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佛家與道家之爭:(8)風雲再起

佛家與道家之爭:(8)風雲再起

佛家與道家之爭:(8)風雲再起

有人說知識決定命運,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對於悟空來說,他也不知道改變他的命運的是在天宮檔案館所查閱到的知識,還是他那原來性格中無法掩蓋的桀驁不遜。

從天空檔案館出來的悟空世界裡的天空色彩都好像變得不一樣了。那天正好是天宮政府對天宮眾中層幹部的年終考核談話。悟空走進張李王三人的考核小組辦公室,

張李王(主要是張李兩人)表揚了悟空一年的工作,希望他在以後的工作中再接再勵,發揮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精神,繼續發揚年輕神仙應該具備的朝氣和激情,為天宮政府的後勤保障工作做出貢獻,並作好以後到其它更重要的工作部門輪崗的準備。

佛家與道家之爭:(8)風雲再起

如此重要的場合,悟空卻集中不起精神來,看看張友人,再看看王母,想起了張友人當強盜的那些日子的那些囧事,再看看滿臉嚴肅而不失華麗的王母娘娘,卻想起了沒整容當瘟神時的尊容。悟空竟然笑場了,抱著肚皮笑得滿地打滾。

三巨頭你望我我望你,不知所以然。「哈哈……各位領導,實在對不起,哈哈……我剛才不小心吃了南極仙翁的笑笑不停丸……哈哈哈……我在新的一年一定努力工作……哈哈哈……在思想上向組織靠攏……哈哈哈!!!!」

張友人和太上老君失望的搖搖頭,揮揮走,叫悟空出去。「這隻目無領導的猴子,你們還說是可以培養的後備幹部,真不知你們是怎麼想的!」歷來對悟空不滿的王母在悟空的職務晉陞表上投了否決票。

佛家與道家之爭:(8)風雲再起

當然,悟空對這樣的結果已經無所謂了,小小的養馬場已經關不做他那顆海闊天空的心,他滿腦子都是上古三皇五帝軒轅以及自己的母親女媧的英雄事迹。他很快就不辭而別,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花果山,打起了齊天大聖的旗號。

對這樣的結果,張李二人很失望,王母很憤怒,但他們都不太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一個年輕有為的年輕公務員發生了這樣的改變。對於悟空私逃的事件的處理,天宮高層是有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是以老君為主,建議先派人進行調查和談;另一種則是王母對此類不聽調遣的下屬,派天兵天將抓回來進行嚴懲。張友人這次站在了老婆的一邊。

天宮政府派出托塔天王李靖和哪吒父子二人帶天兵天將捉拿悟空回宮。悟空與天宮的第一戰就這樣開打了。來到花果山的天兵天將們聲勢很大,戰鬥過程卻很潦草,李靖先是派了個沒什麼名頭的巨靈神出戰,只幾個回合就敗下陣來。

佛家與道家之爭:(8)風雲再起

哪吒年輕氣盛,早想和猴子過招,出馬打得很認真,與悟空戰了三十回合,基本上體現了雙方的實力,敗得在情理之中。但是作為伐魔大元帥的李靖此時的態度卻暖味,來了句「不要與他相持,罷回天宮奏明玉帝,再派天兵能將圍剿這廝」帶著天兵天將就下班收工了。

如果李靖出馬,是否能拿下悟空呢?憑武力當然是不行的,當年李靖就被自己的兒子哪吒殺得滿天亂跑,哪吒都只能與悟空戰上三十回合,李靖單憑武力出馬可能比巨靈神也好不到哪裡去。

但是大家別忘了李靖有法寶,把混世小魔王哪吒收拾得服服帖帖的法寶---玲瓏寶塔。李靖祭出玲瓏寶塔,能不能降伏悟空,當然是一個疑問。但是李靖從頭到尾就根本沒想過使出他的玲瓏寶塔。

佛家與道家之爭:(8)風雲再起

這成了後世神人這研究這段神史時的最大疑問?當初悟空大鬧天宮,眾神為何不使寶?原因其實很簡單,天宮眾神都是職位穩定拿金飯碗的高級公務員,乾和不幹一個樣。以李靖為例,出這趟公差,是上頭文件下來了,不得已而為之。悟空和他私交不算好,但在天宮的時候至少也是臉熟的朋友。

有必要真那麼認真往死里打,老謀深算的李靖沒有哪吒的那份年少爭強好勝。使用法寶,能不能收伏悟空是一回事,萬一悟空本事太厲害,打壞了怎麼辦?回去也不能向上頭報銷重新買一個,再說了有那錢還沒處買。

即使不壞,法寶的使用,肯定得造成使用磨損,珍貴原材料的消耗(比如李靖要放玲瓏寶塔里的九味真火,肯定是得消耗特殊原料),回去之後,填報的出差單上可沒這筆開支。這筆帳李靖還是算得清楚的。

佛家與道家之爭:(8)風雲再起

何況悟空不滿上層那幾個老頭子,李靖何嘗沒有怨言,自己雖然號稱是天王級的幹部,三個兒子在天宮政府卻也沒得什麼重用,哪吒要求下凡掛職重獲肉身的報告打了N次石沉大海,自己在凡間還有個小女兒(李靖此女後面還有故事),就是不給升仙名額,李靖覺得自己這個托塔天王遠不如後來上天的張天師等人風光

有事情的時候就想到我家幾父子,有好處的時候就沒俺老李家的份,這算怎麼回事。帶著這種心情出戰的李靖怎麼可能拿出看家寶貝對付悟空呢?悟空不知道,這一戰,他其實贏得很僥倖,贏在托塔天王李靖同志的出工不出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演說 的精彩文章:

天宮三巨頭:太上老君(2)
道教「四大天師」之——薩守堅

TAG:歷史演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