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關燈、不鎖門,免費住,他花60萬在廈門建了個真實的烏托邦
不關燈、不鎖門、沒人看管
在廈門這個免費開放的房子里
無論是誰都能進去喝一杯茶
認識一個朋友,甚至睡一覺
我找到房主人,他卻說這不是做公益
只是想給所有需要溫暖的陌生人留一盞燈
在廈門沙坡尾,有一間房從不鎖門,24小時亮著燈。
裡面有沙發、書桌、茶水、食物......任何人有需要,都可以進來坐坐甚至留宿,不收一分錢。
這是在廈門的退役軍人河馬邵建的共享空間,叫「路燈計劃」。他說這是一個「無論在什麼時候,給需要的人點亮一盞燈,帶去一點溫暖」的地方。
有人說這只是個烏托邦充滿了理想主義,很快會變得髒亂差或是被大媽的廣場舞佔領。
然而現在2年過去了,「路燈計劃」活得很好,還成了不少遊人去廈門必須打卡的溫暖之屋。
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為什麼天南地北的人們都想去?我和屋主河馬邵聊了聊這個「烏托邦」背後的故事。
24小時不關燈的
廈門烏托邦到底什麼樣?
沙坡尾是老廈門港的避風塢,有豐富的歷史底蘊,現在又成了藝術新區,各色藝術館、文藝小店林立。
在沙坡尾20號,你就能看到「路燈計劃」。
乍看外表,就是個樸素的平房,甚至談不上什麼正經的裝修。牆上簡單的塗鴉和碩大的幾行字十分醒目。
房子一共有60多平方米,走近就能看出濃濃的手工味,河馬邵自己刷的牆還有些斑駁的痕迹,遠看反倒有股特殊的藝術感。
房子分為有兩層,上層是休憩區。無論是遭遇惡劣天氣的路人,或是遊玩到這的背包客,這裡的沙髮長椅都可供暫時休息。
下層則是活動區。軟沙發、木質桌椅、不少擺件都是河馬邵自己做的,他說那時候自己上了「手工」的癮,恨不得什麼都自己做。
桌子和簡易壁柜上還擺放了些陌生人送來的鮮花、書籍等物件,雖然簡單,卻很溫馨。
這塊區域是大家休息的好地方。路過的人走累了到裡面泡杯咖啡或茶。周末時,有人帶著老人孩子到這看書。
房屋的一側擺著河馬邵擬定的「路燈守則」,大家都自覺遵守,無需多言,就像老友般的默契。
陌生人隨意進出
房子東西沒少,反而多了
「大家總在問我不擔心東西被偷嗎?」
但其實「路燈計劃」這麼多年,屋子裡的東西反而更多了。河馬邵直言「我只是把它『生』下來,扶它走了一段,接下來有很多人參與進來陪著路燈走下去。」
附近的保安輝哥是「路燈計劃」的常客,經常來打掃衛生,看到有什麼東西壞了直接上手修理。還主動擔當起第一次來「路燈計劃」的遊人的講解員。
河馬邵打趣他說:「輝哥你來的比我都勤。」 輝哥總質樸地回答:「我喜歡這裡,認識了很多有趣的人,大家都很尊重我。」
有一位在廈門打工旅行的男生,也總是來這裡做義工。有一天,他在「路燈計劃」碰到河馬邵時說:「 這是我在廈門的最後一個晚上,我想在這裡過,我在路燈遇到了很多有趣的朋友,讓我在廈門的日子過得很開心。」
那一晚,男生把「路燈計劃」仔仔細細地打掃了一遍,在樓上的沙發睡了一覺。河馬邵說那是男生想把最好的關於廈門的回憶都留在這。
還有在上海生活,50多歲的老大姐,專門飛到廈門就為在「路燈計劃」住一晚,她和河馬邵說這裡讓她想起小時候在村裡的生活。大家坐著喝茶聊天,很簡單快樂。
還有些人自己做了手工藝品或是把家裡的舊書捐到這。有一位武夷山種茶的姑娘被「路燈計劃」感動後,無償為這永久供應茶葉。
在門外的一排多肉也很有故事。是因為一位姑娘看河馬邵在修窗框的裂縫,送來了多肉種在裡面,反而成了意外的風景。
現在,「路燈計劃」 內都不準備筆記本了,因為一天就能寫完。牆上、本子上......只要你在房間里走走,會看到許多溫情的言語。
最初的「路燈計劃」基本靠河馬邵自己掏錢支撐,隨著支持的人越來越多,如今有二分之一的運營費用都來自陌生人捐助。在「路燈計劃」的門口,擺著一個愛心箱,大家可以通過捐款來表達自己的支持。
「原來哪有共享空間的概念」
「我那時候哪有什麼共享空間的概念呀,就是為了朋友來有個地方招待。」
2014年河馬邵退伍轉業,大家都回鄉離去,他因為喜歡廈門而留了下來。用退伍金租下沙坡尾的一個小院,撿了些舊傢具自己改造了起來。
二層自己住,底下的空間供朋友來相聚玩樂。這是「路燈計劃」的原型,「巢」。
隨著朋友越來越多,他的戰友、鄰居、甚至是不相識的朋友聽聞這裡有一塊可以自由共享的地方都紛紛來訪。
「那時候發了400多把鑰匙,後來發現門忘了關也沒發生什麼事,就不關門了。」 漸漸地,河馬邵發現空間不夠了。在大家的幫助下他又建了新的共享空間「理想家的家」。
河馬邵
有一回颱風全城停電,他遇到了一位來找他幫忙的母女,她們的房子漏水了想來他這避避雨。那時候他突然有了「路燈計劃」的靈感,他想做一個不再只是娛樂休閑的聚會場所,而是開放給所有需要幫助的人的避風港。
他找來了一處破舊的廠房,最開始連屋頂都是壞的,牆上都是掉落的牆漆。他自己刷牆、鋪磚,搬來了許多舊傢具。
想起颱風天的雨夜,他在門口畫了一束光,告訴大家這裡有個地方永遠有一盞燈為你而亮。
「我不想要公益的外衣」
為了「路燈計劃」 河馬邵花了快60萬和大把的時間,問起當時的賣力,他滿不在乎地說:「只要省一點就夠這邊花了。」
其實也有不少人出力投資,說只要把這變成公益的屬性就能有更多的費用。但河馬邵並不想被「公益」的帽子束縛。
有人說他傻,他卻說:「其實我得到了很多,大家對我的讚許、名氣等等,但是來這裡的義工都是默默的,這麼說他們豈不是更傻?」
河馬邵說,這些默默付出相聚在「路燈計劃」的「陌生人」們正是這個烏托邦沒有變成髒亂差而失敗的原因。
「大家先有了需求,我才造了這個空間。」 口口相傳,先來的人告訴後來的人規則。在這間質樸的屋子裡,天南地北的人們形成了和諧的默契。
問起今後有沒有再開一個共享空間的計劃,他說願望不是自己開多少個共享空間,而是讓更多的人看到有「路燈計劃」這樣溫暖空間的存在。
「也許說得太直白了,但我希望「路燈計劃」就像全中國的公廁一樣變成一種特定的需求。是給所有人無差別的溫暖供電站。」
「路燈計劃」不止給去過的人帶去溫暖,也影響了很多人。現在,有不少其他城市的朋友,把自己的房子做成共享免費空間,成了「路燈計劃」的分站點。
在鄭州就有人把自己的地下室打造成一個可供大家聚會休閑的地方。添置了沙發床還保證「冬暖夏涼,全免費」。
站點越來越多,河馬邵的那盞理想之燈也越來越亮了。
貼心小提示:
「路燈計劃」怎麼走?
「路燈計劃」隱匿在避風塢一個小巷子內,沿著藝術西區往前走,穿過曲折的小巷後就能看到了。
「路線計劃」屋內空間圖
今日話題:你對這個廈門的烏托邦,有什麼看法嗎?
文 / 編 _ 笑笑
圖片來自網路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合作推廣:


※百老匯原版音樂劇《長靴皇后》
※徠卡開了全球首家酒店,冷淡又高級,只要600塊一晚
TAG:新外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