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36年把幾元錢小生意做成百億買賣,身價超蘇寧張近東
排行榜上和雷軍前后座
在時尚界,有一種奢華叫低調;在商界,低調同樣是一種磨砂光澤的奢華。「龐康」這個名字,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存在:沒有百度百科,沒有個人專訪,也不在各種綜藝節目里露面。
但福布斯排行榜還是泄露了這個生於1956年的廣東人的不凡之處。福布斯近期發布的2018年中國首富排行榜中,龐康以69億美元身價排在第41位,他的前面,第40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小米科技創始人兼CEO雷軍。
龐康和雷軍的財富僅差1億美元,但他身後卻是一大波大家耳熟能詳的富豪:劉永行,農業綜合企業家;王傳福,比亞迪創始人兼董事長,新能源汽車的代表人物;張近東,蘇寧老總。
這些富豪經常上媒體頭條,舉手投足都是新聞焦點,但統統排在龐康身後(雷軍除外)。
龐康是做什麼產品呢?答案是廚房中的醬油。醬油是中國傳統調味品,有三千多年歷史,醬油生產一直是小作坊式。醬油每瓶售價一般幾元錢,地地道道的小生意樣子,但到龐康手裡,幾元錢的小生意卻做成超百億買賣,還在A股上市。
由龐康一手創造傳奇的這家上市公司叫海天味業。
2017年,海天味業營業收入145.84億元,同比增長17.0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5.31億,同比增長24.21%,凈利潤率24.2%。按雷軍和華為的說法,國產手機的凈利潤率在5%左右,海天味業的醬油是其4倍左右。
更重要的是,凈利潤規模也在節節攀升。Wind數據顯示,自2010年以來,公司營業收入每年至少以10%的速度在增長,每年的凈利潤增速也至少在13%以上。
公司調味品無論在產量和銷量上都排名行業首位。目前,僅有李錦記能勉強與之一戰。
截止7月10日收盤價,海天味業市值2062.58億,每股76.48元。
用時尚手法玩轉傳統產品
對於龐康一手締造的醬油傳奇,有分析認為緣於OPPO、vivo式的密入毛細血管的渠道布局。確實,到2016年,海天味業的渠道已覆蓋全國市場,有近30萬個終端網點,3000多家經銷商成員。
但在段馬樂諮詢看來,這不是龐康締造海天帝國的根本。
1982年,26歲的龐康出任佛山珠江醬油廠副廠長,1988年廠子改制,國退民進,龐康開始掌控經營大權。
成為舵手之後,龐康接連布下三大局。第一局,在1994年將珠海醬油廠改名為佛山海天調味品公司,讓「海天」老品牌重新面世。「海天」老品牌與醬油傳統調味品的調性合拍,用品牌歷史沉澱塑造強勢行業地位。
第二局,斥資3000萬元引進國外生產線,在醬油行業屬於第一個吃螃蟹者,脫掉小作坊的皮。擴產之後是建設全國性的營銷渠道,為「海天」由一個區域品牌蛻變為全國品牌打造「血管」系統。
前面兩局,大多數調味企業都能做到,第三局則能凸顯龐康的戰略眼光和格局。
龐康今年62歲,地地道道的50後,時尚營銷玩法卻一樣不落,最成功的就是爆品戰略。爆品戰略是互聯網手機的常見玩法,也是小米科技的看家本事,卻一樣被50後龐康玩的溜溜轉。
龐康如何玩轉爆品的呢?手法簡單但不粗暴:粉絲經濟。最初請台灣演員李立群做形象代言人,後請著名主持人汪涵。這兩人可都是家庭主婦心中的男神。
顯然,在請明星代言人方面,海天味業要比金立精明得多。金立請明星代言,明星的粉絲幾乎都不是公司的潛在客戶,結果數十億燒出去,公司被燒死了。海天味業的明星代言人,其粉絲絕大部分是公司的潛在客戶,燒出去的錢都有回報,成功打造出醬油、耗油等爆品,成為細分行業的優勢產品,而且生命周期超長,長達十餘年。活活的把小生意變成大買賣。
公司還贊助了一些有影響力的綜藝節目,例如《天籟之戰》、《非誠勿擾》、《最強大腦》等,並取得較好效果,帶動了產品的較快發展,助力營銷的轉型和推動銷售實現有質量的增長。
可以看出,龐康的玩法就是,以時尚娛樂手法推廣傳統醬油調味品,契合了當下全民娛樂的趨勢,怎麼能不做大公司業務?
62歲的龐康把傳統產品玩出新花樣,正應了一句話:沒有傳統的產品,只有傳統的思維。


TAG:段馬樂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