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時日軍費盡心機攔截我方情報,破譯出來後字字認識卻不知何意

二戰時日軍費盡心機攔截我方情報,破譯出來後字字認識卻不知何意

漢語對於中國人來講,不僅僅是一門簡簡單單的語言,而且是整個中華民族民族自豪感的一部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其數千年來傳承不絕,隨飽經風霜多次變動,但是根骨不移形神猶在,生活在今天的你我可以讀懂兩千多年前的楚辭漢賦,而不像西方几乎已經失傳的古拉丁語,只有「道行」高深的學者才能略知一二。而另一方面就是因為中國地大物博,方言眾多,慣縱南北的神州大地上使用著各式各樣的方言,同一輛列車上的兩位同胞竟然有可能聽不懂對方講的話,只因為他們一個來自嶺南,一位來自東北。

方言是漢語的一大魅力之一,不同於英語體系下的方言僅僅是口音的變動,漢語中的方言可謂天差地別,例如閩南語和不遠的粵語近乎是兩個體系。而這種多樣化的魅力除了令漢語豐富多彩之外更是有著令人意想不到的功效。

說這功效就要提起那場八十多年前那場激烈的抗日戰爭了。當時,日軍侵華,華北淪陷,中原大地淪為焦土,政府前往西南避難。但在中國軍民頑強不屈的抵抗之下,日本鯨吞中國的三個月亡華之策並未奏效,日本軍隊被中國人拖進了僵持的泥潭。一時間進退不得。而日軍為了打破這種尷尬的僵持局面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從轟炸到清掃用了個遍,而在此之中,情報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畢竟,整個軍事策略的部署與執行都需要依憑軍事情報予以支持,很多時候,情報的收集工作甚至能夠影響一場戰役的結果。

而在二戰時,軍事情報的主要傳遞手段是電台,天空中看不見的網路里來往流通的是軍事力量的部署,反攻計劃的執行。電離層中的硝煙決定著地面戰場的瞬息萬變。日軍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用以截取中國軍隊的電報內容以獲取其軍事情報。而我們都知道,軍方電台所傳遞的信息都是加密過後的,日軍在花費巨大代價之後成功破譯了中國軍隊西南方向的軍方電台,截取了許多事關重大的緊密情報,日軍本以為可以藉此對中國的大後方軍事行動進行洞悉,從而徹底摧毀中國人民的反抗。但是,當破譯完成的情報被送到日軍情報解讀部門的人的手中之時,那些為了解讀情報而費盡心思請來的「中國通」們,竟然無法理解其中想要表達的意思!

電台情報一般都不會太長,而就這麼短短几行信息,白紙黑字的端到這些情報人員面前,這些自詡「中國通」的日本人竟然完全無法看懂。明明其中每一個字都是那麼的熟悉,可是拼湊在一起卻好似亂碼一般不成章法。日軍情報機構甚至一度懷疑是破譯工作有誤,問題出在密碼的破譯上,可是依照手中已經掌握的信息,這批被截獲破譯的情報完全無誤。為此,一群日軍情報工作者徹夜難眠想要從這些文字之中為自己的侵略行為謀得先機,可最終也無功而返。

這就奇怪了,日軍當時的情報水平絕對高於中國,那麼究竟是靠什麼手段瞞過了這些苦心孤詣研究漢語的「中國通」們呢?原來,中國軍方早就猜到了自己沒有能力保證情報傳播的絕對安全,於是利用方言,為情報加了第二道「鎖」。軍方找來了一批雲南白族士兵,用他們特有的方言傳遞情報,也難怪,在日軍眼中看起來就是一堆亂碼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雨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病重父親被衙門抓走,少年用一絕妙下聯打動縣官,成功救出父親
和珅自盡後,這兩位小妾相約做了件事,揭露了和珅不為人知的一面

TAG:曉雨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