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墜床,除了心疼,家長應該做些什麼?
寶寶學會爬行之後,那就意味著你又要多操一份心了!因為稍不注意他就有可能從床上掉下來。不就是掉下床嗎?有什麼大不了的,誰還沒從床下掉下來過。孩子掉下床這件事在很多人眼中並不是什麼大事,但是,不少孩子因為這不算大事的一摔,卻偏偏出了大問題。
當發現孩子掉下床後,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很多家長是會立即把孩子抱起來安慰。但是!這樣做是很危險的!
寶寶掉下床,千萬不要抱!
孩子摔下床後,我們並不了解寶寶到底傷的如何,有些損傷是比較隱匿的,如果家長冒然抱起來,可能由於「抱起」的過程動作太大,造成二次損傷。
發現寶寶墜床後,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必須保持冷靜,同時對寶寶進行觀察。
01表現無異常:保持觀察
寶寶如果能夠馬上大哭,一般說明腦部受傷的可能性較小。對寶寶觀察20秒左右,從頭到腳先看一下,大概判斷一下墜床對寶寶身體哪個部位造成了傷害,再做相應處理。
寶寶從床上掉下後,一般情況下身體沒有明顯外傷,也不會有任何的異常。但即便如此,家長也不能放鬆警惕,應盡量與寶寶說話、逗逗他,轉移他的興奮點,不要抱著他睡覺。如果摔後哭完很快就睡著了,也要在一小時內將其叫醒。如果寶寶醒後大哭,應該不存在什麼大問題。
02皮膚出現淤青或血腫:冷敷處理
大多數寶寶從床上摔下來之後,皮膚難免會出現瘀青或血腫,此時建議家長進行冷敷。冷敷處理越早效果越好,一般是在受傷48小時內進行,每次冷敷大約15分鐘左右,至於冷敷的次數,應根據孩子接受情況來定。
家長要牢記,千萬不要用任何外用消腫化瘀的藥物搓揉腫起來的部位,因為這麼做會使血管破裂的情形惡化,讓出血狀況更嚴重。
03皮膚有擦傷或出血:消毒止血
如果寶寶皮膚有擦傷或少量出血的情況,家長可以先壓迫止血,然後再用碘伏進行消毒,最後用紗布或是透氣膠帶包紮,以避免感染。
如果出現較大裂傷、出血,家長可能就無法在家自行處理,先拿一塊乾淨的毛巾壓在出血部位,然後趕緊到醫院檢查傷口,進行清創並縫合傷口。
04骨折:送醫救治
如果在墜床之後,你發現寶寶出現一側肢體不能自如活動,摔傷部位有明顯腫脹、顏色改變,或者形狀有所改變,並出現畸形等,那說明寶寶可能是骨折了。這時家長應先對骨折部位進行固定,然後儘快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05顱內損傷:送醫治療
一般情況下,寶寶在摔傷後都會大聲哭鬧,但如果寶寶出現臉色變黑或變白、嘔吐、四肢肌肉緊張、牙關緊閉、眼斜視、意識不清醒、變得貪睡等表現時,即便僅出現了其中的一個癥狀,家長都要儘早送他去醫院,看是否存在顱腦損傷。
在送寶寶去醫院時,一定要讓寶寶平躺在一塊板上,頭側向一方。
如果孩子出現嚴重的顱腦損傷,經治療後,仍需定期回醫院檢查。因為部分顱腦損傷,比如顱內出血,出院時陳舊性出血未完全吸收,腦脊液循環未完全通暢,腦組織仍暫時受壓。
如何預防孩子掉下床?
墜床,一般多發於兩歲以下的寶寶,這和寶寶的特性有關,因為這個時候的寶寶很活潑好動又缺少安全意識,所以比較容易發生墜床的事故。
除了特性,可能還和父母的安全意識有關,比如把孩子放在大人床上睡、把孩子放在沙發上睡、孩子睡夢中自己翻滾或者醒來後去找大人,這樣就很容易出現意外。
所以,爸爸媽媽最好可以為寶寶的床加上護欄。護欄最好是高出床墊50厘米。如果護欄太低,寶寶站立時隨時有墜床的危險。另外,護欄的柵欄之間間距不超過6厘米。柵欄間距過大,寶寶可能把腦袋和小手小腳伸出去,卡在兩個柵欄之間,容易出現危險。
另外,家長也可以在床周圍的地上鋪上防摔地墊,就算寶寶從床上摔下來,也會減少頭部與地板的撞擊。


※孩子學習英語要磨耳朵,但是磨錯了的話,英語啟蒙就白做了
※雙黃連注射液被叫停了!4周歲及以下兒童禁用
TAG:撲騰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