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中國自秦以來延續千年,而羅馬帝國卻不復存在?

為什麼中國自秦以來延續千年,而羅馬帝國卻不復存在?

如果單純從一個「政治實體」的角度來說,中國確實算是自秦延續千年,而羅馬不存在了。

我們先不老生常談的看東亞和歐洲,而是先從這個角度看一下地球——

圖 從北極視角看的地球。

那麼你會發現個啥最基本的問題呢,那就是——歐洲整體緯度遠高於中國,就算是最南邊的希臘,也和北京差不多。不過肯定有人說哎呀你說的這個我都懂,我地理可厲害了,不過我們為啥要說這個問題呢——

那就是因為,如果這麼來看的話,一直存在於高緯度地區的游牧、漁獵民族威脅,對於歐洲可就是北+東雙線的巨大危機了,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圖——

圖 在古文明之前的世界兩大游牧民族(漁獵)體系,一個是活躍東部的阿爾泰系民族,一個是活躍在西邊的印歐系民族。

而歐洲如今主要的民族組成,就都是這個「印歐系」民族,我們可以看一下他們的遷徙——

圖 游牧民族印歐人的遷徙,可以說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民族之一了。

印歐人因為他們多分布在高緯度地區,距離人類文明興起的中緯度大河地區較遠,所以本身的文化就有著很大的滯後性。如果單純說農業文明以及國家文明,著實是兩河流域和埃及(新月沃土),然而創造或者說繼承這一文明的族群,則是我們稱之為「閃含族群」或者說叫「亞非族群」的兄弟。

圖 閃含民族裡最具代表性的幾個分支,這些人也算是實打實的親戚了,這一區域是乾旱區域寶貴的——「新月沃土」,命名和伊斯蘭教沒啥關係,是因為這個形狀。

所以這就造成,西邊的印歐人的文明,從一開始就有著這幾個文明的「次生文明」特性,最先發展起來的依次是上圖的安納托利亞人(赫梯)、希臘人等族群。而在東邊,兩河流域也極大的影響了雅利安人——這個本在中亞從事游牧活動的印歐民族,這個族群建立起的國家,就是著名的波斯。

雅利安人的一支建立了波斯,另外一支則進入了另外一個原生文明區——印度河流域,這也就是後來印度文明的源頭了,也是我們為啥把這個族群成為「印歐人」

但是不同於我們一會要說的東方的是,印歐人內部因為開化程度的不同,反倒使得造成最大威脅的「蠻族」,其實就是自己多年前的兄弟。就比如對於希臘來說,北邊的凱爾特人一直就是很大的威脅,而對於波斯來講,那些「未開化」的雅利安兄弟,也就是被稱為「塞種」的游牧民,一直在中亞的大草原上成為了他們的威脅。

這之後的故事就是,希臘、波斯這兩個印歐族群逆襲一般的收拾掉了那些閃含族群,但卻極大地困擾與這兩位之間的戰爭以及他們內部的騷亂走向了崩潰。我們這裡就要點一下題了,那就是希臘這個國家,從一開始就不是個「國家」。我們一般認為的希臘,應該就是那個很不規則的半島,然而事實上的希臘其實是這麼個玩意——

圖 希臘的本質,其實是在就是紅圈裡的愛琴海內部以及周邊的小島和破碎陸地,希臘文明的起源「愛奧尼亞」人就是在這裡,而希臘主著名城邦米利都、特洛伊等,其實都在現在的土耳其,也就是地中海東岸。

所以這樣的一種文明,首先必然有著很強的商業特性,因為不同島嶼的氣候、土壤差別,適應各自的作物、礦產也有所不同,橄欖、藏紅花、金銀器的交易很快的繁榮起來。而這樣一種狀態,從一開始就註定了這是一種文化圈內部的城邦集合,他們並不存在一個統一的政權,甚至就算認個老大他們都不願意,最後搞得所謂「伯羅奔尼撒」戰爭把希臘打了個元氣大傷,雖然有亞歷山大大帝暫時的統一,但是也改變不了它們各玩各的的本性。

那這麼一來,不遠處亞平寧半島(義大利)的——拉丁人,就成為後來故事的主角了。

拉丁人可以說是希臘文化的好好學生,我們也能看出,歐洲文化的燃燒,是有著很明顯從東到西的順序的。拉丁民族雖然學習希臘,但是骨子裡也有著重視戰爭、重視軍功的傳統,他們在城邦羅馬的帶領下建立「拉丁同盟」,迅速的統一了義大利半島後,開始了對地中海區域的征服,我們看一下標粗的部分,沒錯,羅馬從一開始它就是個「地中海」國家,並非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歐洲國家」,那麼說到地中海,我們來看下這個圖——

圖 地中海周邊的幾個大區塊。

其實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去看,你再看羅馬史就非常明白了,羅馬本質上其實是個「加強版的希臘」,只不過羅馬憑藉武力,把希臘文明從愛琴海擴展到了整個地中海,然而羅馬和希臘又有不同,它不想希臘只是到處撒網殖民,而是賦予了國家核心——義大利區域更高的地位進行中央集權,但本質上羅馬仍然是個商業文明,而且自己的統治範圍內有埃及、敘利亞(亞述)這樣的文明古國、希臘這樣的文化大哥,這個以地中海為中心的帝國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它的不穩定。

而且,北方的「蠻族」入侵仍然沒有停,而東邊的波斯(安息)更是成為了羅馬的「帝國殺手」,不過這時候北方蠻族凱爾特人,也要更新換代了。

圖 羅馬帝國在控制地中海後,佔領了西北邊的高盧(現法國)以及更偏遠的不列顛(現英國),而北歐蠻族日耳曼人也開始南下佔領了萊茵河東、多瑙河北的區域(上圖紅色區域)。我前面說的這些區域,都是曾經凱爾特人的地盤,但是卻因為「一文明、一蠻族」的擴張,生生的把這群哥們給擠沒了。

自此,羅馬就不得不面臨北、東兩線的武力威脅,而且諷刺的是這兩位都是他的印歐人同胞。然而你會問,是不是這兩位的威脅造成了羅馬的滅亡?其實還真不是,反倒是這兩位的存在間接造成了羅馬的統一。

究其原因,其實並不難理解,那就是羅馬內部的矛盾其實並不小,但是卻正是因為兩位強敵的持續存在,導致了羅馬可以通過持續的對外戰爭來團結內部、調整內需。所以本來以羅馬這種先天條件很難成為「帝國」的存在,卻能夠維持400多年的國祚。

那麼說到這個問題,我們就要提一下,我們經常用東方帝國的模式來思考羅馬,認為「羅馬帝國」也是個「萬世一系」的存在。羅馬從本質上就不是個「帝國」,它的名字一直叫做「元老院與羅馬人民」,也就是說羅馬的繼承製並不是父死子繼,而是名義上要經過「元老院」這個貴族議會來欽定的,往往都是皇帝收一個能力強勢力大的養子,然後讓元老院承認他為下一任皇帝。但要說羅馬沒有父死子繼那也不對,這個在「軍政府」時代是很常見的,整個羅馬帝國400來年,經歷過多次「軍政府」的專權,在對日耳曼、對波斯以及平內亂的各種將軍里,能夠當皇帝太正常不過了,所以可以說羅馬除了「五賢帝」時期,內政很多時候是不穩定的。

在繼續講羅馬之前,我們再來看下東亞和羅馬的一個最大的不同點——

圖 東亞的九宮格模式。

可以說,比起大陸西邊兩個大陸夾個大海的模式,東方顯得規整很多。它上面是乾燥的非季風區高原,東南都是大海,而大陸本身有著非常好玩的「九宮格」模式。

我們可以簡單的介紹下,那就是這個九宮格基本都是黃河、長江以及它們的幾個大支流所形成的幾塊平原地區,它們以中間的華北平原南部為核心,形成了一套中心、衛星的狀態。而且這個九宮格的北方是大片的荒漠隔壁,荒漠的北邊才是游牧區,南邊又是江南丘陵區,西邊是較晚才形成強權的青藏高原。這樣的地理狀態真可以說是一個農耕集權國家的天選之地了。

但是對於東方來說,難道就沒有西方那種外族蠻族或者是「未開化的同胞」之類的存在么?這個答案必然是肯定的,別說九宮格的西北存在著羌(和漢人同源)、戎、北邊存在阿爾泰系游牧民、南邊存在苗蠻、東邊存在東夷,就說九宮格內部——正中心的洛陽旁邊,直到春秋時代還有著名的「陸渾戎」等蠻族存在,我們看下西周早年的封國就能看得出來——

圖 西周號稱「八百諸侯」,其實那個時候逇「國」這個詞的含義本就是「城池」的含義,周無非是在充滿異族、蠻族的大地上安插了各種各樣的諸侯國來方便自己的統治,很有可能一個周朝的城池外面就有著游牧民的躍馬揚鞭。

所以我們也知道,西周的統治後來走向的衰微,正是自己這套分封體制的崩潰,諸侯不聽天子的,大夫甚至也不聽諸侯的,爭霸、攻伐四起。

但是卻正是這樣一種模式,造成了曾經較為邊緣的諸侯國,如東夷地區打魚曬鹽的齊國、西北天水一帶的放馬漢子秦國、北方和狄族通婚的晉國、南邊誰都看不上的楚國甚至東南偏遠的吳越,都陸續的成為霸主,他們在為了成為霸主的陸上,擁有著征服華夏文化圈外的諸多民族的極大動力,他們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迅速的把東西南北大片本不屬於周朝的領土給同化,成為強國,甚至「問鼎中原」,所以別看春秋混亂,但卻成了加強中央集權的一個伏筆。

那麼到了秦朝,它和我們前面說的羅馬很像,正是靠著嚴密的律法進行軍、國一體化,一切向軍功看起,以對其他諸侯國的征服來調整內部矛盾,最終越戰越勇以高強的集權姿態結束了亂世,開啟了郡縣制度的篇章。

這套制度,實在是太適合這個國家了,從秦之後的2000年歷史裡,中國的政治發展脈絡就可以看到很完整的延續性了,可以說如果沒有工業革命,類似的周期還將繼續在中國的未來延續下去。

那麼其實在這之後面臨的問題,無非就是開頭提到的那個,北方游牧民族的鞭笞了。事實證明,在之後的道路上,漢朝很快的建立了西控西域、東控遼東、朝鮮的反包圍政策,讓匈奴走向了瓦解、分裂。而羅馬直接敞開的東大門,則受到了後來黑色風暴的席捲。

然而「中國」就真的不怕游牧民的入侵了么,羅馬就真的被蠻族給攻打滅亡了么?那麼我們就要進入第二部分了。

羅馬直接滅亡的導火索,是著名的「匈人入侵」,也是被不少人腦補出來的——漢朝趕跑了匈奴,結果一波神奇的黃種人西侵打敗了歐洲東部的日耳曼哥特部,哥特人怒打羅馬,羅馬沒地方跑不說,還被匈人聯合日耳曼人胖揍一頓。日耳曼人光腳不怕穿鞋的反倒戰鬥力提升了不少,可憐了羅馬在老對手和新對手的襲擊下,逐漸走向了陌路。

剛才那一段裡面,後面其實是沒錯的。然而說漢朝「趕走」的匈奴成了匈人,確實是證據不足,一方面匈人在歐洲的出現比北匈奴西遷晚了將近200年,另外就是那個匈人的文化實在是太落後,還有把腦袋搞變形的傳統,這一點匈奴也是不存在的。

不過這兩位有一種共同點就是,他們確實都是以黃種人為主游牧民,在整個世界的歷史上。這個黃種人游牧民的戰鬥力和組織力確實強的驚人,而且我們要知道的就是,後來那些中亞的雅利安人們,也終於被來自同樣屬於阿爾泰系游牧民的中國北方的突厥人所征服,最終成為了一個神奇的種族——白種突厥人。

我們可以假定一個原因就是,東方這些游牧民生活的地方確實更為寒冷或乾燥,一旦受到寒潮影響,他們的侵略性則會變得更高,而中亞的白種游牧民則更多的在相對溫暖且充滿綠洲的區域游牧,所以一直以來他們面對阿爾泰系的游牧民就處於劣勢。

總之歐洲歷史上不止一次的受到東方來的黃種游牧民的侵襲,從最早的匈人到最後的蒙古,可以說那個門戶大開的東歐平原成為了他們最不穩定的因素。

然而你說中國雖然有諸如漢武帝一般的強人,但是漢朝卻也因為後來大地主階級的興起變得混亂起來,造成了根基不穩的東漢乃至於漢末三國,我們都以為的那個最近被吹上天的司馬家,他們建立的西晉其實僅僅有37年的國祚,就被源自南匈奴劉淵以及他的繼承者給幹掉,司馬們一屁股坐到了東吳的椅子上,五胡亂華的時代開啟。

匈奴滅亡後,他們的殘部卻迅速的被另一個阿爾泰系民族——鮮卑統一起來,鮮卑和現在的蒙古有著很深的淵源,這個民族也是在後來五胡亂華中笑到最後,佔領了漢人認為的國之根本——北方,並與南方的漢人政權對峙的。

當然,我們知道後來的大致故事就是,北魏雖然是個鮮卑人政權,卻不斷的漢化,最後搞得鮮卑上層比那些漢人士族還腐朽。不過最終還是有宇文家撥亂反正,帶著一群漢人——比如李淵的爺爺和楊堅的爸爸鬧革命,後來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中國重新復歸一統,那個出自北朝鮮卑人政權的隋唐卻最終統一了中國。

隋唐的統一,自然不僅僅是武力,而是他們逐漸梳理魏晉南北朝的亂象,扭轉國家權力的崩塌,把秦漢以來的制度,重新加工而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為的正是這個千年的帝國。

而對於歐洲來講,匈人因為過於落後,人口又太少,他們的勝利果實基本都被日耳曼人漁翁得利,日耳曼人給搖搖欲墜的羅馬來了最後一腳,歐洲竟然出現了和東方很類似的情形,那就是——

羅馬的法統戲劇性的被希臘區繼承,也就是著名的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而羅馬的本體卻被日耳曼人瓜分成了一堆小國家——

圖 東羅馬帝國是以希臘語區為核心,並統治埃及、敘利亞的國家。反倒西歐被日耳曼人瓜分,大致如上圖,尤其是曾經被匈人吊打的哥特部佔領了義大利、西班牙,匈人小弟法蘭克人佔領了高盧。

但是你認為這個就算是羅馬滅亡了,那可就完全不對了,且不說東羅馬帝國一直延續到了他們被奧斯曼突厥人徹底干趴下,就說西歐的羅馬,本質上也並沒滅亡。首先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東哥特的老大狄奧多里克是沒有動羅馬帝國的元老院的,甚至名義上還稱東羅馬為宗主,這像極了五胡亂華胡人政權和東晉名義稱臣的情形。

而且這個東哥特王國和西哥特王國,包括法蘭克王國,幾乎在幾十年的光景就被同化成了說拉丁語的民眾,這幾個日耳曼人里的先行者竟然成為了日耳曼人里最早消亡的存在,所以直到如今——義大利、西班牙、法國仍然是拉丁語區,他們語言之間的區別從某種程度也只是方言而已。

要說東方的北魏本身是鮮卑族政權,但是正如《花木蘭》里描述的一樣,他們和同屬鮮卑的北方游牧政權「柔然汗國」打的不可開交,那仇恨比和南朝大多了。那麼對於歐洲也是一樣,西歐的法蘭克王國隨著自己實力的強大,後來直接號稱繼承了羅馬的法統,和東邊尤其是北邊的日耳曼蠻子十分不對付,按理說北歐的兄弟那可是他們老家的老親戚,但是整個西歐可是把他們描述成了恐怖的野蠻入侵者——維京人。

這種文化、信仰、生產方式造成的差異,早就超過了血緣上帶來的認同,放眼世界各地的歷史,都有這樣的特性。

所以從某種程度來講,羅馬這個帽子在歐洲人看來,仍然是正統的代名詞。其實就那個五胡亂華的開創者劉淵,他就自稱繼承了蜀漢後主劉阿斗兄弟的法統,一個匈奴人把國號定成了「漢」。法蘭克帝國解體後,東邊(如今德國)的日耳曼人也逐漸開化,這群哥們在國家還沒咋形成的情況下,也自稱「神聖羅馬帝國」,實際上不過是個王子公主遍地跑,連個村都能稱王的鬆散聯邦而已。

那麼我們這麼來看,羅馬對歐洲的影響是巨大的,且不說法國、西班牙、義大利仍然是羅馬文化的直接繼承人,就說英國、德國、北歐諸國,最後也不得不大搞羅馬文化學習熱,風靡整個歐洲的羅曼式、哥特式建築,都是羅馬時期建築的變種,畢竟沒任何人想住在木頭窩棚和豬待在一起不是?(羅馬人描述日耳曼人的語句。)而如今的英語、德語,尤其是英語,它作為一個日耳曼語族的語言,卻有著一半以上的拉丁語辭彙,這也是造成你學英語感覺基礎詞和高級辭彙看起來毫無關係的重要原因。

至於為啥用拉丁語,因為人家羅馬修公共浴場的時候,日耳曼人還在射野豬啊,高級詞根本的沒有啊。

所以拉丁語直到如今,也是教會通用語,在英語興起之前,也一直都是歐洲的「普通話」,那個時候你寫個論文是不可能用本民族語言的,牛頓的名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就是拿拉丁文寫的。如今的生物分類學,更是必須使用嚴密成體系的拉丁語。

圖 拉丁文原版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拉丁名Philosophiae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不過你從這裡也能看出來,英文多少詞是山寨的拉丁語。

更何況,嚴格來講,這世界本就不存在「英文字母」、「法文字母」、「德文字母」什麼的,這些東西全部都是——拉丁字母。

當然了,還有個東方自稱繼承了東羅馬帝國法統的俄羅斯帝國,俄文字母西里爾字母屬於山寨的希臘字母,而拉丁字母本身也是希臘字母的變種。

還有,如果是法學專業,或者學過法學的人應該也知道,如今世界大多數國家包括我們中國所使用的「大陸法系」,就是羅馬法的直系子孫。(感興趣可以去了解下《查士丁尼法典》。)

總之,就算我們不說後來轟轟烈烈的文藝復興,你也應該知道,羅馬在文化角度並沒有滅亡,無論是羅馬的建築、羅馬的文字亦或是希臘、羅馬的一系列思想,甚至可以說如今歐洲的支離破碎,本身就是希臘、羅馬思想的一種「繼承」。

不過到了這裡,我們還是最後說下,東方和西方,就政治實體和文化繼承這一點的區別吧。

曾經的羅馬帝國無法回歸,日耳曼人的固有屬性確實分不開,因為這群人政治上確實比較滯後,又不願意放棄部落里老爸死了兒子瓜分領土這種習慣,這種在中國人看來不可理喻的傳統,造成了歐洲封建體系的八百諸侯。

另一方面,我們前面也看到了,以地中海沿岸以及高盧地區為主的拉丁語文明,從羅馬時代就和如今德國、北歐的日耳曼文明互不相讓,這兩個族群誰也沒法征服誰,最終造成了歐洲眾多矛盾甚至包括一戰二戰的根源。

印歐人本就是個次生文明集團,東亞華夏人走過的太多路他們沒有走過。而作為使用表音文字的這類次生文明,並沒有如中國這種,原生的農業帝國文明成體系的表意文字。這就導致本來在中國看來並不是問題的多方言甚至多語言(比如韓語、日語)的表達問題,在歐洲就會出現讀啥寫啥的致命弱點,日耳曼區和拉丁區的撕裂也就很難彌合了。

不過雖說秦的農業化的、帝國化的文明,隨著一代代的嘗試,把中央集權玩到了頂峰,延續了千年,甚至面對蒙古、女真等強悍民族的入侵也毫不畏懼的同化之,但是這一系列制度帶來的弊病的逐,卻也隱隱約約存在於元明清之後。

所以有時候我們也可以思考,是延續了「不復存在」的羅馬,並相繼出現文藝復興、工業革命的歐洲更好,還是維持了千年大國,卻不得不砥礪走向「偉大復興」的我們更好呢?

或許也沒有好與不好,但是有時候,歷史的進程就在那裡吧。

作者:安森垚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631642/answer/28612238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那麼多故宮文物,是怎樣運到台灣去的?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