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語文中的歷史知識該怎麼積累-古詩

大語文中的歷史知識該怎麼積累-古詩

圖片來自網路

這兩天娃在誦讀駱駱賓王的《於易水送人》。讀了第一遍後,娃說這不是寫的燕國太子丹在易水送荊軻刺殺秦王的事情么?我詫異地問「你怎麼知道的?」。娃淡然的回答「第一句「此地別燕丹」,燕丹就是指燕國太子丹啊!」「可裡面沒有提到荊軻啊!」「第二句「壯士發衝冠」,壯士指的就是荊軻啊!」好吧,聽完娃的解釋,我還是沒有怎麼看出來。不過找了相關的書籍來看,還確實是這麼回事呢!

對於娃的這種反應,一方面為自己的通識知識不足感到羞愧,另一方面為娃能掌握這些詩句後的八卦故事感到欣慰。

回憶自己小時候的學習經歷,從來沒有把一首古詩詞和一段真實的歷史聯繫在一起過。往往是背誦了古詩詞的內容後就草草了事,有時連朝代和作者都沒有記清楚,時常弄混淆。比如,我最近才弄清楚「駱賓王」和「王駱賓」的區別。。。

而娃在正式學習古詩句前,就聽了好幾年的中國歷史故事,中國史朝代更迭,重大事件的因果脈絡主線已經瞭然於胸,所以古詩詞中提到了關鍵字後,就能回憶起當時的環境背景及故事事件,這對於理解作者當時心中所思所想,有一定的幫助。

一年多來,吃晚飯時,洗澡時,去上課外班的路上,都拿來聽歷史故事了,這用歷史故事磨耳朵的功夫沒有白費。通過歷史故事在腦中建立脈絡,在日常的語文知識學習中,豐富脈絡上的枝椏,並將知識點與歷史事件進行有機關聯,形成網路。不懂歷史學語文,始終只是語言文學知識;懂歷史的學語文,提升的是人文素養。

手頭上有些古詩詞的學習資源,打算整合起來使用。

歷史故事繼續聽,不要問我聽誰的(當然是蓮阿姨的啦),我的小廣告打得原作者都煩了。

推薦竇昕主編的《樂死人的文學史》系列唐(詩)宋(詞)各一本,元(曲)明清(小說)一本,合計三本。介紹各朝代主要大文豪的生平事迹及作品。因為是將生平事迹和作品結合在一起講,能了解作者寫下千古名句時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心境,更有助於小朋友理解古詩詞。

不過《樂死人的文學史》限於篇幅,只介紹了最最著名的那幾位,比如初唐四傑中,只介紹了王勃,駱賓王就沒有被介紹。我發現平哥的《讀懂詩人才懂詩》中卻有詳細的介紹,所以上面的書作為課外閱讀,平哥的節目可以做為閱讀的立體補充。平哥的節目在喜馬拉雅電台可以付費收聽(雖然盜版橫流,但能支持正版的還是要多多支持的)。第一季已經更完,主要是講唐代詩人。第二季,正在播出,主要是講宋代詞人。唐宋八大家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巴巴安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TAG:巴巴安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