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宋到底有哪些致命弱點, 最終導致滅亡?

北宋到底有哪些致命弱點, 最終導致滅亡?

原標題:北宋到底有哪些致命弱點, 最終導致滅亡?


一,開國之初未能統一全國。


在古代,開國皇帝或前幾任皇帝對一個王朝的影響非常大,甚至直接決定了王朝的氣質和未來發展。一般而言,開國皇帝都會統一全國,收拾功臣,制定儘可能完善的規章制度,不遺禍給子孫後代。


但是,宋朝是個例外,開國皇帝趙匡胤去世太早,沒能收復燕雲十六州。而第二任皇帝趙光義雖善於治國但缺乏軍事才能,且好大喜功,急功近利。


公元979年,宋軍平定北漢後,未經休整和準備,宋太宗即命令攻遼,企圖乘其不備,一舉奪取幽州。最終在高粱河戰役中宋軍慘敗。宋朝從此失去了奪取燕雲十六州的機會。


沒有燕雲十六州的宋朝只能在平原上直面遼國和金軍的騎兵,軍事上處於很大劣勢。

後來的歷任皇帝對收復燕雲地區念念不忘,是宋朝聯金滅遼的重要原因。可以說,沒能統一全國的先天不足是宋朝最大弱點之一。


二,重文輕武。



宋朝建立之前,華夏大地已經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唐末藩鎮割據和五十多年的五代十國,武將憑藉武力奪權的事件屢屢發生。這讓宋朝皇帝對武將非常不放心,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武將受到很大限制,導致宋朝軍事實力嚴重下降,不足以應對外敵入侵。


三,皇帝昏庸,膽小如鼠。

北宋的前七任皇帝其實還算不錯,但宋徽宗(第八任)、宋欽宗父子則是一對活寶,在與金國的戰與和中昏招迭出,活生生把一個正值壯年的王朝玩死了。


四,百姓負擔太重。


宋朝在對外戰爭中屢戰屢敗,向遼國和西夏交納「歲幣」來買和平,功臣和高級官員待遇極高等,都需要花費巨額的財富。這些負擔最後都要轉嫁在普通民眾身上。


北宋建立僅三十多年後,四川就爆發了王小波、李順起義,起義軍佔領成都,三年後才被鎮壓下去。宋徽宗為了搜集江南奇石所弄的「花石綱」,更是讓幾十萬百姓怨聲載道流離失所。據學者統計,宋朝存在的300多年間,共爆發433次農民起義。可以想見,宋朝的底層民眾負擔有多重。


有了這四個致命弱點,且面對遼國、西夏、金國這種重量級對手,北宋的滅亡也就不足為奇了。


大家也可以說下自己的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煙雨醉清風 的精彩文章:

大唐王朝七個禍從口出的故事,其中四個與武則天有關!
歷史上一位被憤青大臣坑死的皇帝,滅國前恨不能拔刀刺死他!

TAG:煙雨醉清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