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什麼都不怕,就怕活人

我什麼都不怕,就怕活人

我害怕人,我經常幻想自己到了一個沒有人的島上,那裡只有我一個人,然後靜坐在山崖上看大海。

我曾經為了害怕去食堂而不吃飯。更不要說澡堂和飯店,非去不可我會提前焦慮好久,忍著去了,回來也會持續焦慮。

我總覺得路上的人都在看我。

我很難控制自己不去揣測別人對我的看法。

我不能做引起別人注意的事情,比如演講,搭公車。

我不會在公共場合大聲說話,吃東西,玩手機。

.......

你是不是和我有一樣的感受?

任何有陌生人的環境都會令人感到焦慮難耐。大家都以為我們只是害羞,但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明白那種令人窒息的恐懼。

我們會發抖、出汗、頭腦混亂、眩暈、心跳加快,嚴重時,甚至導致驚恐發作。

害羞面具下的社交恐懼

怎麼樣判斷自己是否是社交恐懼?

社交恐懼症,是焦慮症中最常見的一種。

· 明知恐懼反應是不合理的但無法控制,而且伴有明顯的焦慮。

· 極力迴避社交活動,或帶著畏懼去忍受,並影響自己正常社交活動。

如果以上情況比較符合你的感受,你可以去專業心理機構進行進一步的測試和諮詢。

令社交恐懼者害怕的場景

被介紹給其他人

被戲弄或批評

成為關注的焦點

在做某事時被觀察或觀察

不得不在正式的公共場合說些什麼

會見權威人士(「重要人物/權威人物」),很緊張,害怕說錯話,或做錯事

在社交場合感到不安全和不合適(「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與他人眼神相遇,容易尷尬(例如,臉紅,搖晃)

關於社交焦慮的治療

社交焦慮的認知 - 行為療法

成千上萬的研究表明,在社交焦慮特異性CBT完成後,社交焦慮障礙患者會發生變化。他們現在過著不再受恐懼和焦慮控制的生活。適當的治療在改變人們的思想、信仰、感受和行為方面顯著成功。患有社交焦慮症的人必須遵守並且做必要的事情來克服這種疾病。

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所資助的研究報告稱,使用行為治療組的認知療法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功率。兩者對於緩解與社交焦慮症相關的焦慮癥狀都是必不可少的。

藥物治療

社交焦慮症對許多(但不是所有)社交焦慮症患者都很有用。對於社交焦慮,研究表明使用抗焦慮藥物,並且(可能)某些抗抑鬱葯與CBT一起被證明是最有益的。

但如果沒有使用積極的、有組織的認知行為療法配合,只是藥物治療的話,並沒有長期的益處。只有CBT才能永久改變大腦中的神經通路關聯,它所使用的療法是「適應」人類大腦的結構的。

預後

與對照組相比,完成CBT培訓的人員報告成功率很高。

在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縱向研究中,人們繼續報告CBT行為組治療結束後的進展。研究反覆表明,治療相容性(即,該人是否進行了規定的治療)是成功的關鍵因素。如果人們堅持認知策略並將其實際應用於他們的生活,他們就能夠並且確實克服了社交焦慮。

參考文獻:

Ameringen, M. V., Mancini, C., Pipe, B., & Bennett, M. (2004, October). CNS Spectrums, 9(10), 753-762.

Arehart-Treichel, J. (2001, July 6). Evidence is in: Psychotherapy Changes the Brain. Psychiatric News, 36(13), p. 33. Retrieved May 8, 2013.

Belzer, K. D., McKee, M. B., & Liebowitz, M. R. (2005, November).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imary Psychiatry, 12(11), 35-48.

Blair, K., Shaywitz, J., Smith, B. W., Rhodes, R., Geraci, M., Jones, M., & McCaffrey, D. (2008, September). Response to Emotional Expressions in Generalized Social Phobia and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Evidence for Separate Disorder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65(9), 1193-1202.

Culpepper, L. (2006).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in the Primary Care Setting.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67(12), 31-37.

Davidson, J. R. (2006). Pharmacotherapy of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What Does the Evidence Tell Us?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67(12), 20-26.

Dingfelder, S. F. (2009, March). From the Research Lab to the Operating Room [Editorial]. Monitor On Psychology, 40(3), 40-4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綠房子心理 的精彩文章:

我什麼都不怕,就怕周圍有活人

TAG:深圳綠房子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