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太宗為何親自砸掉魏徵墓碑?真相讓人不敢相信

唐太宗為何親自砸掉魏徵墓碑?真相讓人不敢相信

唐朝貞觀十三年(639年)五月,魏徵上奏《十漸不克終疏》,列舉了李世民搜求珍玩、縱慾以勞役百姓、昵小人、疏君子、崇尚奢靡、頻事遊獵、無事興兵、使百姓疲於徭役等大問題,批評了李世民的驕滿情緒,再次提醒他慎終如始。

貞觀十六年(642年),魏徵剛死,唐太宗在史官面前非常嚴肅認真地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現在魏徵過世,我失去了一面鏡子啊。」

借貞觀十八年初東征高麗失利之機,在史官面前作懊悔狀,沉痛萬分地說:「如果魏徵還在的話,決不會讓我犯這個錯誤了。」然後下令重加賞賜,撫慰魏徵家人,讓魏徵的兒子承襲了國公的爵位。並派人去祭奠魏徵,將魏徵的碑重新立好,重塑了自己的納諫惜臣形象。

能容人納諫,是聖君的標準之一,容忍大臣們的當面指責,很有利於建立自己的正面形象。魏徵他是真的敢說,或是看穿了唐太宗的這種心理,或者是兩種情況兼而有之,我們也沒法確知他的心理活動。但總之既成的歷史事實是,魏徵和唐太宗各自扮演了進諫與納諫的完美角色,在歷史舞台上留下了一對光輝形象。

人死了,碑砸了,這些後來的事情魏徵也不知道,自然也無所謂。不過活著的李世民還是得把戲演完,事情做足。千古一帝不是那麼好乾的,好容易隨心所欲一次,之後還得自己收拾爛攤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翔小王子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周星馳的電影模仿別人就叫致敬,一些小導演的模仿就稱抄襲了呢?

TAG:飛翔小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