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融科技和監管科技要同步發展

金融科技和監管科技要同步發展

目前金融科技領域的概念層還難以統一。概念層統一了,邏輯層和操作層才能統一。

此外,金融機構在發展金融科技過程中,要注重吸收互聯網公司的容錯機制和創新機制,而這對於傳統金融機構是一個比較難的問題。

技術引進來以後,風險沒有減少,反而是增加的,因為技術帶來的風險殺傷力更強。不能單一依靠某一種技術「現在很多會議,一討論到金融科技和區塊鏈,基本是雞同鴨講」,在狄剛看來,這個不難理解,因為各自知識背景不一樣,金融科技有其自身門檻。

此外,還要對技術有正確的認知。「現在是,有些人確確實實不相信,而另外一些人特別迷信。」狄剛指出,技術本身是中性的,同時有正作用和副作用,沒有一個完全只有正作用的技術。

對於金融機構具體業務而言,狄剛提醒,引入新技術要看場景到底適不適合,而不是為了趕技術時髦而上。「要相信它的作用但不要迷信,對技術的作用要理性、務實理解。」

金融機構在發展金融科技過程中,要注重吸收互聯網公司的容錯機制和創新機制,而這對於傳統金融機構是一個比較難的問題。

不過他也提醒要正確認識風險。技術引進來以後,風險沒有減少,而是增加的,因為之前風險的擴散效應相對不明顯,但是技術進來以後就大不同了,帶來的殺傷力更強。

「我們要完全依賴於單一技術搞某一個業務的話,其實要小心。」狄剛提醒,傳統的銀行業務,發展這麼多年一直都是混合技術,今後也不能單一依賴某一種技術。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金融科技和監管科技要同步發展。狄剛表示,監管一定是金融發展的前提和保障,如果金融科技帶來的是不可控的風險,這是不可發展的。

這種情況下,監管能力的提升面臨比較迫切的需求。狄剛認為,隨著發展深入,現場監管和非現場監管可能趨於融合。在非現場狀態下,一定程度上也能實現現場監管的效果,所以要強化技術監管、在線監管、數據監管,實現監管功能的可嵌入和可持續迭代能力。這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兩端理念」轉變非常關鍵現今,人們習慣於談顛覆。「不管是金融科技還是各種技術出來以後,大家更多是強調它的顛覆性作用,實際上我覺得更多要談怎樣繼承式發展,尤其是對金融機構而言。」狄剛認為。

金融機構和互聯網、高科技公司合作已是趨勢,甚至有些金融機構還沒想明白到底為什麼如此,但是在羊群效應下,大家都爭前恐後。狄剛指出,在合作的過程中,對外部力量要依靠而不能依賴。要辨別自己的優勢,同時要識別自己的短板。

金融相對技術而言,它的專業性、複雜性、風險性決定了其具有非常高的門檻。從這個角度來看,在金融科技上,傳統的金融機構比科技公司更具有優勢。「實際上,一些銀行機構妄自菲薄其實沒有必要。」傳統金融機構的網銀很早就搬到互聯網上了,金融機構這幾年發生的變化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其能力是非常強的。

金融機構和外部合作,一定要考慮到自身優勢,進行繼承式的發展,不能把自身老本錢丟掉。

如今眾多金融機構和外部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部分機構認為通過花錢解決是最簡單的方式。但由外部能力變成自我能力,不是一個花錢就能解決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在理念、戰略、組織架構、流程包括具體任務,以及人才儲備、資源投入等都要發生一些根本性的變化。「而不是把『發展金融科技』掛在牆上,掛在口頭上。要真正發生一些變化,才能夠實現我們真正的轉型,結合我們自身的需求來逐漸進行改良和迭代。」

對於外部能力轉化為自我能力的過程,提出「兩端理念」,即領導的理念和一線員工的理念的轉變。「領導口號喊得很好,但實際落到一線業務部門,基層員工對傳統業務很熟練,而面對新技術成了難題。」「兩端理念」轉變對體制機制的轉化非常關鍵,是把外部能力轉為自身能力的重要前提。

來自: 每日經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誠致遠交融天下 的精彩文章:

TAG:金誠致遠交融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