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乾貨!一篇文章、九個要點,帶你看透千年書法!

乾貨!一篇文章、九個要點,帶你看透千年書法!

有人問我,中國的書法是從什麼時候才開始有的?有怎樣的發展歷程?

我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搞清楚中國書法自覺期的形成,把這個問題弄清楚了,才能知道書法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總體來講,可以分為以下9個小問題:

一、以魏晉為節點

中國書法以魏晉為節點,大致上分為兩個時間段,第一個時間段是魏晉以前的書法,第二個時期就是魏晉以後的書法。

之所以要以魏晉時期為界,是因為在魏晉時期,書法成為了一門自覺的藝術,為了一門成熟的藝術。而魏晉以前書法是不自覺時期的書法,魏晉以後是書法自覺的時期。

中國書法真正出現的時間,就是書法自覺的時間。

二、自覺地藝術

所謂自覺的藝術,就是說這個時候,人們開始有意的追求書法的書寫技巧,開始有意的在書寫上下功夫,並且有意的去進行一些比較。比方說誰寫的好,誰寫的不好這樣之類的品評。

說白了,就是把這件事當做作了藝術看待。

魏晉時期之所以能夠形成書法自覺,不僅僅是魏晉時期,玄學佛學等思想的傳播以及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覺醒與及自立,而且還與魏晉時期崇尚的一種奇怪的風氣有關,那就是品評人物。

三、人物品評的風氣

這可不是村口大媽、老太太嚼舌根那種品評,而是針對一個人的才學、行為舉止、面貌姿態進行客觀評價。不是對個人私生活的刨根問底,而是風流雅士之間的閑談。

我們都知道魏晉時期,有一本特別有意思的書,叫做世說新語,而這本書基本上就是以品評人物作為其主要的內容的,這本書把人分為了好幾種,從各個不同的方面對人物進行品評,這其中涉及到才學、修養等方面的內容,日後就逐漸形成了文學史、藝術史上一個重要的現象——批評。

四、文藝批評和文藝理論的出現

而這個批評可不是像老師教導學生那樣的批評,而是指文人雅士有意的琢磨、品味,講出其中美妙的地方、歷史淵源和文化背景,這叫批評。

這種行為,還延伸到了一個人藝術方面,比方說品評這個人的書法如何。

所以這個時候,每個人書法藝術水平的高低,就成了一個可以攀比的談資,從而在客觀上促成了中國書法的自覺、成熟。

五、萌芽時期不自覺的藝術

魏晉以前的書法,我們稱之為不自覺的藝術。之所以說它是不自覺的藝術,是因為那個時候,人們還沒有追求書法的美。沒有刻意的去追求書法技巧。

那個時候,所有的書法藝術的創作都是以實用為目的。比方說李斯創作的篆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將秦始皇的政績昭告天下,這是李斯刻石最主要的任務,而不是讓人們去欣賞李斯的小篆書法。

雖然李斯小篆在今天看來,它的藝術成就是那麼的高。但是從當時來看,它的藝術性是不被考慮的。

包括接下來許多書體的書寫都是這樣。一開始的時候,並不是為了藝術,而是之所以我們現在覺得美不可言,因為我們今天有一個藝術的眼光來看他們了,況且這些字確實具有一定的美感。

六、不被刻意塑造的天然效果

比方說,隸書和篆書這些書體,在當時的人看來,其實是一種實用性的書體,但是從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它就是一種藝術。斯的筆畫形態具有非常濃厚的藝術氣息,但是書寫這些字體的人所追求的並不是這些效果,也就是說這些藝術效果,都是無意中被達成的,而不是有意的去追求的結果。

魏晉以後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人們開始去追求自覺的藝術了,人們去開始刻意寫一些技巧高超或者說能夠顯示出他獨特書法技巧的作品。

書法藝術之所以能夠成為自覺藝術的另外一個重要的證據就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撰寫書法理論,然後探討書法技法,這在以前是很少見的。

只有書法真正的被當做了一門藝術去看待的時候,人們才有可能去進行書法理論的建設和研究。否則寫字就是寫字,跟藝術和技巧無關。

七、兩座高峰期

在魏晉以後,中國書法經歷了兩次高峰期之後逐漸衰落,但是每個時期都有各自的特色。

這兩次高峰期分別是魏晉時期和唐宋時期,而元明清三代的書法,只能算作是一個小高峰,其後的書法成就日漸衰落。

魏晉和唐宋時期應該算作是中國書法的兩座高峰期。魏晉時期,因為是中國書法開山立派的時期,許多法度的創立、規範的確定、風格的形成,對於後世的影響很大,所以在中國書法史上地位是最高的。這一時期最為著名的代表人物王羲之,是毋庸置疑的書法天才。

八、唐宋的高度和元明清的衰落

唐宋時期迎來了中國歷史上一段比較長時間的和平時期,而且隨著國家的統一,文人士大夫地位的抬升,書法開始逐漸向追求法度,追求統一過度。這一時期文學藝術高度繁榮,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書法文人化,中國書法具有越來越濃厚的文人氣息,這一時期湧現了許多著名的文人化的書法家,比方說蘇軾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明清時期以及明清以後中國書法漸漸的成為了個人的愛好。再加上開始流行的館閣體書法,極大的限制了人們的藝術創作。

館閣體成為了官方標準的手寫體,但是個人極具個性的書法藝術創作被嚴重的壓抑。所以明清兩代的書法家的書法創作漸漸成為了一種個人的興趣愛好。唐朝李世民那種舉國之力推崇羲之書法的局面不復存在。

即便是乾隆再喜歡王羲之,也絕不可能讓底下大臣和他一起共享書聖風姿,畢竟,像唐朝那樣大胸襟的朝代不是很多見。在清朝皇帝腳下當牛做馬的「奴才」,其書法成就也只能是聊以自娛罷了。

九、文人化之後小眾的愛好

所以這些書法家的書法作品展現的是個人的情思,展現的是個人的情調。這一時期書法文人化的趨勢進一步加強,比方說文徵明、徐渭、王鐸以及鄭板橋等人的書法,面目怪異,極具個人特色,就是這方面的例證。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圖片來源:趙孟頫 書《歸去來兮辭》

本文為公眾號書畫入門(shuhuarm)原創撰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入門 的精彩文章:

剛開始學書法時,是以臨帖為主嗎?為什麼呢?
寫書法,得此兩人指點,不成為書法大師都難!

TAG:書畫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