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帝事件後續:總公司開會慶功 經銷商閉門封倉員工生計無依
由華帝「法國隊奪冠全額退款」引發的一系列事件,後續相當詭異。近期爆出華帝經銷商失聯引發外界對華帝財務狀況的質疑,華帝股份和京津地區華帝公司給出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圖片來源於網路)
華帝股份方面,他們今日召開了主題為「逆市見非凡」的營銷總部2018上半年總結暨下半年規劃會。會上,華帝在全國市場氣勢如虹,大型連鎖渠道銷售額大型連鎖渠道銷售額上看,建材渠道的銷售額完成率均超過全年任務的50%,家裝渠道在全面布局中,預計年銷售突破3億元。在總結會上,華帝股份副總裁韓偉表示,華帝對市場信心十足,會繼續深化營銷改革。
然而在之前出事的經銷商方面,情景截然不同。根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的調查,華帝在京津地區的所有產品已經停售,售後等服務皆已中止,部分消費者交付貨款卻無法提貨。員工也正為工作和生計擔憂,能否按時發放工資和繳納社保,目前尚未可知。
7月9日,3、40名門店促銷員、配送員集結一起,來公司諮詢「具體說法」,一方面是討論工資問題,另一方面是消費者在無法提貨,等待售後的情況下,越來越多將怒火灑向門店員工,他們來向公司施壓。
業內人士表示:「從華帝自身的品牌建設來講,華帝股份目前的做法確實欠妥,雖然主庫被查封,但其實分庫還有一些產品,華帝完全可派人把消費者已經付款的商品處理掉,不儘快解決送貨問題,這件事後面可能會越鬧越大。」
法律人士表示,華帝封了庫存,是想要優先自己的債權不受損,但也要看是否有擔保(所謂的擔保,即當初華帝如果和一級代理商之間簽的協議如果有一個條款叫『所有權保留條款』)。假定華帝有這個條款的話,倉庫里保全的貨品,理論上優先屬於華帝。
如果華帝對經銷商債權沒有擔保,從員工的角度來講,可以去申請公司破產,在破產的前提下,如果華帝對經銷商債權是沒有擔保的,一旦進入破產程序以後,還債的順序是:先還國家稅收,然後還員工的工資,之後才是其他債務。
在華帝股份分割責任的過程中,更多的負面效應已經開始發酵。7月2日,蘇寧發布《關於廚衛華帝事件終端指導書》表示,「將停止銷售所有該供應商下的任何商品,顧客選購,轉型其他品牌。但嚴禁門店做任何『停售』等相關布展,銷售恢復時間,可另行通知。」
據了解,問題的關鍵在於京津華帝法人代表王偉的債務問題。據悉,王偉參與了華帝股份新任董事長潘葉江上任初主推的華帝櫥櫃項目,然而此項目經營狀況並不好,以至於王偉虧損甚巨。據《國際金融報》報道,京津華帝公司在1年半內,向珠海中信銀行和南粵銀行借款4100多萬元,向蘇寧金融貸款460萬元。此外,王偉還在京津員工中籌資2000萬左右。除此以外,王偉還有來自華帝股份方面的7000萬賒賬。
目前,被傳失聯的王偉已在幾天之前被聯繫到,因身體原因目前正在天津一家醫院進行治療。華帝京津公司和華帝股份之間,最終將如何處理事件,仍然有待觀察。


※傳媒業競購大戰掀「買買買」熱潮 半年已創下2.5萬億美元交易額新紀錄
※安永:2017年歐洲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創紀錄 英國是最受歡迎的投資地
TAG:前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