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見過世面的姑娘,才配談怎樣支配人生

見過世面的姑娘,才配談怎樣支配人生

夢醒了

 征服

那英 

00:00/04:57

作者:琉璃古主 / 圖:網路

01、

感情裡面的「後知後覺」,在婚姻里是一樣的,再後來…也是如此。

這兩天網上誕生了很多思想和格局都比較大的話題,如電影《我不是葯神》,還有不幸的泰國沉船事故。

許多人都開始圍著一種高調的精神層次在發表言論,但是結果總還是不了了之。

很多時候,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往往都會被世俗的暗流和規則所牽引著,莫名的就進入了一個自己後來覺得不想去的圈子裡,過生活的同時,會很難明白些什麼。

其實我自己也有這種體會,就像有些事情不論你說不說,管不管,它都會發生,如同我們現在所經歷的生活場景一樣。

而我們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變得足夠的優秀,去見識更多的未知和美好,來充實自己的人生。

你應該常常聽到這樣的話:

「一個女孩只要長得漂亮,那麼就不會缺男人追,也不會缺男人愛,更不會缺一場恰如其分的婚姻。」

但是我認為這些還都不夠!為什麼不夠呢?

是因為我們心中想要的那些,其實和這些外在的東西本沒有直接的關係。

而懊惱、沮喪的,往往是在結局之後……

——對於戀愛這件事,我們可以看看這兩位姑娘的經歷:

@ 遇見貓先森 25歲女孩——普通上班族一枚,在一家金融公司做客服,後轉職到一家大型的服裝連鎖店做了店長,工作大多傾向於服務類領域,在職場方面起點算是比較低。

這位姑娘在20幾歲的時候,一直懵懂的遊離在生活和家庭之間,之後才慢慢的有了自己的一段感情,來的也快,去的也快,於是接二連三的談了好幾個男朋友。

現在感情依舊不穩定,工作也像是在將就,她的精神狀態也看起來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平凡。

但是她想要的生活,她想要的未來規劃,卻不怎麼平凡……

之前她經常在口中提到的一句話:男朋友給不了我想要的生活,那麼就分手吧!

大學時期是這樣,後來和第一任男友的分分合合,也因為如此的原因,總是繞不開這樣的話題。

慶幸的是,後來她得償所願找到了一個可以滿足她的要求和願望的男人,但是想要步入婚姻生活卻無比的困難,而且對方似乎沒有想要和她結婚的意思。

愛情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婚姻的舞台劇提前散場太快又像忽然登陸了的颱風。

一個是有預兆的驚喜,一個卻是莫名其妙的災難。

現在她對這一切的看法就是:自己一定要有錢,而且經常說「找個xx樣的男人,會略帶感情色彩的去褒貶身邊其他一些好朋友的感情狀態」。

如果對人的內心層次劃一個範圍的話,那麼我覺得類似這位姑娘,其實就是對人生有些「後知後覺」。

簡單的想法,簡單的事情,從來都沒有擺脫過「我想要,我可以擁有」這一困境,但是卻從未想過「如何去擁有,憑藉什麼擁有」。

「是先擁有了,後得到,還是先得到了,才擁有……」她也未曾看考慮過,嘗試過這方面觀念的突破。

雖說嚮往新時代女性的獨立自主,但是看看自己,似乎從來都無從談起,也不知道該從哪一個方向,來打開自己人生在這一方面的一個缺口。

而後還產生另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對待感情的「慣性失策」;她看待感情總是先入為主,以至於她找到自己想要的那種男人的幾率,幾乎完全靠緣分,而她身邊出現的那些,都不是她想要的。

例如:脾氣好、長得帥、家境過得去、工作穩定高薪、沒有不良嗜好、顧家、上進、孝順父母、心胸寬闊、不玩遊戲、不家暴、很少吵架、有層次、消費和生活都有格調、看起來不土……

然而,三五次的邂逅,零零散散的遇見,完全也沒有適合的人選,當然了,她也確實在選。

02、

@ 小雨26歲——影視公司編劇,後辭職後做了空乘。

我見她每天在朋友圈裡面發的都是祖國的山山水水,還有一處處的別人沒去過的旅遊勝地,幾乎每隔一星期, 她都到過不同的地方。

一來是工作的利好,二來就是自己的選擇和喜歡,還有就是自己能夠選擇和喜歡這樣的一份工作!

之前她從事影視後期方面的工作,在某電視台的一個小小的劇組裡面做跑腿的,大學畢業後的她也算是嘗盡了社會的辛酸和無奈。

後來輾轉於上海和老家之間,人漸漸的也開始了解了這個社會,也對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認識和看法。

工作時間不長,社會經驗也不算多豐富,也就3年左右的時間,年齡也不算大,在我眼裡其實很年輕,現在估計也就25-26歲。

接觸的人群層次不算很高,但能見識到的也都見識到了;

接觸到的行業也不算多麼的高薪和高調,但也足以讓她能夠窺探整個大環境,的面貌。

沉澱的不算多,但是對於自己來說,人生的積蓄算是有了,而且在逐漸的成長。

她的朋友,女性如:韓語翻譯、職業經理人/主管、媒體大V、技術腐女、攝影師、播音導師;

男性如:藝人、藝人總監、自媒體人、it類的技術宅男、項目ceo等等。現在大多是一些更加年輕的航空行業裡邊的人,也不知道她之後是否還會選擇別的工作方向。

在中國這一部人其實基本都屬於中產階級,他們很多人都完全有能力獨立自主的在這個社會上生存,而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成就和圈子。

他們看待人生的態度,還有見識過的世面,真的是並非一般人所能夠想像的,而這一切都是他們自己所選擇的,常年積累下的。

——她看待感情的態度差不多是這樣的:

對名牌化妝品之類的也很喜歡,不過自己有能力買,奢侈品一類的如gucci、阿瑪尼也有買過幾次,要說男朋友送嘛,其實也有過,但自己並沒有強迫或者想要他送的意思。

而且一般情況下自己在談戀愛這種情況下,都會禮尚往來,男朋友要是送個什麼禮物給自己,自己也會回贈一個別的禮物給對方,保持立場上的正確和感情里下意識的平衡。

不會一味的索取,也不會純粹的付出。更不是為了什麼目的,而去談一場戀愛。

「其實有些事情經歷過之後,你才會發現事實的真相併非自己所想的那麼簡單,有些東西只有你買過之後,才有資格評價它的好壞。

就像異地戀這件事,我和男朋友其實也經常因為異地戀而苦惱,也會經常的吵架,有時候也會對他進行冷戰,三五天的沉悶,動不動就不搭理他。

但是這些事情在之前我和他都是沒有料想到的,我們以為異地戀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難堪。」

有時候自己看某些男人經常帶女朋友逛商場,甚至站在那些大品牌的商店裡挑選,看到男人故意擺闊沖大尾巴狼,還有女孩子假裝含蓄或真的是心裡忐忑不安的表情……

我自己都會對這樣的交往感到害怕,生怕哪天他會因為別的一件什麼事,會把這一刻的情景重提,感情上的不均衡,格局上的不相融。

如果我想要某一樣東西,漂亮的鑽戒,我會自己去買,而且我現在也買得起,雖然10w塊這個量級的買不起,但一般幾千塊的我能隨便挑。

想要男朋友送什麼禮物,給什麼看起來不算廉價的付出,我覺得自己起碼也要有相應的層次和生活狀態,不然的話心裡總覺得會很奇怪。

而且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男生女生之間從認識開始,往往都是因為同在一個圈子裡,能夠經常有機會見面,所以我覺得:

「你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會遇到什麼樣的人。如果你一直堅持在某個層面,那麼也不要妄想另外一個世界的東西。」

03、

「不管別人怎麼說,我就是不想做一個:沒有錢的老姑娘!」

對比之下呢,我覺得有些簡單的事情反而讓我們更容易明白一些道理,就比如小雨這個20幾歲的丫頭的經歷一樣。

大學念書那會,自己回家經常看到父母給弟弟張羅婚事(她弟弟比他小2歲多),問弟弟有沒有女朋友,沒有的話就聯繫七大姑八大姨鄰居什麼的介紹!

而她的許多高中同學,也經歷著這樣那樣的被催婚,或自己考慮在24歲左右年紀就要結婚的現實問題。

最後果不其然弟弟在23歲就結婚了,她一個做姐姐的……額,居然還要去做伴娘!她還帶著幾個她沒結婚的閨蜜,她的大學同學一起,去參加婚禮。

相反的是身邊問她「啥時候結婚,怎麼還不結婚身孩子」這種問題的人就比較少。

而且後來他離開老家去了北京、上海後,她發現身邊更少會有人再問這種問題了,哪怕是你今年28歲、30歲了。

「你都28了還沒嫁啊?」

「你才28著什麼急啊,怎麼老想著結婚啊?」

客觀一點的來講,當她接觸到的層次越來越高,接觸到的圈子越來越浮於這個社會的上端那一部分時,她就會更加的了解這個世界,也更能清楚的看待自己的人生。

肯定會有人問這樣的問題:

23歲結婚,24歲生孩子,

在家帶孩子2-3年,

自己28/9歲,30歲的時候,

就繼續做一個靠譜的媽媽,

然後繼續帶孩子上幼兒園,

一直到孩子幼兒園畢業,

自己34歲了差不多,

那麼就準備好要步入中年期了,

開始要考慮家庭,

著重在工作上下功夫來貼補家用了。

這才是正確的女生的人生軌跡啊?對吧?不信你回家問問你爸媽,問問很多你的朋友們,她們肯定也都認同。

而且你肯定也知道,身邊有很多朋友,都會以這樣的理由,來逃避或者推脫目前的生活狀態……

額,但是在我看來,如小雨同學這樣的姑娘,似乎還從未有打算接受這樣的安排,而且從一開始,好像她就看到了一些別人看不到的景色。

姑且就叫做世面吧,說出來也就像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個中體會如何,也只有體驗過的人才知道。

-END-

青春在流浪

作者/ 琉璃古主

90後獅子座,愛聽雨,愛睡覺,

愛寫有溫度的故事。

深夜獨坐,一杯清酒,

帶你找到心靈的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世繁華如歌 的精彩文章:

TAG:一世繁華如歌 |