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年前,我帶著學生開網店,做老闆」

「十年前,我帶著學生開網店,做老闆」

芥末堆  9蛋 7月11日報道

直到今天,賈少華家裡仍堆著許多嶄新的、用不到的女裝、女包。

作為一名男士,雖然聽上去有點不可思議,但身為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前副院長,去銷量慘淡的學生店裡網購幾樣東西一直是他的習慣。

他用假名悄悄下單,收到貨後還會寫好評,最後也不會告訴學生自己悄悄買了他們賣的東西。「就希望學生接到這一單,信心又來了。」

學生開網店一事,源於2007年前後,淘寶網上線4年,那時,開網店、做電商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當時,賈少華決定開設全國首個創業學院,鼓勵學生開網店、做老闆。

免費配備寬頻倉庫、引進物流公司進駐、店鋪級別可抵學分,學生甚至可以申請不上課......有人稱讚這是顛覆傳統的創舉、培養高職學生的最佳方法,也有人批評這是教學為商業讓步、揮霍學生青春、不務正業的行為。

那麼,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創業學院的設立經過究竟如何?這所以創為本的高職如何調動起學生的創業激情的?此前,芥末堆採訪了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前副院長賈少華,請他講了講當初開設「創業學院」的故事。


在高職就讀、任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知乎上,學生回答的關鍵詞是「迷茫」,老師感受到的則是「尷尬」。

有學生覺得,被這所學校錄取並不開心,反而覺得有點丟人。也有老師抱怨這裡的學生少有明確的目標,也少有成功的體驗,感覺自己和學生處在平行時空。「我講我的,他做他的,沒人接茬,尷尬得要死。」

不過,曾經的賈少華對此毫無概念。1999年夏天,39歲的賈少華研究生畢業,來到了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想像中,高職學生也是大學生,大學生就該有理想、有目標,能精神飽滿地為了學習廢寢忘食,但來到後才發現「好像不是那麼回事」。

到了學校,賈少華看見到處是「遊手好閒」的學生,他們有的打牌、有的閑逛,說起吃喝玩樂笑容燦爛,但是一提到讀書就興味索然。

從小就是「好學生」的賈少華覺得很驚訝,「我讀小學時就知道要合理安排時間,要上進,怎麼大學生反倒不會呢?」

他決定想想辦法,改變學生們的精神面貌。

一開始,賈少華想到的辦法仍是「讀書」。他規定,往後老師上課必須點名,學生早晚要上自習。同時,他自己還常像巡邏兵一樣突襲抽查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效果依然讓他失望。「有的學生整節課都只盯著一頁出神;有的學生豎起書,掩護自己睡覺聊天。」自習結束的鈴聲一響,他們就迫不及待地彈起來,爭先恐後得往外擠,把在教室門口偷看的賈少華人推出去很遠。

賈少華很不甘心,他跟上去喊:「才八點啊!這個點正是學習的好時候,你們怎麼走了?」學生理直氣壯地反問:鈴響了為什麼不走?「當時的感覺,真是哭笑不得,非常崩潰。」

不過,隨著接下來的朝夕相處,賈少華逐漸喜歡上了這些和他完全不同的孩子。

他說,這些學生其實有很多優點,例如頭腦靈活、肯吃苦、動手能力強。很多孩子既聰明又勤奮,如果不是缺乏好的教育和指引,一定非常優秀。

他舉例,一次開運動會,老師不會安喇叭,學生們研究一番,竟然爬上去安好了。下雨了,學生們很自然地把操場上的體育器材收進去;還有學生主動走八九里路,幫老師送文件。

但他也承認,讀書做研究對這裡的很多學生來說是薄弱項,沿襲傳統高校人才培養方式難度很大,「他們要是坐得住、學得好,也不會到我這裡來了。」


這一發現令賈少華很是振奮,他想,或許當務之急不是提高成績,而是讓學生脫離這種無所事事、毫無追求的閑散狀態,讓他們有事可做。

「我平生最痛恨學生沉迷遊戲、睡懶覺!我覺得,教育要激發人的積極性,讓他們動起來!」賈少華說,在學校老師的策動下,學生們開始當家教、站櫃檯、發廣告,很多學生同時打4份工,不僅賺到了學費、生活費,更充分意識到時間的緊迫性,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但這離賈少華的目標還相差很遠,「我的目標是讓他們都當創業老闆,不用給別人打工」。但要創業,資金技術人脈缺一不可,難度很大。

當時,學校有一批學生嘗試開淘寶店,賈少華考察一番後,覺得這條路很適合這些「三無」大學生。他就開始大力推廣,動員學生上網開店,不過,此舉也招來了學生老師的激烈抗議。

老師說,學生都做淘寶去了,忙著進貨發貨,沒人來上課。學生也很委屈,「因為院長鼓勵創業,老師卻說不管去做什麼,誰不來上課就處分誰。」當時,老師學生都對賈少華意見很大。

矛盾如何解決?2008年,賈少華決定成立創業學院,由各專業做出一定成績的學生自願申請加入。創業學院也有管理和教學,和傳統教學不同,創業學院的課程主要立足企業家的素質形成發展,如員工管理、會計做賬、工商稅務政策、合同法等。專業課老師從各學院抽調,也會從校外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為學生講課。

讓賈少華感到驚喜的是,原本對知識退避三舍的學生們竟然積極學習理論課,「這些課程可以緩解學生管理能力與店鋪高速增長不相匹配得問題,和高數比起來,這些知識是他們急需的,他們知道掌握之後是有意義的,能解決實際問題。」

這樣一來,學業和創業不再對立,賈少華將此稱為「一校兩制」,學生解放了,精神面貌也因此煥然一新。


賈少華說,創業學院成立的最初幾年,即使在雙休日和寒暑假,校園裡也不乏神色匆忙的學生,每年冬天,他都能看到在寒風中埋頭打包發貨、手指凍的紅腫的學生。傍晚食堂關門,錯過飯點的學生一邊吃泡麵,一邊在電腦上飛快敲擊:「親,買什麼?」

「有個學生衣衫襤褸地來,開著豪車走,畢業前夕,他的公司有14個員工,估值二百多萬,他所在的寢室,15個男生中有11個月入過萬,那時候的一萬塊還很值錢呢。」賈少華難掩驕傲和喜悅。

不過,創業學院的發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隨著學院的迅速發展,種種反對和爭議也隨之而來。

有人問,創業學院教什麼專業?對此,賈少華很為難,「非要說的話,老闆專業。」「畢業發什麼文憑?」「發原專業文憑。」「所發非所學,你們這不是賣文憑的騙子學校嗎?」對於這些,賈少華啞口無言,只好說,「我們也是想為這些孩子找條出路。」

在所有的反對聲音中,最強烈的是家長。有學生連續復讀好幾年,才考進這所高職,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情況很是關心,不斷叮囑他們考計算機等級、外語等級,好好學習,將來專升本。一聽說孩子竟背著他們在學校「做買賣」,他們頓時就火冒三丈,這是大學生該做的事情嗎?

知乎上,有網友將此稱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稱為「最不像高校的高校」、「發文憑的藍翔技校」;還有人說,「上世紀擴招熱時合併升級到本科的若干高職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雖然能發本科文憑了,但咱還得靠老本行吃飯。」

總之,外界的質疑大都集中在一點:將一個人最寶貴、最有活力、學習能力最強的時光用來開店是否是一種浪費?

「用來開店浪費,用來睡大覺就不浪費?創業讓學生睜開了眼睛。」在賈少華看來,學生很難對學不懂的知識產生興趣,因此,大學應該是多元價值觀碰撞交流的地方,要支持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各類高校也應各司其職,有各自的特色。

「是鳥就該在天上飛,是魚就該在水裡游,學生和學生的區別太大了,讓會飛的會游的都在路上走,就像讓姚明跨欄,最後一個也好不了。打破常規肯定會有壓力,但我至今認為,學校的大方向沒錯。」


多年前的想法,到了近年來似乎在一些政策方面得到了驗證。

2014年,國家總理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新勢態。2015年,浙江省教育廳印發了《關於積極推進高校建設創業學院的意見》,鼓勵省內高校建立創業學院。

如今,十幾年過去了,賈少華也退居二線,但這所「以創立校」的高職仍未「調轉船頭」。

據了解,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創業學院現有教師48人,學生1200餘人,還有佔地面積12000餘平方米的創業園,歷屆學生依託創業園創辦公司達38家。在整體就業難度日益加大的情況下,這所始終維持著高就業率的學校逐漸走紅,獲得廣泛關注。

2015年9月,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還開設了「電子商務網路模特班」,第一屆學生從各專業抽調。據媒體報道,在有20多萬中小企業的浙江義烏,「網紅班」是當地「快速實現網紅產業化」的計劃環節之一。

對此,賈少華並不感到驚訝。

「其實之前還沒有這個班的時候,創業班的學生就會請外貌條件相對好的同學手持商品,進行拍攝,整個電子商務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攝影、快遞、賣紙箱、你能講的出來的都有學生在做了。」他介紹,去年,一個賣紙箱的畢業生還拿到了1500萬風投。

賈少華說,如今,自己已很難預判學院未來將走向何方,但他總覺得,人的需求在哪裡,事業就在哪裡,不管培養精英還是老闆,總要讓學生行動起來,有事可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芥末堆 的精彩文章:

華漁教育確定從網龍分拆獨立上市,地點將在香港或美國

TAG:芥末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