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葯神》刷屏,但你知道它背後的故事嗎?
這幾天被《我不是葯神》刷屏了,很多人都把這部片子稱為今年最好的國產片之一。
是不是最好的我不知道,但它確實是我今年看過的國產片里最動容的一部了。
在電影的開場,徐崢飾演的程勇,並不是一個什麼好貨色。
邋裡邋遢、賣印度神油、交不起房租、付不起父親手術費、還和老婆離異,是一個中年失意的市井小民,日子過得頹廢又失意。
直到他遇見了呂受益——一個慢粒白血病患者。
因為支付不起4萬一盒的正版葯,他找到了程勇,讓他走私一種印度仿製葯,它和正版葯療效相同,但價格卻只要五千。
出於不同的目的,程勇,呂受益等四個病友,一起走上了走私藥品的道路。
程勇賣的仿製葯給無數患者帶來了希望,他們都把當他成了救世主,但程勇知道,自己從來不是為了做什麼好人善事。
賣葯讓他賺足了鈔票,但也讓他隨時面臨著至少8年以上的牢獄之災。
在面對其他藥販的威脅時他退縮了,程勇把葯的代理權讓給了一個臭名昭著的商人張長林,這也讓他和幾個病友不歡而散。
等他再次見到呂受益時,他才知道,張長林把葯價抬高到了兩萬,讓很多病人負擔不起葯價,包括呂受益在內很多病人飽受病痛,這也直接導致了後來呂受益的死亡,並再次改變了程勇的人生——重新賣起了葯。
這次,他不是為了賺錢,為了讓更多的病友能吃上藥,他用自己的錢去倒貼走私。
整部電影中有很多讓人感動的鏡頭,我印象比較深的一幕,是警察把一些白血病病人帶到局裡,試圖查清走私葯來源時,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太太抓著警察,懇切地哀求道:「我求求你,別抓那個藥販子了。」
她說,吃了三年正版葯,房子沒了,家人也拖垮了。他賣給我們的印度葯才500一盒,他是真沒掙錢,是不是假藥我們不知道啊?你要是抓了他,我們就得等死啊。
「誰家還沒個病人?你們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絕症不可怕,絕望才是最可怕的。
程勇是葯神嗎?
對於苦苦掙扎的病人來說,「能救贖我的,給我帶來了生的希望的人,我就要奉你為神。」
從一個為了擺脫生活困境的商人,到用自己的錢為病友補貼進葯,這部電影確實是用一種浪漫英雄主義,把程勇的角色「神化」了。
和電影不同的是,現實中程勇的原型——陸勇,其實也是一個慢粒白血病患者。
陸勇在患病前,已經是一間工廠的小老闆。
在他得病以後,也曾服用過兩年的正版藥片,但家境殷實也抵不過高昂的葯價,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他得知了印度的仿製葯。
通過仿製葯說明書上的聯繫方式,懂得英語的陸勇和印度藥廠獲得了聯繫,並且開始直接從藥廠買葯。試吃了一個月後,陸勇的各項指標正常,他覺得藥效不錯,於是向病友們介紹了這種葯。
在長達9年的時間裡,陸勇幫助眾多病友翻譯、聯繫、填寫單據和購買藥品,且不從中獲利。
但跨國購買藥品支付程序繁雜,還有一定風險,後來陸勇不得不用網上購買來的銀行卡,吸納病友的買葯資金。
但用了不過三個月,他就因為涉嫌通過網路實施妨害信用卡管理犯罪、銷售假藥罪,而被警察抓捕了。
電影里的程勇因為想擺脫生活困境而開始賣葯,因為見證了生死而開始行善。
但現實的陸勇沒有電影里那種小市民的不堪,也沒有歷經轉變的正義凜然。
他一開始做這些,就只是想讓大家一起活著。
「我只是想活下來,犯了什麼罪」
電影里,販賣假藥的張長林在被抓前,勸解程勇放棄幫助那些買不起葯的病友,他說了這麼一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或許吧,窮人是救不完的,但,窮人就該死嗎?
電影里那些患者因為付不起藥費一個接一個死去,現實遠比電影無情和慘烈,葯沒了,命就真的沒了,陸勇幫的是病友,幫的也是自己。
在電影的結尾,程勇雖然被判了五年的刑罰,但也得獲得了減刑和提前釋放。
現實中,因為無數病友的情願,陸勇在被抓捕了139天後當庭釋放了。
這看似是一個美好的結局,甚至是電影為了劇情的需要刻意設置了一些起伏。
只是當我們回過頭來重新想一想,他真的該被定罪嗎?
在南方都市報的一篇採訪里提到:
「藥品真假與否,銷售是否有罪,不是看藥品本身,而是看有沒有經過政府部門的批准,這樣一來,你就弄不明白這法律到底是意在保護受害者,還是要不惜製造受害者以保護政府部門的審批權?」
這讓我想起了一部電影《達拉斯買傢俱樂部》。
男主角羅恩身患艾滋,而當時醫院提供的試驗性藥物只能提供給極少數患者,羅恩不在其中。
為了活下去,羅恩開始研究各種抗艾處方和替代療法,甚至走私來自世界各地未經批准的藥物。經過試驗之後,他的生命遠比預期的長。
於是在一個醫生和病友的幫助下,他成立了一個地下組織,用「非常規療法」幫助更多人治療艾滋。
儘管他的治療讓很多人活了下來,但他的這個舉動依然受到了美國葯管局和藥商的阻撓和施壓。
美國有美國的法律,中國有中國的法律,我們無論在哪個國度都必須遵從這個國家的法律,這是無法迴避的。
一旦你犯法了,就會被依法定罪,即便你認為你做的好事。
羅恩和陸勇的共同之處在於,為了幫助自己和別人活下去,而被定罪。
也許,對於我們來說,他們是英雄。對於病友來說,他們是葯神。對於他自己來說:
「我不是葯神,不過是一個想活下來的普通人罷了。」
我想,這才是這部電影取名為《我不是葯神》的真正含義。
電影你們自己去看,我就不給你們劇透了,今天我想跟你們聊的是它背後的故事。
《我不是葯神》由曾經轟動一時的「陸勇案」真實事件改編。
陸勇家住江蘇無錫,是一家針織外貿廠的老闆,本來家境殷實,但在2002年他被確診為慢粒白血病後,一切都變了。
「怎麼從醫院回家的都不記得了,整晚無法入眠,就想著還能有多長時間(活)。」
醫生說,他的壽命還剩三年,建議他做骨髓移植。
可配型哪那麼容易找,陸勇只能先吃著葯穩定病情。
最開始,他吃的是瑞士製藥公司生產的格列衛,這藥效果特別好,但有一個弊端,太貴!
一盒就要23500元,只能吃一個月,對於白血病群體來說,一年下來就要花幾十萬,可以說是天價了。
有病人說,「(它)就像吸毒,錢完了,人也就走了」,很多人為了續命一夜致貧。
陸勇硬著頭皮吃了兩年,在這期間,治療費、檢查費、藥費加一起,就花了近70萬元,以他的家境也撐不住了。
一天,陸勇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有個外國白血病患者,買到了印度的「格列衛」仿製葯,一盒才三千塊錢。
陸勇託人買了葯,準備回家試試。
令他驚喜的是,等他換完葯,幾個月後再去醫院檢查時,發現各項指標都正常!
低價就能買到葯治病,他趕緊把這個好消息分享到群里。
群里的寧波病友孫歌,花了大筆藥費買瑞士格列衛,家裡已經沒錢了,等他買到陸勇說的印度葯時,還是因病情太重走了。
陸勇感嘆,「人沒了,頭像再也不亮了。」
他明白必須儘早吃藥,否則病情急變就難救回來了。
道理是這樣,但實際上,買印度葯的手續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印度公司為了躲避銀行政策,經常更換賬戶,而且很多病友英語不好,連購買流程都看不懂,就更別說買葯了。
為此,陸勇無償幫助網友翻譯、填寫單據,當時名氣大到圈裡人沒有不知道他的。
幾年過後,印度葯的價錢越來越便宜,已經降到了200元一盒。
不僅買葯的病友越來越多,印度藥廠也看準了國內市場,找到了陸勇。
他們請陸勇辦一個銀行賬號,用於搜集他們公司向中國銷售藥物的資金。
陸勇怕代買印度葯,別人會說他收手續費,就找了兩名患者的銀行賬戶收款。
但這個時候,新聞曝出很多買賣印度格列衛入罪的消息,這些患者也不願意提供賬戶了。
陸勇想不出別的辦法,只好在2013年的時候,花了五百塊錢,在網上買了三套銀行卡信息,用了一張能激活的來收賬。
可沒過幾個月就出事了。
幾個便衣警察找上了陸勇,說他犯了法,要帶他走。
警方給出的理由是,陸勇用了別人信息的銀行卡,不得不讓人懷疑,是不是在背後做違法的事兒。
陸勇幫白血病人買葯的事兒被發現了,警察知道陸勇善良,但這種行為就是犯法,他們也很無奈。
而且最嚴重的是,印度葯在國內沒有專利,屬於假藥。
陸勇的卡上,還有病友打進去的300萬塊錢,他的行為就相當於賣假藥了。
於是,陸勇被檢察院以「 妨害信用卡管理、銷售假藥罪」提起公訴,面臨著牢獄之災。
聽到這個消息,白血病患者們炸了!
在他們眼中,陸勇是個正直、樂於幫助別人的人,如果不是為了幫大家買葯,他也不會被抓。
而且陸勇一旦出意外,他們的救命葯就沒有了。
梁英在前幾年確診了白血病,她每個月只有一千多塊錢的退休金,瑞士葯負擔不起,只能靠陸勇的印度葯維持。
當記者問她,知不知道自己買的葯是假貨時,她回答知道,但這都是為了活命。
這些病友聯合起來,發起請願書,請求檢察院撤銷公訴,判陸勇無罪。
畢竟陸勇自己是白血病患者,也沒利用代購藥品獲利。
千名白血病患者聯名寫的信,送到了司法機關。
最終,法院在多方考慮後,還是把陸勇無罪釋放了。
電影中,主角程勇被白血病患者稱為葯神,現實中,陸勇不僅是葯神,也是主流媒體報道中的葯俠。
電影看完,我流淚了,為陸勇,為徐崢,也為中國電影。
出了電影院,我一直在琢磨,總覺得有股江湖氣在裡頭,說不清道不明的,像喝了口特別棒的酒,睡著了都在咂巴嘴品著味兒。
他們都梳著不整齊的頭髮,皮膚憔悴暗淡毛孔粗大,衣裳單調樣式也不好看,可他們都閃著光啊。
片子最後王傳君站在那兒的時候,我沒忍住哭了,黃毛為保程勇瘋了一樣開車的時候,我沒忍住哭了,最後得知程勇被提前釋放,我卻笑了。
百感交集。
片子里最難忘的一句詞是「 這世上最大的病,是窮病 」 。
可再窮,他們都在用自己很無力的一個微笑,在人性的最邊緣,閃著最好看的人性之光。
……
寶典哥
內涵搞笑,請自覺投入你的節操!
關注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記得分享朋友圈哦!
- 謝謝你,看到了最後 -
- 精品推薦,你絕對不能錯過的微信號 -
實用心理學


※19歲遭猥褻女孩跳樓: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
※難得一見的好文,令人深思
TAG:實用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