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戰末期,步槍威力過剩的問題開始出現,嫌步槍威力過大是什麼道理?

二戰末期,步槍威力過剩的問題開始出現,嫌步槍威力過大是什麼道理?

什麼事都是有反正面的。步槍射程遠、威力大,那是因為槍長,子彈裝葯多,副作用就是笨重、瞄準時間長、後坐力大、只能單發射擊。而拎起來就噠噠噠的步槍,火力猛,操作靈活,不用仔細瞄,但這樣的自動步槍需要使用減少裝葯的中間型步槍彈,或者是小口徑子彈,副作用就是射程近。

步槍從啪啪啪到噠噠噠,是經歷了一段時期轉變。從二戰末期開始,到越戰。步槍由栓動全威力轉變到自動中間型威力和小口徑。這種轉變實際上是由對步槍威力過剩的認識引起的。

步槍威力過剩的問題並不在於步槍本身,而是機槍、大炮、坦克、飛機的進步,壓縮了步槍的使用空間。

在一戰以前,機槍和大炮還沒有發展到後來那樣喪心病狂的水平,飛機也僅僅是實驗品。在炮火和機槍還不密集的時代,步槍也是戰場上的主力。在兩軍拿著這步槍對射的情況下,誰的威力更大,誰打的更遠,誰打得更准,誰就具備優勢。

一戰開始,由於戰爭的刺激,大炮、飛機開始飛速發展,到了二戰,地面戰場,炮彈造成的傷亡已經達到了80%。到了我們對越自衛反擊戰,炮兵對敵軍造成的傷亡達到了90%。美軍方面更是有轟炸機的加持。這裡就能看出來,戰場上飛機和大炮造成的傷亡呈直線上升趨勢,而普通步兵用槍械對敵方造成的傷亡則是呈直線下降趨勢。

槍的業務首先是被飛機、大炮搶走了一大塊。發現敵軍,首選就是炮彈覆蓋,飛機轟炸。這樣留給步兵發揮的空間就越來越小,作戰距離也是越來越短。前方500米已經被炮火覆蓋,你再往裡射兩顆子彈......

其次是一戰開始,以馬克沁為代表的機槍大出風頭。馬克沁曾經一天打死了6萬英軍。這樣一來,機槍就成了步兵的戰鬥核心,步槍淪為機槍的輔助。

二戰中德軍就是典型的例子,他的步兵班火力核心就是機槍,用機槍打輸出,其他步兵都是負責機槍安全的。

二戰末期,美蘇為代表的軍事強國,在飛機、大炮、坦克、機槍方面已經發展得非常完善,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威力的步槍就越發顯得不合時宜了,也就是所說的威力過剩。通過炮火封鎖、接近坦克、威脅到機槍的敵人,肯定是距離已經非常近,出現得非常突然。這時候,需要的不是射程遠、威力大,但反應速度慢的步槍。而是輕便靈活、快速反應、火力猛烈的步槍。

當然,最先拿出解決方案的是德國,他們研製成功了7.92×33毫米步槍短彈,與標準的步槍彈相比,減少了裝葯,彈頭也更輕。這樣一來,有效射程確實減少了。但步槍發射的後坐力也大為減小,方便步槍實現連發射擊。

在中間型彈藥的基礎上,德國順勢推出了StG-44暴風突擊步槍。這款步槍曾經在蘇德戰場打得蘇聯人懷疑德軍是不是人手一把機槍。

二戰的作戰模式也影響到了步槍的發展。

一戰以及以前的戰爭屬於:靜態戰爭。大家趴在戰壕里對射。再不就是你衝鋒我趴在戰壕里、我衝鋒你趴在戰壕里,在這樣的作戰模式下,步槍需要儘可能遠的射擊,射得准,把敵人擊殺在戰壕里或者擊殺在半路。

但到了二戰,德軍給大家打開了一個新世界,閃電戰、動態戰爭。到了戰爭後期,蘇軍更是把大規模縱深穿插、分進合圍發展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在動態戰爭的模式下,兩軍的遭遇會更加突然,不可能像一戰那樣,兩軍在戰壕里對射半年。在運動戰中、坦克集團混戰、巷戰,步兵越來越不可能像以前那樣遠距離安靜的對射。都是敵人突然出現在近前的混戰,這時候,端著發射全威力彈藥的栓動長槍也就變得越來越不合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二戰日本侵略中國的士兵最後的結局是怎麼樣的?結果令人意想不到
經歷了環球航行和二戰的中式帆船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