窮。

今後的歲月,我還會一讀再讀《詩經》,從這部偉大的作品中不斷汲取營養,感受華夏五千年文明的風雅。

品茗齋

讀書 記錄 分享

長按二維碼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茗齋 的精彩文章:

TAG:品茗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