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一艾灸就上火,說明身體堵了!這樣艾灸,火氣蹭蹭趕出去!

一艾灸就上火,說明身體堵了!這樣艾灸,火氣蹭蹭趕出去!

最近有灸友反映,一艾灸就上火,問這是為什麼?一艾灸就上火,說明身體堵了!體內病邪盤踞,堵住了陽氣通行的經絡,而陽氣得不到疏導和傳輸,就會出現類似上火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堅持艾灸,祛除病邪,疏導陽氣。

一、這些人群灸後易上火

1、上熱下寒中氣虛

上熱:有上火的表現;

下寒:畏寒,手腳冰涼,特別是腳;

中氣虛:脾胃差,消化吸收差。

2、氣血兩虛

氣血嚴重不足,稍微運動就累。

二、「上火」癥狀大盤點

1、心火

夏季多發,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覆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2、肺火

主要表現為乾咳少痰、痰中帶血、咽疼音啞、潮熱盜汗等。

3、胃火

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干硬、舌苔黃膩。

4、肝火

我們常稱一些情緒容易激動的人為「肝火大」。其實,一般俗稱為「肝火大」的體質還有下列癥狀:口乾舌燥、口苦、口臭、頭痛、頭暈、眼乾、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舌苔增厚等。

5、腎火

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發脫齒搖、睡眠不安、五心煩熱、形體消瘦、腰腿酸痛等。

三、艾灸上火後如何應對?

1、控制灸溫

降低艾灸溫度,使用艾灸儀的話可將溫度調低,採用懸灸的話可離皮膚更遠點;減少艾灸的時間,比如原來每穴灸20分鐘,那麼現在就灸15分鐘。

2、刺激「降火穴」

降火穴下文會詳細介紹,並且,除了艾灸的刺激方式,按摩、刮痧、拔罐也是可的。

3、引火下行

上半身部位的穴位少灸,然後八髎、足三里、湧泉從上到下艾灸,打通中間的障礙並引火下行,尤其是多灸腿部。

4、灸後適量喝點熱水

灸後1小時可喝杯熱水,還可取麥冬、熟地適量各約15g煮水,灸前喝100毫升。不過,原則上不渴不喝。

5、注意飲食

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少吃辛辣煎炸等熱性食品。

四、人體藏有「降火穴」!

上火其實就是人體陰陽失衡後出現的內熱證候,具體癥狀如眼睛紅腫、口角糜爛、尿黃、牙痛、咽喉痛等,在夏季炎熱時節及連綿濕熱天氣時更易發生。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我們人體就藏有「降火穴」——就是指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作用的穴位,一般用於調理熱病高熱、臟腑鬱熱、痛腫瘡毒等各種里熱證。在這些穴位上按摩、拔罐、刮痧、艾灸,可達到平衡陰陽、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

清心熱穴:小海、曲澤

清肺熱穴:尺澤、魚際

清腸胃熱穴:曲池、合谷、內庭

清肝膽熱穴:陽陵泉、太沖、行間。

清三焦熱穴:外關、支溝

清熱解毒穴:耳尖、八邪、八風、湧泉穴

五、灸後上火,重灸關元

針對「灸後上火」,大多數人的辦法都是引火下行,主要通過灸下焦及腿上的穴位來引火,也有人用熱水泡腳的方式引火,腿部暖了,經絡通了,上焦的火就下來了。

不過,國醫大師王正龍認為:「灸後上火」是艾灸後陰邪即將散盡的表現,不必急於引火下行,應該一鼓作氣,重灸關元穴(建議同時艾灸中脘穴,加快驅除陰邪的速度)。

關元穴為元陰元陽之氣閉藏之門戶,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處,是統攝元氣之所。艾灸關元穴能使命門真火充盛,真元得以激發,寒邪得以祛除。人體非常聰明,體內陰陽的升降有其固定規律,元氣充足了,陰陽就會規律運行,該升則升,該降則降,根本就不必人為調動。就是說,等寒邪祛除、元氣得到補充,真元就會恢復「藏而不泄」的功能,將散在外面的熱量收回來,上火的癥狀就會自行消失,根本用不著引火下行。

縱觀全文:針對「灸後上火」,如果難以忍受,可暫停幾天或減少灸量待整個身體逐漸適應接受艾火灸療的過程,可有效緩解上火癥狀。單純灸降火穴,雖能緩解一時內火但可能影響之前的艾灸效果,甚至有可能相當於做了「無用功」;如果可忍受,建議快馬加鞭,重灸關元穴(建議同時艾灸中脘穴),雖然短期內上火癥狀仍然存在,但它是從根本上解決上火問題,堅持即可。

註:重灸關元穴也應注意時間,以20分鐘左右為宜,不宜過長。

最後要說的是:最上乘的去火方法還是清淡飲食以及寧靜清心,正所謂心靜自然涼,只有心如止水,才能真正的壓下滿身的火氣!處於淡泊寧靜的狀態,縱然火燒眉頭也不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匠心居 的精彩文章:

濕氣是怎樣煉成的?一圖秒懂!
子宮肌瘤越灸越大?別因為這幾大常見誤區,讓艾灸「背黑鍋」!

TAG:艾灸匠心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