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菜鳥的夢想:智能骨幹網連接全世界

菜鳥的夢想:智能骨幹網連接全世界

本文經授權轉自財經天下周刊;作者:鄭亞紅

五年之約不期而至,如今一張智能物流骨幹網從國內鋪到全球甚至北極圈,八十多個全球物流合作夥伴、 231 個跨境物流倉庫,覆蓋 224 個國家和地區。在技術和網路協同的推動下,中國物流行業正在經歷新一輪裂變和重塑。菜鳥打造的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正在成為阿里巴巴全球擴張的試金石。高鐵、移動支付、智能物流骨幹網,正在成為中國貢獻給全球的三大基礎設施。

中國,是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的原點,正以層出不窮的物流創新刷新著物流體驗。

2018年6月18日,三輛新能源貨車和一輛冷鏈車開進了南京的一所校園。車最終停在了小彭面前,這是618份來自天貓的禮物。小彭通過微博抽獎從80萬人中被選中,從一個普通的大二女生變成社交網路上熱議的「天選之女」 (被天貓618選中的女孩),618個快遞在這天上午九點多送過來,鋪滿了宿舍門前的那一大片空地。

菜鳥網路的相關工作人員稱,接到訂單後,菜鳥先定位到距離小彭最近的倉庫,倉內根據演算法進行商品自動揀選、打包、裝車,這份特別的訂單從接單到配送全程僅用了40分鐘。

這樣的狂歡發生在現代社會再正常不過,它背後折射出的是中國電子商務、物流網路以及大眾消費的飛速迭進。倘若618個包裹發生在10年前,沒有人能想像到快遞公司和快遞員如何能夠將法國嬌韻詩、澳洲西冷牛排、新疆哈密瓜以及618隻皮皮蝦一天之內同時送至南京。

今天,這種分鐘級的送達,正在成為常態。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全國24小時必達」的能力被反覆驗證。

2018年6月,菜鳥將「門店發貨」模式升級,將「門店發貨」和「分鐘級配送」擴展至全國30多個省份100多個城市。菜鳥網路總裁萬霖曾表示,「過去,大家覺得物流市場上的『211』已經很快了,現在新零售下催生了一大批即時物流,都是小時級、分鐘級的送達,新物流的時代已經來臨」。

天貓618期間,僅菜鳥網路數據顯示,就有500多萬新零售配送員,1200多條骨幹運輸快線,每天225個國際貨運航班,飛行在106條國際航線,運輸了超過800萬噸商品。這場盛會被稱作是對菜鳥新物流和智能物流骨幹網的閱兵儀式。

「只有物流的基礎設施好,只有物流的骨幹網好,整個製造業才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5月最後一天,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裡召開了全球智慧物流峰會,馬雲宣布,菜鳥將全力以赴建設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來支撐整個中國未來的發展。

智能物流骨幹網並不是第一次被提起,2013年5月,菜鳥、阿里巴巴集團聯合銀泰集團、復星集團、四通一達等共同成立菜鳥,它的目標是建設「智能物流骨幹網」。這張網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要達成在國內任何地區24小時貨運必達的網路,實現物流成本佔GDP的比重降到5%以下;二是以「一帶一路」為契機,按eWTP(Electronic World Trade Platform,電子世界貿易平台)在全球範圍內實現72小時到達的全球物流網路。

「菜鳥從第一天誕生起,他的使命就不是做送貨,而是幫助快遞公司送貨,幫助物流公司更好」,馬雲說。上線第一天,馬雲就稱,菜鳥不是一家物流公司,而是一家科技公司,不僅要服務物流業,更要承擔國家、社會和世界的責任,用物流網路促進世界貿易和製造業升級。

五年之約不期而至,如今這張智能物流骨幹網從國內鋪到國外,已經聚集了八十多個全球物流合作夥伴、231個跨境物流倉庫,能夠覆蓋224個國家和地區。2018年以來,除了與莫斯科的洲際航線外,中國香港-比利時的航線也已開通,並繼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台灣地區後,開通了與澳大利亞電商專屬海運線,在全球六大城市開始布局首批世界級的貿易樞紐,菜鳥打造的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正在成為阿里巴巴全球擴張的試金石。高鐵、移動支付、智能物流骨幹網,正在成為中國貢獻給全球的三大基礎設施。

而在智能物流骨幹網的帶動下,中國物流行業和製造業正在經歷新一輪的升級和重塑。

智能物流骨幹網對接國家物流戰略

「5年前,中國幾乎沒有幾個城市能夠做到當日達,因為有了菜鳥和各位的努力,我們今天當日達、次日達覆蓋到了1500個區縣。5年前全球跨境物流的平均時效大概是70天,因為大家的努力,今天中國和主要國家的物流提速已經到了10天之內。5年前,海關的B2C的包裹通關量一年100萬個,而現在一天100萬個。5年前,快遞箱的使用還十分粗放,現在菜鳥用技術的演算法優化了箱型的匹配,一年至少可以減少7500萬個紙板箱。」

在智慧物流峰會上,馬雲的一段話總結了過去五年間中國物流行業的變化。在電子商務的倒逼下,物流運輸和配送業發展迅速,2017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超過400.6億件,同比增長28%,快遞業務收入超過4900億元。在國家郵政管理部門登記許可的快遞企業超過21000家,上市公司則有7家。

龐大的物流數據之下,效率和成本也在不斷下降。2017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之比為14.6%,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比2012年下降3.4個百分點;每萬元GDP所消耗的物流費用為1460元,比上年下降30元,比2012年下降340元。

儘管如此,14.6%的比例依然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約5個百分點,接近美國的兩倍。至於果蔬冷鏈流通率僅有20%左右,損耗率高達20%~30%,而發達國家的果蔬損耗率一般控制在5%以下。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的高級經濟師張晶稱,中國物流成本高、效率低,信息化、標準化水平不高的現象還普遍存在。當前,物流業共同面對的問題是如何更高效率、更高質量地發展物流。

馬雲的目標是,通過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要連接物流要素,把社會物流總費用佔GDP的比重降到5%以下。只有這樣,物流業才能成為製造業的利潤擔當,促進新製造升級。

2018年6月27日,國務院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深入推進「互聯網+農業」促進農村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融合發展情況彙報;部署調整運輸結構提高運輸效率,降低實體經濟物流成本。

本次會議提出了五項降低物流成本的措施,如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加快發展多式聯運,實現到達交付等「一站式」線上服務,著力解決「亂收費、亂罰款」等問題,引導和規範交通運輸領域「互聯網+」新業態公平競爭等。

「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對接了國家物流戰略,助力了物流強國建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際剛指出,中國目前是全球物流資源最大的國家,但多數資源是分散、分割的,需要互聯互通、共利共贏、大規模社會協同,構建強大、智能、綠色的國家物流系統和連接世界的全球物流體系。

當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時,必定將會掀起行業變革的浪潮。2013年菜鳥網路成立,互聯網與物流的碰撞給物流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物流行業成本高、傳播方式落後、效率低的弊端也得到極大的改善。這給物流領域帶來的是一場技術與商業模式的全新變革,從技術到金融,從基礎設施到頂層設計。這個傳統的基礎設施領域近兩年來散發出的互聯網和科技魅力越來越盛,成為電商巨頭和物流公司新的角力場。

科技巨頭的加入,讓物流領域的競爭告別早年原始的價格大戰,升級為技術和服務戰。技術、資本、產業鏈以及服務品質成為這場戰爭的中心詞,巨頭摩擦升級的同時,推動了整個物流產業鏈的重構。但與競爭相比,面對未來巨大的新物流市場,物流企業更需要緊密協同,組成一張高效的網路來應對。

就如同阿里巴巴CEO、菜鳥董事長張勇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菜鳥有點像一個湖,或者一個海,這個裡面有不同的船,你不能拿一個湖跟一條船比。水上有大大小小的船,有落地配、有幹線、有倉儲這些。核心就是水——上善若水,船能不能跑得更快、更穩、更好,關鍵在於水。」

一直堅稱不自己做物流的菜鳥,下定決心編織一張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菜鳥並不是物流企業,而是互聯網企業、是科技企業。對於這種「跨界」的合作和嘗試,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物流研究室主任謝雨蓉給出了自己的看法。謝雨蓉表示,實際上,物流領域的創新,包括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都不是在物流領域產生的,而是「建立在物流管理中理念更新和意識覺醒的基礎上」,比如JIT精益物流管理,源自於豐田汽車的準時生產制。

謝雨蓉認為,技術也會推動物流的變革,將來數字化、智能化是發展的方向,也是重要的力量,但這一切都建立在對未來經濟運行格局、生產組織方式、生活消費模式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礎上,也是建立在物流管理中理念更新和意識覺醒的基礎上。

以電子面單為例,菜鳥總裁萬霖表示最開始他們就打算以電子面單作為切入口,切進現有的存量業務,這是一項既能夠降低物流成本,節約環保,又能夠豐富業態的一項舉措。

電子面單成為物流業信息化,以及構成協同網路的重要抓手。在中國,過去因為技術手段的滯後、快遞企業和商家對接的複雜性以及平台未能發揮作用,電子面單很長時間內沒有普及開來,快遞信息散落各處,沒有形成信息高速公路。

萬霖透露,直到2014年時,電子面單的使用率僅有5%,菜鳥看到這個機會,以其為紐帶連接起商家和快遞公司,由傳統的N對N變成1對N,也就是說,「原來每一個商家要對接很多個快遞公司,現在變成商家只要跟菜鳥的平台對接一次,他就可以使用任何一個快遞公司的服務了,快遞公司只要跟菜鳥對接一次,就可以服務任何一個商家」。

現有的電子面單系統,使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複雜的數據處理,完成訂單到末端配送的全鏈路數字化。基於電子面單系統,可以進行智能分單,上馬自動化設備自動分撥,提高了物流效率。在箱型選擇方面、車輛、快遞員路徑規劃方面、倉庫選擇方面、商品部署方面,同樣使用演算法進行調度。這可以保證倉庫和商品距離消費者最近,使用最少的包材打包,快遞員和車輛能使用最快捷的路徑去完成配送,既降低物流成本又更為節能環保。

中國快遞協會副秘書長焦錚對電子面單的普及很認可,他表示過去的快遞使用五聯單,製造成本1.2元,而現在電子面單的成本僅為7分錢,「大大減量化,而且快遞的業態也更加豐富了」。

繼電子面單之後,另一個行業平台級的產品已經被打造出來——菜鳥語音助手,憑藉人工智慧技術,它能夠同一時間自動批量撥打巨量電話,幫助快遞員派件前溝通消費者,甚至能聽懂方言,準確識別消費者選擇的包裹接收點,實時反饋結果,極大提升了快遞員的工作效率。

正是這樣的技術創新,構成了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的基礎要素。進到這張網路,就可以接入技術的引擎,迸發出蓬勃動力。

搭乘智能物流骨幹網,讓物流企業飛起來

「對物流人來說,天貓雙11既是節日的『節』,也是壓力挑戰巨大的『劫』。物流人一年似乎就是為了天貓雙11這一天準備。但它也是劫,意味著壓力、挑戰、困難。但年年難過年年過,一年更比一年好。每年的雙11大促,就是五、六年後的日常訂單量。是大練兵、大團建、大提升,是物流管理的蛻變。」心怡科技COO邢琳琳曾如此說道。

作為國內最大的第三方電商物流供應鏈企業之一,心怡科技成立十四年以來見證了國內電商迅速崛起的整個過程。心怡科技與阿里和菜鳥的緣分,也正是源於電商物流嬗變之時,抽繭於2011年天貓雙11、天貓超市的一次「慘重」經歷。

2011年,淘寶已經運營8年,選擇在這一年一拆為三,淘寶商城(次年更名為天貓商城)主攻B2C業務,天貓超市則是平台的一個孵化項目。在這片藍海上,線下零售商蘇寧易購進軍線上,樂淘網CEO畢勝喊出「垂直購銷式B2C是騙局」……格局未定之時,誰都想手持倚天屠龍號令電子商務B2C的天下。

裂變隱藏在平靜之下。2011年的天貓雙11,天貓超市爆發出令所有人始料未及的力量。零點剛過,短短十幾分鐘就產生了近一個月的成交量。

問題隨之出現。當時天貓超市的配套設施在巨大的訂單增幅下沒有完全準備好,出現了包裹配送延遲的狀況。接下來天貓超市花了很長時間消化「天貓雙11」的訂單量,倉內異常忙亂,平時還能找到的貨找不到,這讓天貓超市開始思考如何全面提升倉儲服務水平。

當時心怡科技憑藉運作雅芳、安利等項目已經積累了客戶口碑,並首創出WMS(倉庫管理系統)。系統會將類似的商品訂單自動優化成一張合併裝箱單,揀貨過程會在優化放置好的過萬種商品中,動態排線和路徑優化,每一步都經過精密推算。在此機緣下,心怡科技接手了天貓超市的倉儲業務。

阿里利用演算法對訂單量進行預測,指導心怡科技倉庫的布局,甚至包括招聘員工的人數。心怡科技CEO邢琳琳記得,那時阿里曾告訴心怡科技兩三個月後訂單量會達到一個很誇張的數字,但心怡科技對此心存疑慮。

「太清晰了!」邢琳琳很感慨, 「後來事實證明,阿里預測的和真實情況幾乎差不多,這就培養出了我們的信任感,後來覺得只要阿里給我們的預測,我們一定要儘力去完成」。

接手這樣的新項目,雙方都壓力巨大。邢琳琳回憶,那段時間大家心中都懸著疑問:這個項目能做好嗎?還要不要繼續?

共同的危機感將阿里和心怡的團隊綁定得更緊密。電商時代的倉儲中心已經超過了它的字面含義,不再是純粹的倉庫,而是需要優化技術、程序和物流系統。

通過反覆的技術攻堅和溝通協作,兩個團隊最終跨過了B2C倉配物流一道里程碑式的台階。2014年天貓雙11後,張勇宣布,物流能力已經不再是天貓超市的難題了。這段與天貓攜手共戰的日子也讓心怡科技獲得了菜鳥拋來的橄欖枝。

2013年,阿里成立了「菜鳥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與平台自建物流不同,菜鳥主要充當物流網路的「大腦」,為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平台服務。

對接天貓超市業務的心怡科技成為菜鳥聯盟中的一員,從此搭上了智能物流骨幹網的快車。2014年6月,心怡科技獲得來自阿里的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阿里成為公司的第二大股東。

「心怡科技過去作為第三方物流,跟天貓超市的關係更像甲乙方,現在菜鳥是以夥伴的心態去幫助它解決問題。」菜鳥智能倉配資深專家李岩說,心怡科技之前已經沉澱了比較成熟的運營流程和團隊,菜鳥並不是強硬的賦能,更像一個外部諮詢公司,會結合心怡科技的特點,在結構組織、運營流程和技術使用上施加影響。

2017年,菜鳥提升了對天貓端預測的方法和技術,心怡科技的各個倉內也分布了智能化的運營工具,管理人員能每天以最快速度接收到天貓的單量調整。 「我們未來會專註做倉,隨著人工智慧、互聯網、物聯網的發展,單是倉的想像空間就特別大。以後,我們公司的戰略一定是要與阿里和菜鳥的發展高度趨同,這是必然的。」邢琳琳稱。

「比如說今年天貓雙11達到35000人,那麼未來發展是不是要6萬人?這顯然不對。我們在想,員工畢竟還是比較辛苦,未來還是要打造智能倉解放勞動力。」

心怡科技對科技的重視也讓菜鳥增加了對心怡科技的技術賦能。目前自動化程度很高的嘉興倉,由菜鳥投資、心怡科技和菜鳥共同管控和研發,已經實現全流程由機器人完成作業,效率提升了3倍。這些科技帶來的創新,是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上的關鍵利器。

今年天貓超市隨著業務發展快速擴倉,心怡科技承接了部分新倉,每個倉都佔地幾萬平方米。而心怡科技在1個月內就把倉開好,45天內倉庫就具備發貨能力。李岩稱,這在行業內是非常傑出的。

隨著阿里巴巴全球化業務的布局,在菜鳥的智能物流骨幹網向全球延伸的過程中,心怡科技的跨境業務也得到了發展。目前,心怡科技在全球成立17處海外運營中心,倉配網路覆蓋全國超過350個城市,全球供應鏈網路388個,管理的倉儲面積逾 180 萬平方米。日峰值訂單處理能力達2500萬件。

「我相信物流企業解決的問題越大,自身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大」,馬雲在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指出,智能物流骨幹網是菜鳥發起建立的,但它不屬於菜鳥,它屬於所有的物流公司。 「菜鳥既要自己飛,更要讓各類物流公司在菜鳥的平台上飛起來,共同去解決世界、國家、社會、行業和各個快遞員所面臨的問題。」

智能物流骨幹網為新零售打造高速公路

在物流想像力定義的事實中,新零售是最優先、最直接的一個。如果說新零售是上半身,那麼智能物流骨幹網就是下半身。

菜鳥總裁萬霖更是將新零售作為新物流的重要方向,「菜鳥作為基礎設施的提供方,為所有商家,為整個新零售大軍提供新零售解決方案」。菜鳥打造的物流骨幹網,就像是這一路路大軍的底層操作系統,UI的設計、晶元的速度、存儲的空間,直接關係到操作系統的運行,進而影響到阿里新零售八路大軍的行軍速度,甚至戰鬥的勝敗。

目前來看,經過5年的升級迭代,菜鳥這個底層操作系統已經變成一個超級系統。在中國版圖上,菜鳥的智能物流骨幹網形成了7大全國性倉配網路樞紐、協同倉儲面積峰值達3000萬平方米,當次日達覆蓋的區縣達1500個,快遞平均時效從5年前的4天到現在的2.5天,有超過3000個合作夥伴。同時,在世界版圖,菜鳥的智慧網路鋪設到224個國家和地區,跨境倉庫231個,實現秒級通關,8小時500萬單。

這個底層操作系統,因為很大,也因為協同,變得越來越流暢,而且能夠在新零售領域運行更加複雜的程序和任務。

德勤全球合伙人張天兵作為一個行業觀察者和從業者,對中國十五年來物流的變化和新物流改革深有體會。過去傳統的供應鏈以渠道和區域出發,做整體架構的供應鏈設計,「但過去五年供應鏈完全已經在用不同的方式做」,張天兵說,「現在以消費者和場景為中心,將前端市場當中分割在不同渠道中的商品庫存打通之後以最近、最快、最便利的方式交付給終端消費者,按照不同的場景去交付,打通這盤貨後,經過一段時間數據的積累和驗證,重新優化供應鏈架構」。

2017年,雀巢在快消里做的第一個一盤貨的應用,這套邏輯正如張天兵在智慧物流峰會上解釋的那樣。數據顯示,菜鳥分倉體系,雀巢跨區域送出的商品不到10%,運輸成本直接下降了40%,次日達比例提升到了60%,當日達也提升了一倍多。這些數據,反映在用戶端是:滿意度99%。

對於新物流模式的探索,雀巢(中國)有限公司大中華區供應鏈高級副總裁董明感觸頗多:首先,一站式服務可以讓雀巢更清楚貨品及其庫存的情況,包括其在全國不同的地點,這使得決策制定能力也得到提高, 「對我們來說是前所未有的益處」;其次,跟菜鳥的合作是分享物流資產的合作,這種成熟的夥伴關係讓雙方在分享技術的同時最大化地優化倉庫和庫存。

菜鳥快消&服飾供應鏈總經理崇信表示,因為智能物流骨幹網是一張開放的大網,到目前為止已經幫雀巢在全國9個倉裡邊實現在淘系裡的天貓超市、天貓旗艦店、零售通、村淘、盒馬、大潤發等所有庫存的打通。這張網像一個複雜而貫通的水系,任何一個地方的水流進來,也可以流到其他任何地方去。

雀巢和菜鳥的「一盤貨」,只是菜鳥網路這個超級底層操作系統運行的任務之一。

菜鳥和服飾商家的「全託管」,線上下單,商場發貨,最快2小時送達;天貓直送、家電數碼領域的平台供應鏈、家居家裝領域的服務到家、餐飲服務的分鐘級配送、社區小店升級的城市分銷、農村淘寶的農村分銷……以上所有,都讓整個新零售的行軍速度加快,搶佔戰爭先機。

除雀巢以外,屈臣氏、樂友、周黑鴨,正在將過去以「天」為單位的時效,縮短至分鐘和小時。在智能物流骨幹網的驅動下,消費者的需求正在這樣的物流解決方案引導下被激發出來。如今中國每天有1.3億筆包裹在中國全域流動,在城市裡很多時候末端作為代收節點,這也意味著分鐘級別配送和即時物流會在智能物流骨幹網這張大網路上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智能物流骨幹網的背後都離不開技術的創新變革。

菜鳥位於無錫的未來園區已經投入使用,是全球首個全智能化園區,它基於IoT、人工智慧、邊緣計算等技術的大規模應用, 在這裡倉儲環境的溫度、儲量變化,都可以由感測器進行實時感知,攝像頭可以自主計算,完成對車位控制、人員抽煙等危險動作識別,並主動報警。

未來園區內的無人倉同時大規模調度機器人,加快倉內作業效率,以應對中國最為複雜的電商場景。目前,菜鳥已經在江蘇、廣東、浙江、湖北、天津等多地建立了無人倉,用於提高包裹的生產效率。以在廣東的無人倉為例,原本需要幾十分鐘揀選打包好的包裹,經過無人倉作業,幾分鐘便可以完成出庫,效率翻番。

在末端派送環節,菜鳥正在使用佔地面積小但是體量更大更智能的快遞塔用於存儲包裹。菜鳥快遞塔高度超過5米,呈正八面體形,配備自動傳動系統,通過對接無人機、無人車,將實現24小時全天候無人傳送投遞,宣告最後100米開始進入無人時代。

刷臉技術則應用到自提柜上,掃一下臉就可以拿到包裹。這背後,是演算法和技術能力的支持,確保包裹和信息的安全,不像以前一樣拿包裹還需要用取件碼、掃碼那樣麻煩,不僅效率大幅提升,第一次真正做到無感取件。除此之外,菜鳥小盒等新型收包裹的工具也被研發出來,這是一款可以手機一鍵打開、容量自由伸縮、自帶攝像頭的智能硬體,可在用戶家門附近方便懸掛,佔用很小空間。

萬霖正在思考的還有智能物流骨幹網的末梢——農村物流。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村絕大多數快遞公司都送不到」,別人做不到的、難做的事,菜鳥就要考慮如何以一個更有效且高效的方式去做, 「搭一套公共的網路,每個縣開班車到每個村去,不管是誰的包裹都可以搭載同樣一套體系,這樣整個社會的效率和成本都會下降,村裡的這些消費者也能體會到更好的服務」。

智能物流骨幹網的雄心是連接全世界

4月19日,馬雲在曼谷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一個新鮮的金枕頭榴槤。這一天,阿里巴巴與泰國政府簽訂一系列協議,將於三年內為泰國銷售30億元的金枕頭榴槤。此外,還將建設智能物流系統,推動泰國水果出口中國,並開設泰國香米官方旗艦店。泰國榴槤進中國,搭乘的就是智能物流骨幹網,120小時就可以從泰國枝頭抵達中國餐桌。

全球化是菜鳥織就的智能物流骨幹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建立一條覆蓋全球的智慧物流網路,已經成為菜鳥的必達使命之一。萬霖記得,今年1月份的時候,馬雲臨時出現在菜鳥的戰略會議上,他表示自己對萬霖的團隊在全球化上有所期待。

2017年3月,馬雲在參加博鰲亞洲論壇時首次提出了eWTP(Electronic World Trade Platform,電子世界貿易平台)概念,為全球中小企業提供一切全球貿易的基礎設施,實現「全球買、全球賣、全球付、全球運、全球游」。7個月後,馬雲在雲棲大會上宣布了純電商時代將會終結,提出了新零售概念。馬雲曾表示,在幾十年內,WTO讓6萬家大型企業實現了全球化,而eWTP要幫助剩下的80%中小企業實現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產生一次更大的推動。

菜鳥72小時必達的全球智能物流骨幹網也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之中。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菜鳥發揮全球化網路優勢,推進海外倉、全球訂單履約中心、洲際航線、空港樞紐等建設,率先實現物流「一單制」,提供全球供應鏈解決方案,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開放,增強我國在國際物流規則、技術、標準話語權。

最近,菜鳥宣布了一項在全球多地建立世界級eHub(數字中樞)的計劃,首批納入考慮的地點是杭州、中國香港、吉隆坡、迪拜、莫斯科、列日(比利時)等六大城市,將為東南亞、西歐、北非、俄羅斯等地帶來物流大提速。

這六大全球eHub是全球智能物流骨幹網的核心節點。其中在杭州和莫斯科,菜鳥開通了全球首條電商專屬洲際航線,航路橫跨兩大洲,中小企業第一次擁有確定性的洲際航運線路;香港機場連續8年都是全球最大的貨運機場;吉隆坡則是阿里巴巴海外首個eWTP節點,從這裡可以覆蓋東南亞和澳大利亞及紐西蘭;迪拜機場是世界空運的中轉中心,從這裡飛行8小時,可以覆蓋全球2/3人口;比利時的列日出發300公里,可以覆蓋歐盟60%的GDP。

在布局這些世界級eHub的同時,菜鳥與各國海關合作,推動秒級通關。全球網路加上秒級通關,全球智能物流骨幹網的任督二脈正在被打通。目前在馬來西亞,菜鳥已經把過去平均一個包裹12~24小時的通關時效,提升到秒級,半年就累計節省通關時間3000萬小時。

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從提出到實施,經歷5年時間,菜鳥建成了一張覆蓋全球224個國家和地區的智慧物流網路,把中國到主要國家的跨境物流時效從平均70天提升到了10天以內。

這顯然是本土電商紅利之後的一片新藍海。據公開數據,到2020年,全球跨境B2C市場規模將達到1萬億美元。其中,中國跨境電商發展更加迅猛。阿里研究院數據則顯示,到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出口交易規模將達12萬億元,約佔中國進出口總額的37.6%。而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目前,跨境電商占外貿進出口比重大約為17%。

菜鳥打造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的決心得到了全球範圍內貿易、物流和製造業的積極響應。6月7日,菜鳥宣布與圓通速遞和中國航空合作,在香港建設一個總投資120億港元的超級eHub(數字貿易中樞)項目,這是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上的重要里程碑,說明這張富有效率的數字網路正從驅動中國,升級為驅動世界。

僅僅一周後,智能物流骨幹網建設又下重要一城。菜鳥宣布將與全球最大的國際貨運航空公司——阿聯酋貨運航空公司達成合作,將在有名的迪拜機場新建一個eHub。到目前為止,在菜鳥的全球物流骨幹網上,已有一百多家國外物流公司在進行合作。全球最大的郵政體系萬國郵聯也是菜鳥的合作方,全球最大的物流公司、快遞公司、本地化末端公司都是菜鳥的合作方。

菜鳥通過航空鏈路、洲際航線組建枝幹,加上末端的配送網路,運用菜鳥先進的技術運營能力,實現全鏈路參與骨幹網路。

「未來,全世界的產品生產出來後,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交給我們,通過全球智能物流骨幹網,我們會把它們高效地送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菜鳥總裁萬霖說。

智能物流骨幹網抵達北極

2017年年底,筆者曾前往俄羅斯看到了菜鳥智能物流骨幹網在這個國度里為當地的消費者、物流企業以及電商生態所帶來的變化和影響。

那是位於俄羅斯秋明州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首府薩列哈爾德,19歲的克里斯塔終於盼到自己的包裹,一副漂洋過海而來的中國耳機。

賣家或許不會想到,自家的耳機經歷上萬公里的行程,最終在北極圈被簽收了。這裡人口只有5萬,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坐落在北極圈裡的城市。

這個包裹來自中國鄭州,克里斯塔的包裹從中國出發直抵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然後從聖彼得堡進入俄羅斯,這是一條中國電商產品進入俄羅斯的通道之一,下單8天後克里斯塔收到了耳機。加上郵費,這副耳機一共400盧布(約45元人民幣)。即便如此,這個價格仍比當地便宜,克里斯塔曾在當地商店看到一個類似同款耳機,要800盧布。

從2016年9月至今,秋明州跨境電商包裹增加了70%,俄羅斯全國增長了43%,其中90%的增長來自速賣通。這些包裹在聖彼得堡進行分發,有的發往莫斯科,有的則通過火車發到各地。讓人意外的是,從中國到薩列哈爾德的包裹比從俄羅斯國內發出的包裹還更快抵達,通常9~15天就可以收到。

9到15天對於中國的消費者而言,在當今是無法想像的漫長。然而現實是,在2016年,克里斯塔第一次從速賣通買了一條假辮子,這條假辮子讓她等待了一個月。她可能並不清楚,在此之前的物流速度甚至比這更慢。

原本俄羅斯的物流體系相對落後,龐大而臃腫的郵政系統制約著當地人的網購體驗,菜鳥業務的暴漲更是曾讓俄羅斯的郵政徹底癱瘓。

那是在2013年3月,速賣通策划了一次大促活動。包裹從一天幾千個瞬間變成了一天17萬個。這些包裹堆積在俄羅斯海關,這讓負責物流的俄羅斯郵政無所適從,包裹的到貨時間從一個月變成了3個月。連馬雲在一次公開演講中都開始「心疼」俄羅斯的速賣通用戶。菜鳥的目標是,在全球範圍內達到72小時的物流配送服務。馬雲和菜鳥總裁萬霖都坦承,這個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全球智能物流骨幹網已經鋪開,實現目標的時間表已經在路上。

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郵局負責人史地潘諾夫說,郵政與菜鳥展開合作,來自菜鳥的包裹會有專有的條形碼,每個物流環節更為高效和透明,包裹所處的位置用戶查詢後可以一目了然。史地潘諾夫坦言,這種條形碼的技術運用之後,用戶的投訴率下降了50%。顯然,超大量的境外包裹湧入,成為當地物流技術迭代更新的動力。

通過菜鳥物流追蹤,克里斯塔可以清晰地看到包裹目前的狀態。顯然,這個電商平台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俄羅斯的電商生態,也倒逼著電商鏈條上的諸多環節改革與完善。

事實上,菜鳥進駐俄羅斯後與當地物流企業展開合作。而DPD就是合作夥伴之一,在DPD首席商務官里奧尼德·佐恩德伯格(Leonid Zondberg)看來,與菜鳥的合作帶來了更多的業務,也在改變著他們的物流生態。

「與菜鳥的合作帶來了更多業務和成功故事,正在改變我們的物流。我們有未來五年的戰略合作計劃。不僅要在莫斯科投資,也要投資地方,現在莫斯科有倉儲,以後地方也要建立 ;目前大約有 2000 個網點,菜鳥預計在未來三四年內要增長五倍,這將帶來巨大的改變。」佐恩德伯格感慨同菜鳥合作之後,這家俄羅斯最大的快遞運營商正在實現快速擴張。

2017 年,DPD和SPSR合併,成為俄羅斯最大的快遞運營商,每天處理的包裹數量大約是 16 萬個。他們處理的包裹既有從中國國內發出的,也有俄羅斯本地的。速賣通和天貓的包裹是數百萬個。

現實情況是,在 2018 年 3 月底之前,85%~90%的包裹可以在 15 天內投遞,現在這個數字已經被壓縮到 5 到 7個工作日,相比於 2016 年以前的 50 天,這個效率提升的速度非常快。現在菜鳥在莫斯科有自己的倉儲,以後還將在聖彼得堡等城市建倉。佐恩德伯格表示 :「 D P D 的 業 務 覆 蓋 歐 洲 ,希 望 能 成 為 菜 鳥 在 歐 洲 最 後一公里物流的合作夥伴。菜鳥希望能實現當日達,我們正在尋求解決方案,希望明年在莫斯科能實現。」

智能物流骨幹網的未來是提升製造業

「馬雲這次說對了」,5 月 31 日物流峰會結束後,張芸跟同行聊天時說道。她指的是馬雲的一段發言。

馬雲說,菜鳥過去五年主要在解決電商和自身行業的問題,今後必須為國家、行業、社會解決問題。中國是製造業大國,物流業不僅要自己發展,還應該成為製造業的利潤擔當。

張芸是法布勞格物流諮詢公司中國區的董事長,在企業物流和供應鏈管理上的經驗非常豐富。張芸表示,最大的物流量是製造業,中國市場物流量的80%~90%是來自製造業,這是無法忽視的最大的物流量。

同張芸有一樣看法的是魏加寧,他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原巡視員、研究員。他表示,過去的高速增長就是以GDP 為中心,高投資、高出口、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率、低效益、模仿型、不均衡的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現在提出來要高質量發展,正好相對應的是,高投資要變成巧投資,把有限的資金用在關鍵的地方。「我的理解,智能物流骨幹網建設恰恰就是巧投資的具體體現,把資金投向這裡,就可以把整個物流成本降下來,物流發展了,整個製造業的成本也降下來了,經濟就起來了。」

這也是馬云為何強調要將佔GDP的 15%的社會物流總費用降到 5% 以下。

魏加寧強調,要確保我們在新時代,在智能時代不落後,就要確保在智能化時代我們的基礎設施不落伍,物流正是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部分。

隨著現代經濟體系的建立,生產模式已經相應發生變化,也因此帶來生產端和消費端在物流需求與物流供給的升級。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物流研究室主任謝雨蓉認為,這些正是推動物流變革的內在動因。

「共建智能物流骨幹網,是一個補短板的問題。」物流專家謝雨蓉表示。在物流領域,硬體與軟體,軟體是短板;生產端與消費端,生產端是短板;空間上,鄉村相對城市是短板,國際端相對國內端是短板。謝雨蓉認為缺乏有效的物流組織和運營是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而智能物流骨幹網恰恰是打造了這樣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整合物流資源,甚至去整合生產資源,整合消費資源,在整合後能進行物流的規模化組織、高效化運行」,她認為這是建設智能物流骨幹網的意義所在。

今年1月,根據《「互聯網+」高效物流實施意見》有關工作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中央網信辦聯合委託第三方機構組織開展了首批骨幹物流信息平台試點評選工作,28家平台為首批骨幹物流信息平台試點單位。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曾透露,正在編製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推動構建國家骨幹物流基礎設施網路,發揮物流基礎設施網路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持保障作用。

「國家物流樞紐規劃和菜鳥要做的智能物流骨幹網並不矛盾」,謝雨蓉說道,「國家物流樞紐也幫助菜鳥的骨幹網整合資源,也為菜鳥的智能物流骨幹網提供公共服務,兩者是有一致性的」。

萬霖來到菜鳥4年的時間,對物流和菜鳥正在做的事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他說:「我們從電商物流這個角度切入,進而搭建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我們希望能夠影響到這個行業的基礎設施的變化,未來不僅服務物流,更要服務製造業。」

「這個和一般的創業公司不完全一樣,這也是菜鳥面對挑戰最大的地方,因為基礎設施的打造、智能物流骨幹網的搭建是非常困難,也很慢的,是需要大家來協同的。」

基礎設施的建立只有在突破閾值之後,它的效率才能夠以指數的方式爆發出來,「智能物流骨幹網怎麼快速地衝過那個閾值,創造巨大的行業價值、產業價值和社會價值,就是挑戰,就是菜鳥的夢想」,萬霖總結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物聯網觀察 的精彩文章:

面對物聯網衝擊 未來人才須掌握些什麼?
在爭議中穩步前行 LoRa中國發展勢頭強勁

TAG:全球物聯網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