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工作細胞》這部細胞擬人番,可能要成為7月黑馬了

《工作細胞》這部細胞擬人番,可能要成為7月黑馬了

題圖 / 工作細胞

本文由ACGx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你有多久沒看過這樣令人輕鬆愉快的動畫了?

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想到,在今年7月新番動畫還沒有決出誰是「霸權番」時,很多中國的動畫觀眾反而被來自《工作細胞》(はたらく細胞)中的角色血小板「萌得一臉血」,這部動畫也因此在微博等社交網站引發了不小的話題。

迄今為止,《工作細胞》的B站評分為9.8分,豆瓣評分為9.1分,播出僅2天就登上了B站新番區的榜首。

《工作細胞》改編自清水茜原作,連載於講談社《月刊少年天狼星》(月刊少年シリウス)雜誌的同名漫畫。該作品是將人體中各種細胞進行擬人化,以白血球和紅血球為主角,並由此描繪出人體細胞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乍一看,《工作細胞》的創作思路其實非常地常規——在保留某種事物的特徵或者特性的基礎上,並將其賦予具有與人類相似的形體和生活環境。所以在《工作細胞》中,我們可以看到代號為「AE3803」的搬運工新人紅血球,她的工作就是將氧氣搬運到身體的各個角落,並將二氧化碳送回肺部。

而代號為「U-1146」,分配在中性粒細胞課的白血球,則是一位辦事認真的禁慾系帥哥形象,主要工作是負責驅逐侵入身體中的細菌和病毒。

當然,在第一集初次登場就受到不少觀眾好評的血小板,由於它相比起一般細胞的個頭較小,於是就被賦予了幼兒園或者低年級小學生的形象,日常工作是在血管受傷時集合起來封閉傷口。

此外,這些細胞工作的地點——人體器官,也被描繪成了一座巨大且充滿工業氣息的城市,37兆2千億個細胞就在這裡每天24小時不停地工作。

從《工作細胞》的實際表現上看,刨除前野智昭、花澤香菜、井上喜久子、小野大輔等豪華聲優陣容的演出加成,這部單元劇動畫在製作方面其實只能算是中規中矩。有人認為,《工作細胞》目前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高的好評,主要是勝在角色形象塑造的成功以及新穎的題材選擇上,讓觀眾用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重新認識我們自己。

實際上,通過擬人進行科普的方式,並不是《工作細胞》的首創。早在2001年,美國華納公司就曾推出過類似題材的動畫電影《終極細胞戰》,而在2008年,中國的三辰卡通也在北京協和醫院的支持下,推出了《藍貓淘氣3000問之健康特攻隊》這部動畫。這兩部作品也是不少《工作細胞》觀眾所頻繁提及的「生物學啟蒙」。

面對目前網路上圍繞《工作細胞》層出不窮的段子和同人創作,這不由得有些讓人疑惑,到底是什麼成就了這部動畫目前的高人氣呢?

答案也許很簡單。

在當今的日本新番動畫市場,可能是出於對創作團隊對作品後續商業化的考量,整個市場已經陷入了同質化、套路化的審美疲勞中,充斥著太多完全靠著人設和聲優陣容吃飯的作品。而在《工作細胞》第一集中,故事既不複雜,同時又因擬人的關係讓不少觀眾主動去科普或了解相關的生物學知識,這在成功塑造起了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以及肺炎鏈球菌人物個性的同時,還讓觀眾們感受到了非常單純的快樂。

不信你看,無論是B站、豆瓣,還是知乎、微博,幾乎所有關於《工作細胞》的評價都是「好萌好萌」、「血小板我老婆」、「我身體里存在著好多老婆」……沒有任何的爭吵與撕X,到處都充斥著平和且快樂的氣息。

對於絕大多數動漫愛好者來說,從動畫中能夠獲得快樂,恐怕才是他們「入宅坑」的最初動力,相信這也是許多創作者投身動畫行業的「原點」。但隨著如今動畫作品對商業的過度追求,對市場的過度妥協,卻讓我們與這些「原點」漸行漸遠。到底是什麼時候出現了這種現象,而你又有多久沒看過這樣令人輕鬆愉快的動畫了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CGx 的精彩文章:

FGO又來騙氪啦!這次是桌游

TAG:ACG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