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匠人的起源:中西差異和一些難解之謎

匠人的起源:中西差異和一些難解之謎

原標題:匠人的起源:中西差異和一些難解之謎


匠人,以製作器物而謀生存的人。人類從最初荒野求生中學會製造工具,一些人由於天賦或傳承成為了專門製造工具的人,就是最初的匠人。這些能工巧匠通過雙手感知和推動著歷史發展,不管中國,還是西方,後人都將他們傳頌成了神話故事中的人物。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和西方的匠人逐漸走向了不同的路。


中國:利於人謂之巧

百工,是中國古代對匠人的稱呼。《考工記》是中國最早的專門記載手工藝技術的文獻。該書編撰於春秋末至戰國初,為齊國官書,作者是稷下學宮的學者。西漢時期,將《考工記》作為《冬官》篇補入《周禮》。《考工記》記載:審曲面勢,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工匠根據五材(石、土、木、金、革)的形狀和屬性,結合實際需要進行處理,製作成可供使用的器物。隨著中國古代集權社會的發展,匠人在社會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是依然有大量的典籍記載了中國古代匠人的工藝水平,其中以《天工開物》最為著名,被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考工記》記載:有虞氏上陶,夏後氏上匠,殷人上梓,周人上輿。也可以認為遠古時期的部落領袖都是優秀的匠人,距今4000多年前夏王朝初期的奚仲正是由於發明了馬車而受封於薛。奚仲造車的故事由於年代過於久遠,已不可考證,中華民族認可的木匠祖師魯班卻是有許多史籍記載,他與墨子鬥法的故事也被許多典籍記載了下來。


魯班,姓公輸,名班,春秋時期魯國人,我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能工巧匠。他出生在工匠世家,從小就參加了許多土木工程。在大量的實踐過程中,他發明了鋸、刨子、鑽、曲尺和墨斗等手工工具。除了建築工程中使用的工具,魯班還發明了雲梯等戰爭工具。由於魯班高超的建築技巧和實用的發明,後世尊魯班為木匠和建築匠的祖師,更將記載建築技術的書籍命名為《魯班經》。現在,魯班獎成為中國優質工程的最重要獎項之一。世人皆知魯班為木匠祖師,卻忽略了同時期的另一個巨匠——墨子。


墨子,姓墨,名翟,與魯班生活在同一時期的魯國。墨子出身微賤,先學儒家,後因不滿其繁瑣的禮儀和華而不實的思想,自創墨家學說,併產生了很大影響,在當時與儒學並稱為顯學。墨子是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位以實踐著稱的科學家。《墨子》中記載了豐富的力學、光學和聲學知識,這些知識使墨子成為了一個木匠和發明家。生活在同一時期和同一個地方的兩個偉大木匠終於相遇了,相遇即鬥法。

止楚攻宋是墨子和魯班鬥法的一個事迹,在《墨子·公輸》中有記載。善於發明的魯班為強大的楚國製造了攻城利器——雲梯,楚國打算利用這一新式武器拿鄰近的宋國開刀。祖籍宋國的墨子聽說後,秉持著兼愛、非攻的信念,從魯國日夜兼程,跋涉十個晝夜,終於到達楚國都城郢,見到了魯班。


墨子首先勸魯班不要攻擊宋國,魯班借口已經答應了楚王,不好更改。於是,墨子求見楚王,對他講非攻的道理,但是楚王自恃有魯班的雲梯,一定要攻取宋國。墨子無奈,於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次沙盤推演展開。


墨子作為守城一方,利用腰帶為城牆,木片為器械。魯班模擬雲梯,連續九次架設變更攻城器械,均不能攻破城池。最終,魯班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墨子的守城工具有餘。魯班不甘心失敗,對墨子說:我知道怎麼攻進城去,但是我不說。墨子也說:我知道你怎樣才能攻進城去,我也不說。回過頭來對楚王說:魯班的意思是,只要殺了我,就可以攻破宋城。但是,我有禽滑厘等弟子三百多人,已經掌握了我守城的技巧和機械。於是,楚王放棄了攻打宋國的計劃。


魯班和墨子的這次交鋒以墨子勝利而告終,魯迅曾經將這個故事改編成小說《非攻》,收進《故事新編》中。在《墨子·魯問》及《韓非·外儲說》中記載了魯班和墨子的另外兩次鬥法。


春秋時期的楚越之爭,因南方水道,不利車馬,就採取舟戰的形式。楚國順流而下,利可進,不利難退;越國逆流,利則進,不利速退。魯班到楚國後,為楚國發明了鉤、鑲等裝備戰船。交戰中,越國船退則用鉤勾住,船進就用鑲推開,楚國憑藉優勢多次戰勝越國。魯班向墨子炫耀自己的工藝技巧,墨子則向他闡述以為鉤、鑲而達到非攻的意義,魯班慚愧不如。

魯班後來用竹子削成一隻鵲,在天上連續飛了三天。墨子做木鳶,三年才成功,飛了一天就落下來了。魯班向墨子炫耀自己的竹鵲,墨子卻辯解稱,魯班的竹鵲不如匠人做的車轄。匠人用三寸木頭一會兒就能做成車轄,還可以承擔五十石重量,利於人謂之巧,不利於人謂之拙。可知,墨子的判斷標準為實用性。此事成為荀子批判墨子的論據之一,認為他蔽於用而不知文,沉迷於實用主義,而不知文教精神。到了西漢,儒家獨尊,墨家不再是顯學,隨之邊緣化的是墨家所推崇的實用科技。endprint

此後,中國古代匠人們逐漸分化為兩種,一種是具有高超技藝為王室和政府服務的官匠,另一種就是民間器物製造者的民匠,這些民間匠人逐漸發展成為了古代手工業的主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葉夫心語 的精彩文章:

TAG:葉夫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